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海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中国东部的风化坑
- 风化坑(weathering pit)是岩石表面积水的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常见岩石坑穴地形,但容易被误解和混淆。我们通过对中国东部地区的考察,在地貌学,沉积学,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等各个方面对中国东各地风化坑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
- 王为许刘兵林志海刘志鹏黄日辉赖宜讯刘愠
- 关键词:化学风化
- 福建长乐屏山风化坑与河流壶穴的成因及其证据被引量:10
- 2013年
- 风化坑和壶穴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坑穴地形,其形成原因和形态完全不同,但容易被误解和混淆。结合对福建长乐三溪河地区这两种坑穴地形的实地考察,本文从地貌学,沉积学,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等各个方面对两者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证和对比。研究表明:风化坑形成于岩石面积水的风化作用,壶穴则是由河流的旋转水流对河床产生的侵蚀作用形成;山顶风化坑的发育与河流流水作用没有关系,河流壶穴的形成与河谷的发育过程有关,河谷中的风化坑只能在河流深切后,流水不再作用到的河床部位发育;只要条件合适,风化坑或壶穴随时可以生成;风化坑与河流壶穴的形态,坑内沉积物的磨圆度、粒度特征等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形成过程。风化坑内碎屑与周边岩石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值的差异反映了风化坑的化学风化成因;风化坑内碎屑与周边岩石石英长石比例的差异说明风化坑是矿物差异风化的结果;用CIA值和英长比均无法区分河流壶穴和风化坑中的碎屑颗粒,但两者化学元素迁移特征的差别反映了风化坑的风化作用和河流壶穴的流水搬运作用的成因差别;风化坑的风化程度达不到当地风化壳的风化程度,但不同气候带风化坑碎屑的CIA值能反映不同气候带风化作用的强度差异。
- 王为林志海刘志鹏黄日辉刘韫赖宜讯
- 关键词:花岗岩
- 大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结构优化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先运用层次聚类分析,得出大珠三角港口群的等级规模结构,接着分析各港口的职能结构,港口群"两级点轴系统、三组团"的空间结构,再对港口群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优化,提出大珠三角四类港口各自的职能发展定位.港口群应从点轴系统向多核心网络系统转变,最后指出三个次港口群未来的发展方向.
- 郑芝杨肖玲林志海
- 关键词:大珠三角
- 海岸壶穴与风化坑的成因差异及证据——以广东沙扒镇和庙湾岛海岸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风化坑和壶穴都是常见的岩石坑穴地形,其形成原因和形态完全不同,但容易被误解和混淆。广东西部沙扒镇海岸和珠江口外庙湾岛海岸同时发育了风化坑和海岸壶穴。近年来我们对两处地区进行了考察,从地貌学、沉积学、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等各个方面对风化坑和海岸壶穴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证,并将两者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石(火成岩和变质岩)上均能形成风化坑或海岸壶穴,各种证据显示风化坑形成于岩石表面积水的风化作用,海岸壶穴则是由海浪的侵蚀作用而形成:1)风化坑可以形成于高潮线以上的各个高度平坦的岩石面上,平均高潮线以下不能形成风化坑,而海岸壶穴可形成于平均高潮面之下,其形成高度不超出高潮面;2)海岸壶穴与风化坑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如不同的侧壁形态、底部、口径边缘及宽深比等;3)海岸壶穴中堆积物颗粒磨圆度和分选度好于风化坑中颗粒;4)风化坑内堆积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均高于附近地面岩石的CIA值,而风化坑内堆积物中矿物的英长比高于地表岩石的英长比,但CIA值和英长比均不能区分海岸壶穴和风化坑中的堆积物;5)风化坑内颗粒含大量的粘土矿物,而海岸壶穴中无粘土矿物;6)风化坑和海岸壶穴的堆积物具有显著不同的化学元素迁移特征。
- 王为许刘兵林志海刘志鹏段茹萍陈科景黄日辉刘韫赖宜讯
- 崂山山顶风化坑化学风化过程的岩石化学与矿物学证据被引量:10
- 2012年
- 2011年5月对崂山山顶风化坑进行考察和采样,通过对风化坑内碎屑和坑外岩石的粉晶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全量分析,研究了风化坑内外的矿物风化及各元素迁移特征,对风化坑的成因过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崂山山顶风化坑碎屑的英长比总是大于其周边岩石的英长比,说明风化坑的形成是花岗岩造岩矿物差异风化的结果;2)风化坑风化过程中被风化的岩石矿物主要是条纹长石和钾长石;3)风化坑中大量的Mg和Ca主要是外部加入的;4)崂山山顶风化坑内碎屑,坑外岩石面均受到化学风化的作用;5)崂山山顶风化坑内外的风化指数CIA值并不反映崂山当地的气候,山上山下CIA值的差异是风化时间长短不同造成的;6)LOI能很好地反映崂山风化坑内外风化强度的差异,说明长石主要在水解作用下发生分解,也说明了风化坑的积水成因。
- 王为周尚哲李炳元林志海刘志鹏黄日辉赖宜讯陈科景
- 关键词:造岩矿物主量元素化学风化
- 汀江上游河道壶穴的形态和发育
- 对汀江上游长汀县湘洪桥下出露的110个成群分布的壶穴形态特征、壶穴内沉积物及汀江上下游河床砾石进行了详细的观测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野外观测定量的描述壶穴的形态发育和砾石的磨圆程度。得出以下结论:
1.河床局部的...
- 林志海
- 关键词:形态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