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起萱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绒螯蟹
  • 3篇微卫星
  • 3篇微卫星标记
  • 2篇适应性进化
  • 2篇进化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差异
  • 1篇中华绒螯
  • 1篇中华绒螯蟹
  • 1篇适应性
  • 1篇群体遗传变异
  • 1篇进化分析
  • 1篇表型

机构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成起萱
  • 2篇周陆
  • 2篇王成辉
  • 1篇王中清

传媒

  • 1篇Zoolog...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绒螯蟹的分子遗传变异与进化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日本绒螯蟹(Eriocheirjaponica),合浦绒螯蟹(Eriocheirhepuensis)是绒螯蟹属的重要经济种类,分布范围广,其中中华绒螯蟹已移居至欧洲的广大...
成起萱
关键词:绒螯蟹微卫星标记适应性进化
中华绒螯蟹国内外群体遗传变异与适应性进化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土著种类,现已移居到欧洲和北美等地。利用20对微卫星标记对中华绒螯蟹国内土著群体(长江和黄河)和国外移居群体(德国易北河、荷兰莱茵河、英国泰晤士河和美国旧金山湾)的遗传变异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国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丰富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等)略高于国外移居群体;国内外群体间,以及国外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贝叶斯遗传聚类分析显示国内土著群体、欧洲移居群体和美国移居群体分成明显的3个遗传聚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国外移居群体已产生了明显的遗传歧化;荷兰莱茵河群体检测到显著的遗传瓶颈效应。表明中华绒螯蟹在海外的入侵过程中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适应性进化。
成起萱周陆王成辉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微卫星标记适应性进化
闽江水系绒螯蟹的表型性状差异与分子遗传差异的比较与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表型性状差异(differentiation in phenotypictraits,PST)和分子遗传差异(differentiation at neutral molecular markers,FST)是近期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闽江水系是我国中华绒螯蟹与合浦绒螯蟹的主要混杂地域,是研究绒螯蟹遗传与进化的理想地之一。为探讨闽江水系绒螯蟹的PST和FST,以2009和2010年度闽江水系的133个绒螯蟹样本为材料,进行了14个表型数量性状差异分析和6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差异分析。结果发现:除3个表型性状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表型性状在不同年份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009年绒螯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极显著高于2010年绒螯蟹(P=0.008),而平均等位基因丰富度、观测杂合度和近交系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136~0.675);年份间的平均FST为0.1429;通过对PST与FST的比较发现,除第二步足掌节长度(F2)性状外,其他表型数量性状的PST值均高于FST值,表明这些性状均受到了较明显的选择压力。该文研究结果为绒螯蟹的分子进化研究积累了资料,也为其他水产生物的PST和FST比较研究提供了参考。
周陆王成辉成起萱王中清
关键词:绒螯蟹微卫星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