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琴 作品数:23 被引量:107 H指数:6 供职机构: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理学 更多>>
球孢白僵菌Bbpks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最佳表达培养基的筛选 2019年 采用基因组挖掘的方法从球孢白僵菌基因组中获得了一条杂合PKS/NRPS基因(命名为Bbpks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了该基因的功能,检测了该基因在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bpks1基因长度为11838bp,编码3945个氨基酸,其结构域顺序为KS-AT-DH-MT-KR-ACP-C-A-PP-SDR;BbPKS1蛋白与布氏虫草、半翅轮枝菌、塔宾曲霉等真菌中的杂合PKS/NRPS蛋白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OAA40809.1、CEJ94083.1、OJI88893.1)聚为一个分支,且与参与细胞松弛素和伊快霉素合成的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可推测该基因在球孢白僵菌中参与2,4-吡咯酮型化合物的合成;Bbpks1基因在含有乳糖、肌醇碳源的培养基上表达量较高,在以麦芽糖作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不表达,在含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上均大量表达. 原晓龙 李娟 李云琴 王毅关键词:球孢白僵菌 聚类分析 基因表达 蒜头果FAD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FAD2是亚油酸合成的关键酶,是控制高油酸特性的重要基因。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在蒜头果中成功克隆得到一个FAD2基因,命名为MoFAD2,GenBank登录号为MK210593。其含有1329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4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MoFAD2拥有FAD2家族特有的3个保守的组氨酸中心位点,蒜头果FAD2与中粒咖啡(Coffea canephora)FAD2的蛋白序列同源性为80.0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MoFAD2与石榴(Punica granatum)、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oFAD2在果实和叶中均有表达,但在蒜头果果实膨大期的表达量最高。研究为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蒜头果油用价值和进一步开展FAD2在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李云琴 陈中华 原晓龙 王毅关键词:蒜头果 FAD2 基因克隆 功能分析 蒜头果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蒜头果为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其果实富含神经酸,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了解蒜头果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本研究对生长于裸露石灰岩山地和石灰岩林地两种生境的蒜头果分别取样,利用传统分离方法对蒜头果的根、树皮及叶组织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形态学特征和r DNA-ITS序列对菌种进行鉴定。所有样品共分离获得112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10个属,其中紫霉属(Purpureocillium)、酵母样菌属(Acaromyces)、木霉属(Trichoderma)、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为优势菌种。分析显示内生真菌在不同部位差异明显,根中内生真菌分布最为普遍,两种生境条件下分离率都为100%,对比之下树皮分离率分别为56.7%和63.3%,叶的都为26.7%。不同生境对蒜头果内生真菌具有明显影响,在裸露石灰岩山地根、树皮、叶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56、1.518和0.662,石灰岩林地分别为1.412、1.439和0.974。在两种生境条件下,树皮的真菌多样性相似,根和叶的多样性都表现出石灰岩林地高于裸露石灰岩山地。 王毅 王娟 王四海 王四海 李云琴 原晓龙关键词:蒜头果 植物内生真菌 多样性 石灰岩山地 一个含有CMeT新型NR-PKS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2019年 地衣中含有种类丰富并具有生物活性的聚酮类化合物,目前对地衣聚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皮革肾岛衣地衣型真菌转录组数据的分析,获得一个新的含有甲基转移酶结构域的非还原型聚酮合酶(NR-PKS)基因(NpPKS1),利用RT-PCR技术首次从皮革肾岛衣地衣型真菌中克隆得到该基因全长cDNA,并检测不同培养基对NpPKS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NpPKS1基因cDNA全长7 857 bp,编码2 618个氨基酸;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在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与含有甲基转移酶结构域的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 XP664052)、壳球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 EKG19938)聚为一支;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表达量差异极其显著,在BMG培养基上的表达量最高,其相对表达量可达39.15。本研究为下一步异源表达皮革肾岛衣地衣型真菌的聚酮合酶、探讨皮革肾岛衣聚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及基因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 原晓龙 陈中华 李云琴 王毅关键词:基因表达 乳油木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19 2020年 为了解乳油木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该研究以从乳油木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得到53条长度大于300 bp且非重复的CDS(Coding DNA sequence)序列为材料,利用Codon W 1.4.2和在线软件CUSP分析其密码子偏好性。结果显示,密码子第3位GC含量为27.47%,ENC范围在36.31~56.88,平均值为42.98。RSCU值大于1的密码子有28个,其中27个以A或U为结尾。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和PR2-plot分析的结果显示乳油木叶绿体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突变的影响。最优密码子为GGA、GAU、CAU和UUG。本研究结果为提高异源基因表达水平、改良乳油木重要经济性状等提供参考依据。 原晓龙 李云琴 张劲峰 王毅关键词: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突变 极危植物云南芙蓉种群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2012年 对云南芙蓉的分布、生境、居群现状、生长状况和形态学特征作专题调研,并分析其极危原因。结果表明:在元江县城附近昆洛公路边和元江县东俄加油站公路边2个原有分布点找寻到其植株,并发现元江边武洒村旁、元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附近和华侨农场附近3个新分布点;云南芙蓉为阳性不耐旱的亚灌木植物,伴生植物主要为热带阳性次生物种,云南芙蓉没有根蘖和倒苗现象,可以正常开花结实,花果期很长且结实量很大,但实生苗极少;其分布区域在不断消失,植株数量急剧减少,整体呈衰退趋势;严重的人为干扰是造成云南芙蓉野生居群个体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自花传粉的局限、种子的重力散布方式和自然更新能力较差可能是致使其极危的内在原因。 李云琴 杜凡 冷天鑫 汪建 刘娟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金沙江上游干旱河谷植被 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解金沙江上游奔子栏到羊拉约130 km河段范围内干旱河谷的植被特征,作者采用样带与典型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河段进行了植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1)研究区域记录到野生维管植物51科95属111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6种;无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40科71属84种;单子叶植物7科20属21种。(2)群落物种以草本为主,达67种,占总物种数的60.36%;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32.43%,矮高位芽次之,占27.93%;叶型以微型和小型叶为主,微型叶有30种,占统计总数(50种)的60%,小型叶有11种,占总数的22%。(3)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可将93个样方分为5个群系。分布最广、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小叶荆+小叶野丁香(Form.Vitex microphylla+Leptodermis pilosa var.microphylla)群系。(4)根据对该河谷区域的气候特点、干旱程度、植被特征(植株矮化、叶片小、植物毛被发达、植株具刺、部分植物有吸湿反应性特征等)的分析,综合植物群落的外貌、结构、物种构成和植物形态,可以确认金沙江上游干旱河谷植被具有亚热带荒漠植被类型的特征。 李云琴 杜凡 汪健 李瑞年 刘洋关键词:干旱河谷 生活型 群落外貌 蛹虫草聚酮合酶基因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以蛹虫草的菌丝体为材料,利用基因组挖掘的方式从蛹虫草基因组中获得其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基因,对这些PKS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推断它们的功能,并检测它们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蛹虫草中含有13个PKS基因(CmPKS 1-13),包括2个非还原型聚酮合酶(Non-reducing PKS,NR-PKS),5个部分还原的聚酮合酶(Partial-reducing PKS,PR-PKS),6个高度还原型聚酮合酶(Highly reducing PKS,HR-PKS);聚类分析显示CmPKS 1、CmPKS 3可能参与链格孢吡喃酮(alternapyrone),CmPKS 4可能参与黄曲霉素,CmPKS 5可能参与美伐他汀,CmPKS 6可能参与分生孢子色素,CmPKS 8可能参与伊快霉素的生物合成,其余PKS与生物合成未知化合物的PKS聚为一支;半定量PCR显示CmPKS 7和CmPKS 9在4种培养基上均强烈表达;CmPKS 3、CmPKS 6在4种培养基上微弱表达;CmPKS 10、CmPKS 11和CmPKS 12只在GL培养基上强烈表达,在其余3种培养基上微弱表达;CmPKS 1和CmPKS 4只在GL培养上微弱表达,CmPKS 8仅在GS培养基上微弱表达;CmPKS 2、CmPKS 5和CmPKS 13在检测的培养基中都不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异源表达蛹虫草中的PKS基因及其功能鉴定、具新颖结构聚酮化合物的发掘奠定基础。 原晓龙 李云琴 王毅关键词:蛹虫草 聚酮合酶 基因表达 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鉴定及表达 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研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对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花瓣中花色形成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首次从滇牡丹中克隆得到一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PdDFR),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录模式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1 050 bp,共编码349个氨基酸,其蛋白序列与黄牡丹(Paeonia lutea) DFR的蛋白序列具有99.00%的一致性。序列比对分析显示PdDFR基因存在一个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NADPH结合位点"VTGATGYIGSWLVKTLLERGN"。滇牡丹PdDFR蛋白与黄牡丹(Paeonia lutea, ALX35996.1)、蓖麻(Ricinus communis, XP015577076.1)、木薯(Manihot esculenta, XP021607-041.1)的DFR蛋白聚为一类;转录模式分析表明PdDFR基因在红色花瓣中有表达,在根、茎、叶中不表达。本研究通过对滇牡丹转录组数据的分析,分离并克隆得到PdDFR基因,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优良滇牡丹花卉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李云琴 原晓龙 陈中华 王毅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分析 香格里拉县种子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 被引量:8 2013年 对香格里拉县境内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统计所建立的该区植物数据库,建立数字 DEM高程模型并结合物种海拔分布特征,分析香格里拉县种子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876属3794种;科、属、种的丰富度和种的密度随海拔上升均呈现单峰格局,且丰富度和密度的海拔梯度格局基本保持一致;科和属的丰富度和物种密度最大值的位置偏向于低海拔区域(海拔1900~2200 m),种的最大值则出现在中海拔区域(海拔3100~3400 m);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海拔所反映的水、热状况以及物种分布的界限有关,并受到“中间膨胀效应”的影响;种子植物属中北温带成分,且是香格里拉县的主要区系类型,所占比例随海拔上升而增大,而热带属比例则下降,约在海拔1750 m 处出现区系平衡点。 李瑞年 杜凡 李云琴 杜小浪 张桥荣关键词:种子植物 物种丰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