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桑坦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南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增殖
  • 2篇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慢性
  • 2篇基因
  • 2篇骨髓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白血...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机构

  • 4篇济南市中心医...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桑坦
  • 4篇常亚丽
  • 4篇陈昀
  • 3篇郭农建
  • 2篇周亚伟
  • 2篇汪运山
  • 2篇丁卜同
  • 2篇童书青
  • 2篇赵珺
  • 1篇郑燕
  • 1篇李海霞
  • 1篇郏雁飞
  • 1篇翟珊珊
  • 1篇韩淑毅
  • 1篇戴新
  • 1篇肖东杰
  • 1篇马晓丽
  • 1篇李志红

传媒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并门脉高压症——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15年
门脉高压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病因为肝硬化,其他肝外疾病如胰腺疾病、血液病等引起的门脉高压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桑坦周亚伟常亚丽赵珺郭农建陈昀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门脉高压症骨髓增殖性肿瘤
伊布替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伊布替尼过程中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风险及是否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伊布替尼导致HBV再激活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1岁男性患者,既往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1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史9年。2018年5月重新评估病情,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开始使用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开始口服伊布替尼时,乙肝五项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肝功能正常,达到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标准。口服伊布替尼单药治疗15个月后,患者乙肝五项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肝功能损害(ALT 58.6 IU/L、AST 58.2 IU/L),HBV DNA升至4.58×105 IU/mL,行HBV耐药分型检测未检测到耐药突变位点。停用伊布替尼并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个月后,患者HBV DNA降至9.47×102 IU/mL,ALT、AST均降至正常范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情稳定。结论伊布替尼有导致HBV再激活的风险,故在伊布替尼起始治疗前应常规筛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和HBV DNA定量;HBsAg(+)或HBV DNA(+)患者应先控制HBV感染,而后再行伊布替尼治疗,HBsAg(-)、HBeAg(+)患者应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HBsAg(-)、HBeAg(-)、HBcAb(+)患者需持续监测乙肝五项、HBV DNA定量和肝功能指标。至少每3个月复查HBV DNA了解HBV复制情况,如出现HBV再激活,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如不能及时监测,建议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邱效东常亚丽周亚伟赵珺桑坦翟丽亚陈昀
关键词:乙肝病毒再激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乙肝五项
STAT3-siRN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胃癌细胞株HGC-27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构建针对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STAT3-siRNA,研究siRNA干扰STAT3基因表达后对人胃癌细胞株HGC-2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两个STAT3-siRNA片段,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GC-27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HGC-27细胞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STAT3-siRNA对HGC-2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STAT3-siRNA1和STAT3-siRNA 2表达载体均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下降,与空白对照组及si-NC转染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STAT3-siRNA1干扰效果更明显。MTT结果显示,转染STAT3-siRNA1后,HGC-27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与si-NC转染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STAT3-siRNA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STAT3在胃癌细胞株HGC-27中的表达,并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童书青肖东杰汪运山郏雁飞郑燕马晓丽戴新桑坦
关键词:RNA干扰胃肿瘤增殖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TV6基因重排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ETV6基因重排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plit-signalFISH技术检测32例初治及复发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ETV6基因重排情况,阳性样本行巢式RT-PCR证实融合基因形成。结果 FISH检测出1例ETV6易位样本,常规染色体检查为正常核型,RT-PCR证实形成ETV6-RUNX1融合基因。该患者为复发难治性白血病,复发后产生耐药,于确诊9个月后死亡。结论FISH检测ETV6基因重排较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更敏感。成人ALL中ETV6-RUNX1表达率低,可能与ALL复发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桑坦丁卜同常亚丽陈昀李志红汪运山韩淑毅童书青郭农建
关键词:成人荧光原位杂交
伴13号染色体缺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差异表达miRNAs的筛选
2013年
目的初步筛选伴13号染色体缺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差异表达显著的microRNAs(miRNAs)并探求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从29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中筛选出13号染色体缺失和核型正常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各3例;应用miRNA芯片技术获得差异表达miRNAs,并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应用在线软件预测差异miRNAs的潜在靶基因,并建立miRNAs与靶基因的调控网络。结果检测出5个在伴13号染色体缺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4个表达下调,1个表达上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MAD3基因位于miRNAs-靶基因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上。结论伴13号染色体缺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存在特异性表达的miRNAs;SMAD3基因可能在该类型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发挥作用。
翟珊珊丁卜同李海霞陈昀常亚丽桑坦郭农建
关键词:微小RNA多发性骨髓瘤靶基因SMAD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