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瀛瀛

作品数:46 被引量:228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11篇肿瘤
  • 10篇晚期
  • 9篇腺癌
  • 8篇肺癌
  • 6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5篇小细胞
  • 5篇免疫
  • 5篇耐药
  • 5篇非小细胞
  • 4篇抑制剂
  • 4篇制剂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伊立替康
  • 3篇受体
  • 3篇胃癌
  • 3篇细胞癌

机构

  • 4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吉林省肿瘤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福建省肿瘤医...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昌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6篇杜瀛瀛
  • 11篇潘跃银
  • 9篇笪洁
  • 8篇刘萍萍
  • 6篇孙国平
  • 5篇卜丽佳
  • 4篇熊福星
  • 4篇陈振东
  • 4篇刘虎
  • 3篇吴锦
  • 3篇戴映
  • 3篇刘安文
  • 3篇杨帆
  • 2篇刘荣玉
  • 2篇林根
  • 2篇周清华
  • 2篇潘燚
  • 2篇陈明
  • 2篇冯卫能
  • 2篇姚煜

传媒

  • 7篇安徽医药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循证医学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ARP抑制剂治疗BRCA2基因突变晚期胰腺癌1例被引量:1
2022年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预后极差。报道1例BRCA2基因突变晚期胰腺癌使用PARP抑制剂单药及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取得较好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黄鑫张以若刘萍萍赵妍妍杜瀛瀛
关键词:胰腺癌PARP抑制剂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和肾癌的差别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肾癌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区别。方法观察2006年2月~2012年12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83例、晚期肾癌44例(透明细胞癌32例,乳头状癌12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索拉非尼起始剂量400 mg/次口服,2次/d,至少用药4周以上,每4周复查CT评价疗效,根据不良反应调整剂量。结果索拉非尼治疗肾癌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时间等疗效指标均优于肝癌;肝癌患者使用索拉非尼的手足皮肤反应、腹泻、乏力、皮疹等副反应发生率更高;高血压、白细胞下降、脱发等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相近。在肝癌患者中,27例因不良反应短时调整剂量,最终16例永久下调剂量或停药。肾癌患者仅4例因不良反应暂时停药但不久即恢复原剂量,8例患者因疾病进展而增加剂量。结论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不良反应较肾癌严重,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杜瀛瀛吴锦胡丽霞潘跃银陈振东
关键词:药物评价肾肿瘤
伊立替康单药三线治疗晚期肺鳞癌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单药三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7年12月至今就诊我院的23例晚期肺鳞癌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ECOG 0~1分,既往一、二线方案化疗无效,予CPT-11 1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重复,化疗2周期后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并记录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例因第1周期治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及腹泻退出研究,未能评价疗效。21例可评价病例中无CR患者,PR 9.5%(2/21),SD 38.1%(8/21),疾病控制率CR+PR+SD47.6%,最多者接受伊立替康单药化疗6周期,骨髓毒性是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他主要毒副反应为疲劳、腹泻、恶心呕吐等。结论伊立替康治疗难治性晚期肺鳞癌有一定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可以接受。
杜瀛瀛吴锦笪洁刘萍萍熊福星
关键词:伊立替康肺鳞癌
纳米传感器对卵巢癌患者呼气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利用纳米传感器(亦称纳米鼻)气体识别技术筛查卵巢癌(OC)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8例OC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的呼气标本,利用纳米传感器对以上两组受试者呼气标本进行气体指纹图谱的分析,通过判别因子分析(DFA)模式进行鉴别区分。结果 O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达到良好的区分(89%的准确度);早期O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达到75%的准确度。结论纳米传感器呼气分析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筛查方法,对于OC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张伟石大友陶丽花庆岭杜瀛瀛张静庄亚丽刘虎
关键词:卵巢癌纳米传感器
高剂量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脉冲治疗继发性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单中心、单臂、Ⅱ期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常规剂量继发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高剂量相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脉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42例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常规治疗1年后出现耐药的NSCLC患者,其中吉非替尼组29例,一次性给予相应4倍剂量的吉非替尼(1000 mg/次),4天为1个周期;厄洛替尼组13例,一次性给予相应3倍剂量的厄洛替尼(450 mg/次),3天为1个周期。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比较两种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42例初始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1年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中位PFS为30个月;其中,吉非替尼组为31个月,厄洛替尼组为24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高剂量EGFR-TKI脉冲治疗后,全组获PR 8例、SD 11例、PD 23例,有效率(RR)为19.0%,疾病控制率(DCR)为45.2%,中位PFS为6个月。其中吉非替尼组获PR 6例、SD 9例、PD 14例,中位PFS为8个月;厄洛替尼组获PR 2例、SD 2例、PD 9例,中位PFS为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EGFR外显子突变情况分组,Exon 19突变组获PR 4例、SD 6例、PD 17例,Exon 21突变组获PR 4例、SD 5例、PD 6例;两组中位PFS分别为6个月和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均为1~2级,主要表现为皮疹、乏力、纳差和皮肤干燥等,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常规剂量治疗后出现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高剂量EGFR-TKI脉冲治疗能使部分患者再次获益,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朱艳哲潘跃银杜瀛瀛刘虎马泰沈媛媛
关键词: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脉冲治疗耐药
基于综合安全文化改进模式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跌倒坠床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单元综合安全文化改进项目(CUSP)在降低老年肿瘤患者跌倒坠床发生风险、提升质量改进实效、创新安全文化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高危老年跌倒坠床患者93例,将2020年1~6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1例),实施院内跌倒坠床常规预防处理措施;将2020年6~12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在CUSP模式指导下实施跌倒坠床的安全文化干预措施。比较后单元内医护人员的安全文化水平、医护人员在跌倒坠床相关知识掌握、高危因素评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安全措施落实能力等方面的效果以及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医护人员的安全文化认同水平在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组织学习及持续改进""科室间协作""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对患者安全的整体感觉""不良事件上报频率"6个维度上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在"高危因素评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安全措施落实能力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室跌倒坠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USP在有效预防老年肿瘤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提高科室整体安全文化水平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可以为改进医疗质量安全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作用。
胡玉洁潘玉芹张娟夏脂曹冰杜瀛瀛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管理跌倒预防
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被引量:1
2022年
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目前晚期实体瘤新药研发的热点,ADC药物在晚期乳腺癌、尿路上皮癌、胃癌等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但其眼毒性、肺毒性、血液学毒性、肝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不可忽视,有效处理ADC药物的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庞静丹杜瀛瀛笪洁
CT引导下经皮肺肿块穿刺组织病理学假阴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假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7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患者的肿块特征、穿刺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学结果等临床资料,对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假阴性患者肿块的部位、大小、是否合并炎症坏死、与体表的距离及细胞学假阴性等因素与组织病理学非假阴性的发生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7例资料中,33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假阴性,假阴性发生率13.9%(33/237),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假阴性与肿块的部位、大小及与胸壁的距离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肿块内合并炎症坏死(OR=3.615,P<0.05)及细胞学假阴性(OR=85.909,P<0.05)是组织病理学假阴性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假阴性与肿块内伴有炎症坏死及穿刺活检细胞学假阴性密切相关。
贾振亚熊福星彭万仁杜瀛瀛韦炜张从军
关键词:CT引导下肺穿刺肺部肿块组织病理学假阴性
肺癌适应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4年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21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4年3月2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肺癌适应性治疗为主题,从肺癌适应性治疗定义、早中晚期临床应用以及生物标志物对适应性治疗的指导价值等角度展开探讨并达成了专家共识。
吴一龙陆舜程颖周清张嘉涛潘燚汪斌超韩宝惠陈海泉周清华王绿化陈明王洁周彩存刘晓晴马智勇黄诚宋启斌莫树锦钟文昭朱正飞宋勇陈蓉蓉陈克终刘基巍杨帆胡晓桦胡毅杨懿岳东升王群赵军范江陈椿孟庆威闫小龙董晓荣朱波邢力刚李兆澄李子明褚倩陈元林根段建春田攀文范云刘安文刘慧刘哲峰杨农汪步海张同梅信涛刘思阳王志杰马锐于起涛林劼
关键词:肺癌
mTOR抑制剂通过mTOR通路介导胰腺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通过mTOR通路介导胰腺癌(PC)顺铂(DDP)耐药的机制,探索逆转该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案。方法 用含10%胎牛血清的达尔伯克必需培养基DMEM(PANC-1)或RPMI-1640(BxPC-3、SW1990)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期细胞进行实验:用划痕修复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检测加入0、5、10、20μmol/L的RAPA后,DDP对PANC-1、BxPC-3、SW1990耐药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0、5、10、20μmol/L的RAPA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mTOR、磷酸化的mTOR(p-mTOR)的表达。结果 PANC-1、BxPC-3、SW1990 3种PC细胞株均对DDP耐药,单用DDP时,3种细胞株均具有很强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其IC50较高;联用RAPA后,3种细胞株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1);加入不同浓度的RAPA后,3种细胞株的生存率均明显降低,其IC50显著下降(P<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RAPA可明显下调PANC-1及BxPC-3细胞中PI3K、AKT、mTOR蛋白的表达,抑制PI3K、AKT、mTOR被磷酸化,对SW1990的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较弱,但降低p-mTOR蛋白表达。结论 RAPA可降低PC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提高PC对DDP的敏感性,逆转DDP耐药性,该过程是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来实现的。
朱小长陶连元杜瀛瀛时云
关键词:MTOR抑制剂胰腺癌MTOR信号通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