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有宏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等离子体
  • 2篇乙烯
  • 2篇四氟乙烯
  • 2篇离子束
  • 2篇聚四氟乙烯
  • 2篇溅射
  • 2篇分子
  • 2篇分子膜
  • 2篇氟乙烯
  • 2篇高分子
  • 2篇高分子膜
  • 2篇PTFE
  • 1篇氮化
  • 1篇氮化钛
  • 1篇等离子
  • 1篇等离子体源
  • 1篇真空沉积
  • 1篇渗氮
  • 1篇离子渗
  • 1篇离子渗氮

机构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三束材料改性...

作者

  • 4篇李有宏
  • 3篇龙振湖
  • 2篇宫泽祥
  • 1篇张仲麟
  • 1篇黄岩
  • 1篇任春生
  • 1篇雷明凯
  • 1篇闫坤
  • 1篇张庆瑜
  • 1篇郭宝海
  • 1篇任春生

传媒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摩擦学学报(...

年份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辅以动态氮离子轰击的氩离子束溅射沉积PTFE高分子膜被引量:2
1997年
用辅以动态氮离子轰击的氩离子束溅射沉积方法,在304不锈钢基材上沉积聚四氟乙烯薄膜.经XPS和IRS分析,确定了聚四氟乙烯膜的存在并进行了结构分析.划痕试验表明:这种方法制成的聚四氟乙烯膜与基材之间有较好的结合力.
李有宏龙振湖宫泽祥任春生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离子束溅射沉积
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 1Cr18Ni9Ti 奥氏体不锈钢磨损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2
1997年
用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即低能(1~3keV)、超大剂量(1019~1020ions/cm2量级)N+注入-同步扩散改性技术,在280℃和380℃下处理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获得了最大深度分别为1.6μm和10.6μm,固溶N的最高原子浓度均约为25%的N过饱和面心立方相(γN)改性层.销-盘磨损试验表明:在2m/s和较宽负荷范围(等效正应力0.2~2.8MPa)条件下,高硬度(HK0.1N2200)的γN相改性层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长的耐磨寿命.高度过饱和N在母相奥氏体中的固溶强化作用,是使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雷明凯李有宏张仲麟黄岩
关键词: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性
氩离子束溅射沉积PTFE高分子膜被引量:5
1996年
用氩离子束溅射聚四氟乙烯靶材,在黄铜上沉积聚四氟乙烯薄膜.用XPS和IRS分析方法确定了聚四氟乙烯高分子膜的存在,并依据沉积膜形成过程对沉积膜与靶材在IRS谱图上的差异给予了解释.结果表明。
李有宏宫泽祥龙振湖纪纯新
关键词:离子束溅射真空沉积聚四氟乙烯
动态混合高结合力超厚TiN膜被引量:1
1995年
在新型的MBMI多束混合注入设备中、高真空条件下,在Ti6Al4V基底上采用化学配比态的强流N ̄+离子束,动态混合真空弧Ti等离子体束的沉积膜,得到高结合力(L_c:100N)超厚(10~30μm)的TiN膜。
龙振湖任春生闫坤郭宝海李有宏张庆瑜薛恒春潘曼云
关键词:等离子体离子注入氮化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