王贺
- 作品数:16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变化,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的联系。方法选择196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样本人群,对其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CTA结果显示,样本人群中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近三分之二,有122例,只有74例为单纯高血压。另外,血管成像显示,样本人群中颈动脉及其分支有狭窄的患者110例,其中多支血管存在狭窄超过50%的有53例,单支血管存在狭窄超过50%有57例,高血压伴有高Hcy血症(HHcy),即临床诊断为Hcy含量超过15μmol/L的患者有107例。采集患者血浆样本,统计血清学指标数据,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HHcy发生的概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数据。结果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Hcy水平比较高,同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支血管狭窄超过50%的患者相比,多支血管狭窄超过50%的患者Hcy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y水平正常的患者相比,HHcy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要更高,分别为36.5%和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升高不仅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风险因素(OR=2.135,95%CI:1.133~4.412,P=0.011)。结论Hcy是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子。
- 沈文生周艳齐英斌李丹王贺金丽
-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
-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对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26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有效治疗,总结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和不同程度失语、瘫侧偏身感觉障碍恢复情况,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中,24例在术后2周内疗效显著,其不同程度失语和肢体功能障碍均恢复正常,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得以恢复正常,1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整体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疏通患者血管,实现其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 王贺张逊娟
-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溶栓
- 一种内科检测器皿固定板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科检测器皿固定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板体中间镂空有Y形试管孔、三口烧瓶孔、锥形瓶孔、烧瓶孔、烧杯孔、具支试管孔和试管孔,所述板体的材质为塑钢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孔有助于操作人员...
- 刁世亮王贺
- 一种腿部检查的支撑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腿部检查的支撑设备,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底端两侧均设有限位装置,位于底架上端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板,并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前端面开设有螺栓槽,在所述连接板上安装有滑动连接的移动装置,并...
- 王贺
-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2013年-2015年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80例患者,随机分为支架取栓组40例和静脉溶栓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此同时,静脉溶栓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支架取栓组给予支架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支架取栓组治疗后疗效优于静脉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支架取栓治疗,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因此,可将支架取栓治疗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疗法。
- 王贺张逊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 一种神经触觉检查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触觉检查器,包括固定端与连接端两部分,所述固定端与连接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端与连接端均为中空的管体结构,且所述固定端与连接端内插接设置有纤维套管,所述纤维套管延伸至连接端的检查探头位置,且...
- 王贺
- 脑血管病给予神经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析给予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共68例,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1.18%、94.12%,优于对照组的70.59%、76.47%,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
- 王贺
- 关键词: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治疗满意度
- 神经电生理诊断平山病1例及文献复习
- 2020年
- 平山病(HD),既往又称为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distal upper extremity),是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1,2]1959年首次报告的一类特殊的神经系统疾病。但若是缺乏有效、及时的诊治,平山病也同样会导致患者出现双侧上肢的严重肌肉萎缩,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3]。
- 周艳齐英斌许卓金丽宋洋洋曹青青潘觉宜王贺陈士帅
-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肌肉萎缩平山病
- 一种内科手术器械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科手术器械,包括嵌入卡板,所述嵌入卡板的下端设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左端设有短空心管,所述短空心管的左端安装有竖直空心管,所述竖直空心管的下端设有导向杆,卡座的下端设有竖直螺纹套,所述竖直螺纹套的中部设有...
- 王贺刁世亮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采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和干预组(38例,采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联合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90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管再通率,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学指标水平,术前和术后7 d神经功能,术前和术后90 d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降低,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术后90 d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将替罗非班静脉溶栓与DSA神经介入取栓相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提高血通情况,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王贺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替罗非班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