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细胞癌
  • 5篇肝细胞
  • 4篇肿瘤
  • 4篇肝细胞癌
  • 3篇结石
  • 3篇肝癌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胆管结石
  • 2篇循环肿瘤细胞
  • 2篇肿瘤细胞
  • 2篇内胆
  • 2篇肝内
  • 2篇肝内胆管
  • 2篇肝内胆管癌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胆管肿瘤
  • 1篇胆囊

机构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曹杰
  • 9篇严以群
  • 7篇黄亮
  • 5篇晏建军
  • 4篇李静
  • 3篇周飞国
  • 3篇张向化
  • 3篇龙建云
  • 3篇訾晓渊
  • 2篇刘才峰
  • 2篇吴孟超
  • 1篇沈军
  • 1篇朱倩

传媒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18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为5.0%(18/359),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术前B超、CT、MRCP/ERCP对肝胆管癌变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7.1%(4/7)、70%(7/10)、45.5%(5/11);手术切除率为61.1%(11/18),根治性切除率27.8%(5/18)。术后1、3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组分别为80%(4/5)、40%(2/5),姑息性切除组分别为33.3%(2/6)、16.7%(1/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内胆管结石长期、反复发作是引起胆管癌的重要原因;肝胆管结石癌变的延误诊断率高、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早期诊断并手术切除依然是肝胆管结石癌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晏建军周飞国曹杰刘才峰黄亮严以群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胆管肿瘤外科学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内瘘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分析总结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内瘘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殊,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9例,胆囊结肠瘘5例,胆囊胃瘘4例,胆囊胆总管瘘2例。B超是目前首选的检查手段,其中16例提示胆囊呈萎缩状。本组仅有5例术前疑诊为胆囊内瘘(25%),其中1例行钡灌肠诊断为胆囊结肠瘘,2例B超示胆囊内积气,1例行腹部平片示胆管内积气,诊断胆囊结肠、胃瘘,1例行CT检查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治疗均切除胆囊后,行十二指肠瘘修补术5例,十二指肠瘘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4例;横结肠癌根治性切除1例,结肠瘘修补4例,胃瘘修补4例,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1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结论胆囊内瘘治疗原则仍然是切除病变的胆囊、切断瘘管、修补瘘口、酌情胆道探查、T管引流、解除消化道梗阻。
晏建军黄胜曹杰严以群
关键词:胆囊内瘘
粘着斑激酶家族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曹杰严以群
关键词:粘着斑激酶肿瘤肝癌
癌蛋白p28~/(GANK/)和酪氨酸激酶Pyk2对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癌蛋白p28GANK对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曹杰
关键词:癌蛋白肝细胞癌复发PYK2FAK肝细胞癌复发
文献传递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内髓样分化因子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病毒激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病毒激活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内髓样分化因子(MyD88)及其下游分子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表达水平对病毒激活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21例经手术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外周血,免疫磁珠分选出pDCs,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DCs内MyD88及其下游分子(IRAK1、TRAF6、TAK1、IRF7)表达水平.随访1个月后,根据病毒激活与否分为激活组和未激活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上述分子表达差异.结果 随访1个月后,7例(33.3%)患者发生病毒激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与乙型肝炎病毒激活有关(P<0.05);激活组患者MYD88、IRAK1、TRAF6、TAK1、IRF7相对表达水平较未激活组减少,提示MyD88分子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3 6,0.0114比0.0174,0.013 7,P<0.05).结论 术前TB及ALT、AST含量与病毒激活有关;病毒激活可能与患者pDCs中MyD88有关,与体内pDCs功能缺陷有关.
龙建云訾晓渊李静黄亮曹杰严以群
关键词: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围手术期处理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围手术期处理,以防止术后溃疡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伴消化性溃疡的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胃镜检查检出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复合性溃疡6例,其中活动期溃疡33例,愈合期3例,瘢痕期9例。32例活动期溃疡术前和术后使用奥美拉唑制酸治疗,术后均未发生溃疡出血;1例活动期复合性溃疡未积极治疗,术后发生溃疡大出血死亡。12例愈合期和瘢痕期溃疡术前未予处理,术后适当制酸治疗,无一例发生术后溃疡出血。结论术前和术后应积极治疗活动期溃疡,术后适当治疗愈合期或瘢痕期溃疡。重视术前胃镜检查和术后胃肠减压的作用。
周飞国严以群黄亮晏建军张向化曹杰吴孟超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围手术期处理出血
肝细胞癌自发破裂的预测和临床预后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影响肝癌自发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评估选择性一期肝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2年4月至2006年11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确诊为肝癌的4209例患者中,有200例肝癌自发破裂。回顾性分析200例自发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评估不同治疗手段的预后,并与随机选取的202例同期未发生破裂的肝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高血压、血管癌栓、肝外侵犯及肿瘤大于5cm是肝癌自发破裂的预测因素。在200例肝癌自发破裂患者中,105例行肝切除治疗、33例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62例保守治疗。所有肝癌破裂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1-72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2.5%、10%和4%。肝切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72个月),TACE组为4个月(1-30个月),而保守组为1个月(1-19个月)。行肝切除的肝癌破裂患者(105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1%、19.0%和7.6%,而同期未破裂肝切除肝癌患者(98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1%、59.8%和41.2%(P〈0.001)。结论对于伴有肝硬化、高血压、血管癌栓、肝外侵犯及肿瘤大于5cm的肝癌患者,应警惕肝癌自发破裂的高风险。选择性一期肝切除治疗的肝癌破裂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尽管其总体预后较肝癌未发生破裂患者差。
朱倩晏建军张向化曹杰黄亮李静沈军严以群
关键词:肝细胞癌预后肝切除
肝内胆管结石伴晚期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回顾性研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发生此种情况的方法。方法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连续收治49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6例合并存在胆管细胞癌,发病率为7.2%,有7例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术,7例CA199阳性中强阳性6例,合并腹水6例。7例均在术后8月内死亡。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继发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恶性程度较高,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CA199强阳性并且合并腹水的患者,应考虑到已发生癌变及已发生肿瘤扩散的可能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黄亮周飞国晏建军刘才峰曹杰张向化吴孟超严以群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细胞癌
肝癌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肿瘤,易复发及转移,其中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为血行转移。循环肿瘤细胞是肝癌血行转移的中心环节,实时监测循环肿瘤细胞对患者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估及监测肿瘤复发转移具有很好的价值,使其成为肝癌研究的热点,但由于肝癌循环肿瘤细胞缺乏特异性的细胞表面标记物,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就肝癌循环肿瘤细胞常用的检测技术及现阶段所进行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龙建云訾晓渊李静黄亮曹杰严以群
关键词:肝癌循环肿瘤细胞
联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评估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联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评估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提高对肝癌CTC临床应用的认识。方法本科室基于BIOMARKERBOX平台,利用独特差减富集技术—肿瘤标示物免疫荧光染色—肿瘤细胞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整合技术平台(SET-i FISH)分离2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后将肿瘤标示物免疫荧光染色与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整合为同步进行的检测技术鉴别出CTC,并结合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肝癌CTC经SET-i FISH标记为CK-/DAPI+/FISH(CEP8单体)+/CD45-。本科室采用连续3天分离患者外周血(7.5 ml),病例1外周血中检测到CTC 2个,病例2外周血中未见CTC,病例2目前已无瘤生存13个月。结论联合外周血CTC评估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无创的液体评估手段,为肝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龙建云訾晓渊李静黄亮曹杰严以群
关键词:肝细胞癌循环肿瘤细胞索拉非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