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

作品数:1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细胞癌
  • 5篇肝细胞
  • 4篇肿瘤
  • 4篇肝癌
  • 4篇肝细胞癌
  • 3篇术后
  • 2篇胆管
  • 2篇循环肿瘤细胞
  • 2篇远处转移
  • 2篇切除
  • 2篇全身
  • 2篇肿瘤细胞
  • 2篇腺癌
  • 2篇化疗
  • 2篇化学治疗
  • 2篇肝内
  • 2篇肝内胆管
  • 2篇肝切除
  • 1篇胆管癌

机构

  • 1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荆门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5篇李静
  • 13篇严以群
  • 13篇黄亮
  • 6篇晏建军
  • 4篇龙建云
  • 4篇曹杰
  • 3篇周飞国
  • 3篇刘才峰
  • 3篇訾晓渊
  • 2篇张向化
  • 2篇曲岩
  • 2篇吴孟超
  • 2篇朱倩
  • 1篇邵雪晴
  • 1篇孙亚林
  • 1篇胡建华
  • 1篇俞花
  • 1篇杨东
  • 1篇朱红飞
  • 1篇席陈彬

传媒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护理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
2015年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类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1],其发病率位居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肝细胞癌[2]。手术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措施[3-4]。但ICC起病常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诊断时已属于晚期,导致很多患者丧失了手术机会,对于这类不能手术的ICC患者,我们常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同步放化疗等来改善患者预后,
龙建云李静黄亮严以群
关键词:化学治疗个案报告
肿瘤型丙酮酸激酶M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病理联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肿瘤型丙酮酸激酶M2(M2-PK)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35例取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经病理学证实为胰腺癌的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切片用抗肿瘤型M2-PK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出现黄染都被判为阳性,采用半定量法将染色强度分为未染色、弱阳性和强阳性三个等级,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0、<30%、30%~60%、>60%和100%五个等级。结果 35例标本中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均为100%,肿瘤细胞呈弱强度染色者7例,强染色者28例。高中低分化标本中强阳性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72.7%、83.3%和83.3%,淋巴结阴性和阳性标本中强阳性例数所占比例均为80.0%,无远处转移和有远处转移标本中强阳性比例均为80.0%,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标本中强阳性比例分别为85.7%、76.5%、83.3%和80.0%,以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型M2-PK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但其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无明显相关性。
李静黄亮周飞国晏建军刘才峰严以群
关键词:胰腺肿瘤丙酮酸激酶免疫组织化学
肝细胞癌自发破裂的预测和临床预后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影响肝癌自发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评估选择性一期肝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2年4月至2006年11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确诊为肝癌的4209例患者中,有200例肝癌自发破裂。回顾性分析200例自发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评估不同治疗手段的预后,并与随机选取的202例同期未发生破裂的肝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高血压、血管癌栓、肝外侵犯及肿瘤大于5cm是肝癌自发破裂的预测因素。在200例肝癌自发破裂患者中,105例行肝切除治疗、33例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62例保守治疗。所有肝癌破裂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1-72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2.5%、10%和4%。肝切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72个月),TACE组为4个月(1-30个月),而保守组为1个月(1-19个月)。行肝切除的肝癌破裂患者(105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1%、19.0%和7.6%,而同期未破裂肝切除肝癌患者(98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1%、59.8%和41.2%(P〈0.001)。结论对于伴有肝硬化、高血压、血管癌栓、肝外侵犯及肿瘤大于5cm的肝癌患者,应警惕肝癌自发破裂的高风险。选择性一期肝切除治疗的肝癌破裂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尽管其总体预后较肝癌未发生破裂患者差。
朱倩晏建军张向化曹杰黄亮李静沈军严以群
关键词:肝细胞癌预后肝切除
肝胆外科外训教学的特点与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外军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军外事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针对现有条件下外训教学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承担多批次外军留学生的肝胆外科教学任务,发现并总结了目前肝胆外科外训教学的一些特点,对外训教学的授课内容和形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提高外训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黄亮李静孙亚林邢茂迎严以群
关键词:肝胆外科教学方法留学生教育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中易形成胶束,在医学诊断、体内药物缓释及药物靶向输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二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引发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EG-PLA-PHEMA),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1H NMR表征了其聚合物组成;然后利用透析法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胶束,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其形貌规整、尺寸均一,而且胶束粒径在PEG和PLA链段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随PHEMA链段的变长而增大.PHEMA链上大量羟基的存在为聚合物胶束的功能化改性提供了反应位点,加上本身完全由具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制备,使其在可控药物释放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席陈彬杨东李静晏建军胡建华
关键词:两亲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聚乳酸胶束
肝癌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70例临床护理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寻肝癌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病人的共同特征和预后转归,为预防和护理术后肺部感染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肝癌行肝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措施和预后转归。结果:全部70例病人肺部感染都发生在术后15天内,其中59例(84.3%)发生在肝切除术后2~6天之间。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胸闷、气促、咳痰,继而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70例病人中有58例进行了痰标本的细菌培养,共分离出42例病原菌。病人一经诊断,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持续雾化吸入、协助咳痰。13例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68例经积极治疗后肺部感染获得治愈,2例病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肝切除术后2~6天是肺部感染的高发时期,早期有效抗生素治疗和持续雾化吸入、协助咳痰有助于病人的恢复。
王红玲李静邵雪晴
关键词:肺部感染肝切除术护理
脾脏淋巴管瘤临床特点分析(附6例报告)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管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例脾脏淋巴管瘤患者,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体检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通过电话方式进行随访。结果6例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18~57岁,平均40.5岁。3例患者为体检发现,另3例有上腹部隐痛症状。体检均无阳性体征。6例患者均行脾脏切除术。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8—39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脾脏淋巴管瘤罕见,临床确诊困难,脾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黄亮李静俞花周飞国晏建军刘才峰吴孟超严以群
关键词:脾脏肿瘤淋巴管瘤
乳腺癌术后肝脏转移的手术治疗:47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2009年在我院就诊的47例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手术治疗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5%、42.5%和17.0%,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其中肝内转移灶数目〈3个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9.4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7%、53.3%和23.3%;肝内转移灶数目≥3个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4.6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8%、23.5%和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肝脏周围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8.6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8%、23.1%和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1.9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3%、50.0%和23.5%,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与转移瘤分化程度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Her-2受体阳性与否无关。结论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好。与转移灶数目≥3者相比,转移灶数目〈3个者可取得更好的远期疗效;局部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要比无转移者差。
刘才峰晏建军李静黄亮周飞国严以群
关键词:乳腺癌肝脏转移瘤手术治疗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内髓样分化因子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病毒激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病毒激活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内髓样分化因子(MyD88)及其下游分子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表达水平对病毒激活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21例经手术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外周血,免疫磁珠分选出pDCs,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DCs内MyD88及其下游分子(IRAK1、TRAF6、TAK1、IRF7)表达水平.随访1个月后,根据病毒激活与否分为激活组和未激活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上述分子表达差异.结果 随访1个月后,7例(33.3%)患者发生病毒激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与乙型肝炎病毒激活有关(P<0.05);激活组患者MYD88、IRAK1、TRAF6、TAK1、IRF7相对表达水平较未激活组减少,提示MyD88分子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3 6,0.0114比0.0174,0.013 7,P<0.05).结论 术前TB及ALT、AST含量与病毒激活有关;病毒激活可能与患者pDCs中MyD88有关,与体内pDCs功能缺陷有关.
龙建云訾晓渊李静黄亮曹杰严以群
关键词: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索拉菲尼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性与其影像学动脉血供有关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索索拉菲尼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性与其CT或MRI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索拉菲尼治疗肝细胞癌病人的预后因素,探索影像学表现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09年4月-2010年12月,收集38例连续的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据肿瘤在CT或MRI上动脉期的表现,可分为动脉期富血供与贫血供两组。收集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结果:38例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细胞癌病人中,中位年龄(53.3±11.1)岁,其中男性35人,占92.1%。17例动脉期富血供,21例富血供。中位生存时间10.7个月(95%CI:8.7-12.7),1年总体生存率41.0%。肿瘤富血供的中位生存时间及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2个月(4-20个月)及52.9%,而贫血供的分别为7个月(1-16个月)及23.8%(P=0.002)。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BCLC B级的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1年总体生存率均明显优于BCLC C级的患者,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动脉血供是影响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癌患者疗效的预测因素(HR,0.22;95%CI:0.07-0.67;P=0.008)。结论:肝癌动脉血供是索拉菲尼治疗肝癌患者疗效的预测因素,富血供的肝癌患者接受索拉菲尼治疗比贫血供的肝癌患者获益更多。
朱倩张向化李静黄亮晏建军徐峰严以群
关键词:肝细胞癌索拉菲尼动脉血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