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锡贵

作品数:26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西太平洋
  • 8篇气象
  • 8篇海面
  • 7篇季风
  • 6篇夏季
  • 6篇夏季风
  • 6篇赤道
  • 5篇气象特征
  • 4篇赤道西太平洋
  • 3篇水文
  • 3篇热带
  • 3篇厄尔尼诺
  • 2篇低频振荡
  • 2篇雨量
  • 2篇振荡
  • 2篇暖池
  • 2篇气候
  • 2篇气旋
  • 2篇热带气旋
  • 2篇周日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26篇林锡贵
  • 10篇蔡亲炳
  • 10篇张庆荣
  • 4篇关翠华
  • 4篇何有海
  • 3篇彭楚明
  • 2篇麦波强
  • 2篇邱章
  • 1篇宋莉丽
  • 1篇余灿花
  • 1篇张乔民
  • 1篇徐锡祯
  • 1篇杨建新
  • 1篇宋朝景
  • 1篇王东晓
  • 1篇吴增茂
  • 1篇黎满球
  • 1篇李方
  • 1篇陈锦年
  • 1篇黄企洲

传媒

  • 4篇海洋通报
  • 4篇热带海洋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南海研究与开...
  • 2篇广东气象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海洋预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热带气象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 4篇1990
  • 2篇198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5年6月初曾母暗沙海气能量交换和海面化学要素的周日变化特点
1990年
1985年6月初曾母暗沙水文气象印海面化学要素同步连续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海一气能量交换和海面化学要素含量的周日变化有如下特点:1).本海区海一气能量交换主要是田海洋传给大气;2)大气不稳定时,能显交換量增大,ΣCO_2含量减小,而大气稳定时则与此相反;3)活性硅酸盐含量的周日变化与能量交换量周日变化趋势一致;4)能量交换量的周日变化与NH_4-N含量的周日变化相似,与NO_3-N含量的周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反,该海区海一气能量交换不仅与水文气象条件和浮游植物活动有关,而且与海面化学要素含量有密切关系。
蔡亲炳张庆荣林锡贵
关键词:海气相互作用周日变化
海峡效应作用与局地水文气候特征分析
1997年
海峡对气流和海流的效应作用是明显的。由海峡效应作用使风力的增强和海况的恶性化,对海峡及邻近海区危害极大。但狭管效应又有得地调节了不同纬度和海区的气候和热状况。海峡效应作用与季节变化、盛行气流和天气系统不同季风天气过程的强度变化关系密切,与各海峡所处地理位置和走向有关等。
麦波强林锡贵
关键词:海峡水文气候海流
华南后汛期降雨量的振动和分布被引量:22
1998年
对1959至1988年华南后汛期(7-9月)降雨量距平百分率的大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前汛期(4-6月)降雨量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后汛期降雨量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华南后汛期雨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且地区差异显著;后汛期降雨量的异常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南海地区大气的对流活动以及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的频数有关。
何有海关翠华林锡贵金祖辉
关键词:后汛期降水量振动热带气旋
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被引量:12
2001年
1949-1998年50a中,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的热带气旋共67个,其中有17a无热带气旋产生,45a无台风?该海区产生的热带气旋及其有关的统计特征与南海南部和热带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不同:平均个数是厄尔尼諾年较反厄尔尼諾年少;春季型的厄尔尼諾过程中热带气旋生成较多;1970-1990年的强厄尔尼諾过程中热带气旋个数当年较次年多,1990年后则相反;与历次厄尔尼諾过程比较,1997-1998年特强厄尔尼諾过程中的热带气旋生成较多?发展较快,其异常的气候特征为有史以来所罕见?
张祥玉林锡贵
关键词:热带气旋厄尔尼诺年代际变化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海温和大气对流的低频变化被引量:11
1999年
根据云顶黑体温度(TBB) 相位变化并参考西沙站海面温度(SST) 状况确定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分析研究了与夏季风爆发时间和强度有关的TBB 和SST 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平均时间是5 月第4 候,爆发的时间和强度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爆发期间的海气状况与大气的低频振荡密切相关。夏季风爆发早年(5 月第2 候) ,大气对流活动较强,西南风较强,海温下降显著;夏季风爆发晚年(6 月第1 候) 情况则相反;它爆发的强度还与爆发期间大气对流的30 ~60 天振荡到达南海的位相有关;前冬和早春南海海温的高低和4 月下旬至5 月中南半岛强对流区的出现时间是南海夏季风爆发年际变化的前期征兆。根据前期南海海温预测1998 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和强度与实况相符。
彭楚明何有海关翠华林锡贵
关键词:夏季风爆发海面温度低频振荡
1988年盛夏南沙群岛海面气象特征
1991年
1988年盛夏南沙考察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南沙海区的夏季风主要来自南部的越赤道气流和越过马来半岛的偏南气流。越赤道气流加强时南沙出现季风潮天气过程,越赤道气流减弱后,南沙出现弱季风天气或季风中断过程。季风潮天气影响下,海面气象特征和海—气相互作用明显。
林锡贵蔡亲炳
关键词:海面气象特征南沙群岛
冬、夏季风转换期间南海南部海区的气象特征被引量:3
2003年
南海南部海区冬、夏季风转换时段主要的天气系统有副热带高压和热带辐合带 ;冬、夏季风转换的集中时段是 5月上旬 ;气温和海水表层温度最高值时段是 5月下旬 ;各气象要素连续变化规律与冬季风北退和夏季风逐步盛行的阶段性变化较明显 ;平均日变化幅度小 ,海水表层温度和气温日变化最高值与最低值时次差异相反 ,正午时段的气温又比海水表层温度值高。
林锡贵
关键词:气温夏季季风
不同天气形势下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辐射特征
1989年
本文分析1984—1986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海域考察期间实测的太阳辐射资料;发现在同一海区中总辐射值随季节,天气形势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最大值出现在副热带高压中心控制的时候,最小值出现在西南季风潮天气形势下;副热带高压南部边缘的总辐射值比副高中心的值小,原因是总辐射值白天总云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林锡贵
关键词:太阳辐射
华南海岸和南海诸岛地貌与环境
赵焕庭张乔民宋朝景袁家义邱章林锡贵温孝胜李少英余克服徐锡祯
该项目把华南海岸、河口和南海诸岛珊瑚礁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对象,成果展示了中国低纬地跨20个纬度热带海岸和海岛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积累40年丰富的实际资料,集中反映了其地貌形成演化与环境变迁问题。该成果包括《华南海...
关键词:
关键词:海岸地貌海岸环境华南海岸
南沙海面的夏季风和海—气通量分析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分析1984—1988年夏季南沙考察资料。结果表明:南沙海面夏季风来自南路和西路及本区的季风气流。季风潮的出现主要是南路气流加强或季风与热带气旋环流的相互作用。夏季风期间的天气形势、气象特征和海—气通量随季节和天气过程变化显著。
林锡贵张庆荣蔡亲炳
关键词:夏季季风海-气通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