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利红

作品数:34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蛋白
  • 9篇杆菌
  • 8篇基因
  • 7篇大肠杆菌
  • 6篇基因表达
  • 6篇白细胞介素
  • 5篇克隆
  • 4篇凋亡
  • 4篇受体
  • 4篇脑红蛋白
  • 4篇红蛋白
  • 4篇白细胞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人白细胞介素

机构

  • 34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34篇王利红
  • 14篇王嘉玺
  • 11篇张成岗
  • 9篇邹民吉
  • 8篇高艳
  • 7篇柳晓兰
  • 7篇段聚宝
  • 6篇崔玉芳
  • 6篇孙启鸿
  • 5篇张莹
  • 5篇蔡欣
  • 5篇谷庆阳
  • 5篇彭善云
  • 5篇毛建平
  • 5篇赵春文
  • 3篇周定标
  • 3篇周俐梅
  • 3篇王航雁
  • 3篇尚爱加
  • 3篇杨红

传媒

  • 8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生物化学杂志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L-2导入MCF-7细胞基因表达及对LA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研究
1995年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人IL-2基因导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并获得表达。原位杂交结果证实,转染的MCF-7细胞中有IL-2mRNA的表达,用IL-2依赖细胞系CTLL-2以MTT比色法测得MCF-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IL-2活性,其活性平均为10IU/10 ̄6细胞。转导后的MCF-7细胞对LA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降低。
李秀森郭宁王利红施巍江飞子王嘉玺毛宁
关键词:杀伤细胞基因表达
寡核苷酸文库小片段序列的高效快速测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学领域,发明了寡核苷酸文库小片段序列的连接测定方法:通过将文库小片段序列连接进行序列测定,达到1次序列测定反应可以获得10至30条左右文库小片段序列的目的,相当于发明前10至30次序列测定反应功效,其费用约...
毛建平王利红王全会柳晓兰
文献传递
一种重组全长人脑红素、其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表达生产重组全长人脑红素rhNGB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得到的重组全长人脑红素rhNGB,该方法包括将工程菌接种培养、细菌反复冻融、菌体裂解、包涵体裂解、层析纯化和目的蛋白复性等步骤。本发明是在构建人脑红...
张成岗王利红高艳王春丽
文献传递
蛋白质组研究中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的计算机分析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建立蛋白质组研究中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2-DPAGE)图谱的计算机分析方法。方法:利用ImageMaster2-D分析软件。结果:我们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蛋白质组的2-DPAGE图谱进行了计算机分析,识别了1000以上的蛋白斑点(其中肉眼可视斑点为400左右),同时获得了所识别斑点的等电点、相对分子质量、斑点面积、D值、D%、斑点体积及相对体积等参数。结论:建立了蛋白质组研究中图像分析体系,为今后蛋白质组2-DPAGE数据的分析与比较、数据库的建立、蛋白质的功能预测以及大规模斑点的模式识别奠定了基础。
胡志远万晶宏王利红钱小红钱小红
关键词:蛋白质组PAGEHEPG2细胞
血管生成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构建、表达及生物活性被引量:6
2002年
通过RT PCR的方法从人外周血白细胞扩增血管生成素 (Ang)cDNA .在计算机分子结构模建的基础上 ,通过柔性连接臂构建了Ang与Gfp融合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32 %.融合蛋白经初步纯化后 ,在紫外线激发下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 ,同时能够显著地促进鸡胚尿囊膜毛细血管的新生 ,而且所获融合蛋白在体外具有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这种双功能融合蛋白的表达为阐明Ang的核转位过程奠定了基础 。
马百坤徐东刚王嘉玺彭善云李莉王利红邹民吉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生物活性
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脑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本研究为国际脑蛋白质组计划(HUPO BPP)的预实验部分,旨在获得可靠的小鼠脑蛋白质组数据库,比较和评估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的脑蛋白质组,为下一步进行神经系统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样品来源于国际脑蛋白质组委员会所提供的胚胎16 d、出生后7 d及生后60 d等3个发育时期的C57/B l6雌性小鼠脑组织。常规方法提取组织总蛋白,采用固相pH梯度的二维电泳分离和串联质谱分析等进行鉴定,使用M ascot软件搜索Un i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种类。结果:获得3个不同发育时期小鼠脑组织蛋白质表达谱,完成国际脑蛋白质组计划的预实验所要求的质量控制,鉴定出各发育阶段均有稳定表达的4个蛋白点,包括α烯醇酶、磷蛋白质P19及2个肌动蛋白。经进一步评估后鉴定出随年龄增大而丰度减低的C14orf166同源蛋白、28×103热/酸稳定的磷蛋白、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40S核糖体蛋白S3 a等4个蛋白。其中α烯醇酶及C14orf166同源蛋白曾有文献报道与神经发育及组织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蛋白质组学的方法为脑发育研究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其差异蛋白的发现可促进对神经发育机制的了解,并将为后续启动神经系统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王静王利红高艳杭兴宜王航雁张成岗
关键词: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神经发育小鼠
人白细胞介素15基因的分离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1998年
目的:分离编码人hIL-15的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克隆与表达。方法:采用PHA刺激人外周血白细胞提取mRNA,并利用RT-PCR方法获得了hIL-15的cDNA,将其定向插入pUC19载体中,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的hIL-15的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以pBV220为表达载体构建并筛选出重组子pBVhIL-15;重组子转化E.coliDH5α菌株,经42℃诱导表达。结果: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0的hIL-15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序列正确的hIL-15cDNA克隆,并实现在E.coli中的高效表达。
刘海天王嘉玺邹民吉王利红蔡欣彭善云
关键词:基因表达CDNA大肠杆菌
重组人源脑红蛋白的高效表达、纯化及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脑红蛋白(euroglobin,NGB)是新发现的主要表达于脊椎动物神经元及视网膜中的第三类携氧珠蛋白。已有诸多报道认为脑红蛋白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过程中,作为活性氧簇(ROS)的清除剂或缺氧信号的感受器起重要作用,但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不明。显然,实现该蛋白的制备对于研究其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通过RT-PCR从人胎脑中扩增出脑红蛋白cDNA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通过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HB101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超声破碎后经凝胶过滤柱Sephacryl S-200和阴离子交换柱QSepharose F纯化,最后通过SephadexG-25脱盐。经15%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及质谱和蛋白序列分析鉴定制备的蛋白样品为脑红蛋白,表达菌体、超声后上清及纯化蛋白溶液均呈现红色,说明具有珠蛋白的典型活性。采用两步法实现了脑红蛋白高效纯化,且确保了其具有明显活性,为进一步揭示脑红蛋白神经保护作用的功能及机制等奠定了重要基础。
吴永红王利红高艳张成岗
关键词:脑红蛋白原核表达蛋白纯化蛋白鉴定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1的表达水平:与单纯伤口愈合的定量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为研究TGF-β1及其受体TGF-βR1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我们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天,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TGF-β1及TGF-βR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研究发现,照后14天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TGF-β1及TGF-βR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明显增强,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床的TGF-β1及TGF-βR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阳性强度减弱不明显。表明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TGF-β1及TGF-βR1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谷庆阳王德文杨志祥高亚兵刘杰陈肖华王利红崔玉芳王晓民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溃疡TGF-Β1TGF-ΒR1伤口愈合
β-Netrin抗原表位的分析及其抗体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制备抗神经细胞突起生长诱向因子(β-Netrin)的多克隆抗体(pAb)和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应用GoldKey软件分析人βNetrinC末端结构域氨基酸的序列(共114个氨基酸),确定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多肽。然后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合成肽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常规融合,依次进行HAT选择培养,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并克隆化。对分泌的mAb的效价、Ig亚类(型)及特异性,分别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同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另外,以偶联的分子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β-Netrin的pAb,用Westernblot鉴定其特异性。结果:以确定的此16个氨基酸的序列NH2-FRGKRT-LYPESWTDRG-COOH作为抗原表位,以人工合成多肽与BSA偶联作为免疫原,获得3株可稳定分泌特异性抗β-Netrin mAb的杂交瘤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这3株抗体均能特异性地识别细胞中的抗原。另外,制备了高效价的抗β-Netrin的pAb,并能特异性地识别原核表达的β-Netrin蛋白。结论:采用人工合成多肽作为半抗原成功地制备出抗β-Netrin的pAb和mAb。
余利红高艳王利红韩洪彦孙志贤张成岗
关键词:合成肽抗原表位抗体制备抗体鉴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