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世平

作品数:44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14篇文化科学
  • 8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文化
  • 7篇文学
  • 5篇语言
  • 5篇诗经
  • 5篇文言
  • 5篇《诗经》
  • 4篇启蒙
  • 3篇训诂
  • 3篇语言乌托邦
  • 3篇中国文学
  • 3篇文字
  • 3篇乌托邦
  • 3篇小说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3篇汉语
  • 3篇出土
  • 3篇出土文献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机构

  • 23篇天津社会科学...
  • 16篇《天津社会科...
  • 5篇南开大学
  • 5篇天津大学
  • 2篇辽宁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黑龙江大学
  • 2篇《天津社会科...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42篇时世平
  • 3篇李春艳
  • 3篇陈才训
  • 1篇张立群
  • 1篇张立群
  • 1篇郑丽丽

传媒

  • 3篇出版科学
  • 2篇江汉论坛
  • 2篇出版广角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东南学术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蒲松龄研究

年份

  • 5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鲁迅的汉语言文字“功”“罪”观——围绕《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的考察
2021年
《汉文学史纲要》是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任务时所撰的讲义,其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虽仅有2200多字,但内涵丰富,对于语言文字问题作了提纲挈领的精辟阐述。通过《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鲁迅打破了文字的神圣论,探讨了文学的起源等问题,为科学地认识汉字、使用汉字以及现代汉语文学语言变革指点迷津,由此对于书面语和口语、文言和白话也就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思路。而且,在言文一致的讨论基础上,鲁迅重申了文章的思想表达必须要通过文学修辞来间接地传达,以“美”熏刺人心。作为学者的鲁迅的缜密扎实的学术研究,与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决绝言论,都是为了摆脱传统桎梏,实现个人、民族和文学的现代转型。
时世平
关键词:文字拿来主义
品牌期刊打造与编辑的创新意识
打造品牌期刊有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品牌期刊的打造,需要一批高素质编辑人才,唯有在高素质编辑的运作中,品牌期刊才能脱颖而出。独到精准的期刊定位是品牌期刊的根本,而个性化的策划是品牌期刊的法宝,而作者的...
时世平
文献传递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翻译出版的质量危机与诊断被引量:1
2011年
包括诺贝尔文学作品在内的世界著名文学作品翻译出版,近年来在中国出版界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一些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学翻译出版,使得翻译出版工作出现了粗制滥造的劣质化危机。文学翻译出版精品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摆脱这种危机,出版社要重新厘清文学翻译工作的性质,找准与作品内容、精神相契合的翻译者,在出版审批与监督上下功夫,以打造精品为工作标准。
时世平
《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被引量:1
2012年
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之所以被其庶吉士同僚赞为"薇垣高议",与其所接受的庶吉士教育密切相关。在三年的庶吉士学习期间,李昌祺主要通过对载道古文的刻苦学习来培养自己的道统文学观。同时,秉持道统文学观的庶吉士馆师们的言传身教,也对李昌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李昌祺的道统文学观赋予《剪灯余话》以明显的风教意识,为践行其文道观,李昌祺或通过神道设教的方式来构思情节,或有意识地运用含蓄深隐的"春秋笔法"来叙事写人。
陈才训时世平
关键词:李昌祺
隔膜与虚蹈:当代文学批评的窘境
21世纪以来,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进入了一种两难的窘境,这主要表现为批评家与创作者之间互不相涉,批评家的步虚蹈空的批评话语。这种两难窘境,对创作者与批评者双方而言危害极大。因此,需要一种面对作品的'真切的批评'。
李春艳时世平
关键词:当代文学批评
文献传递
现代中国文学语言变革
2020年
语言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自清末以来,现代中国的语言选择就与救亡图存以及复兴等时代主题同步,甚至语言走到前台,在传统/现代、中/西等二元复杂的纠葛中,折射着救亡、复兴等时代主题。但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言说中,救亡只是一种表面主题,复兴才是深蕴于根底起决定作用的“纲”。
时世平
关键词:语言选择救亡图存时代主题晴雨表
出土文献与《诗经》词义训诂研究
陈寅恪先生在《陈垣燉煌劫余录序》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而对于已有三千年研究历史的《诗经》研究更是如此.如以文献为范围的考据而言,大概可以做的部分差不...
时世平
关键词:诗经出土文献训诂
文献传递
出版产业的文化创新思考被引量:1
2012年
出版业应创新新知、不断推出更优秀的文明成果,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崭新、高尚而又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阅读境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这才是出版业的辉煌之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时世平
关键词:出版产业出版创新文化强国
以日为鉴:近代中国文学语言转型的他者视角
2015年
近代中国文学语言的转型中多以日本为鉴。中日同为汉文化圈,随着儒家文化的影响传播,中日语言有着较多的一致性。封建时代,中日两国语言普遍存在着口语和书面语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在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合而为一,完成了文体的变革。中日两国在针对西方现代化提倡的言文一致运动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关联性。
时世平
关键词:文学语言言文一致
东方智慧下的生命时空和汉语写作——论任洪渊“汉语文化诗学”
2010年
学者型的诗人任洪渊诗歌文本的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东方智慧",其对新诗与传统、时空状态及生命写作、汉语个性与文化意蕴、"诗学"重建及其历史关怀问题的关注,构成他的"汉语文化诗学"理论的主体,这是任洪渊诗歌观念的历史构成,也提升了他的理论高度,扩展了他的写作空间。
时世平张立群
关键词:生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