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玺
- 作品数:188 被引量:459H指数:9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IGFBP-3高效可溶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克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cDNA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IGFBP3。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诱导表达IGFBP-3融合蛋白(简称D-IGFBP3)。经检测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表达产物用His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了纯度超过95%的重组IGFBP-3融合蛋白。Western-blot结果表明在相应分子量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细胞活性研究显示它对MCF-7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体外具有与IGF-I结合的活性。
- 吴琛姚广印邹民吉陈光宇王旻王嘉玺徐东刚
- 关键词:纯化生物学活性
- 聚合酶链反应及其应用
- 王嘉玺
-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聚合酶链反应复制(分子生物学)聚合酶免疫技术
- 骨桥蛋白在肺原位腺癌进展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肺原位腺癌(AIS)是一类局限性小(≤3cm)腺癌,肿瘤细胞仅沿原有的肺泡结构生长,无问质、血管或胸膜浸润。伏壁样生长为主型腺癌(LPA)是肺浸润腺癌亚型,通常由沿肺泡壁表面生长的稳定的肺泡样细胞构成,且侵犯淋巴系统。研究结果表明,LPA是由AIS进展而来,但具体机制不清。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桥蛋白(OPN)、CD44、CD44v6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AIS和LPA中的表达,探讨OPN在肺原位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 王安雷孙冰生张连民张真发王嘉玺
- 关键词:肺泡结构骨桥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
- 聚合酶链反应研究进展
- 1989年
-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法。它具有敏感、特异、产率高、操作简单、容易自动化等突出特点。从一滴血、一根毛发,甚至一个细胞即可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之用。过去几天几周才能做到的事情,PCR几个小时便可完成。因此,PCR被称为“无细胞的分子克隆”。本综述着重介绍PCR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反应特点,以及如何利用PCR、PCR-OR、ASO进行艾滋病毒与单碱基突变遗传病的检测,癌症与人类进化研究等问题。
- 王嘉玺马贤凯
- 关键词:分子克隆无细胞
-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与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裸鼠模型的实验治疗被引量:1
- 1999年
- 探讨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应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CD/5-FC体系的抗肿瘤作用.5-FC0.5和1.0g·L-1对转基因人乳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率分别为90%和95%,显著高于未转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5-FC(0.5g·kg-1·d-1ip,14d)治疗组的转基因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瘤重和生长速度均显著低于未转基因的移植瘤.结果表明CD/5-FC体系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有显著的的抗肿瘤作用.
- 吕焕章吴德政万永玲顾斌王嘉玺
- 关键词:乳腺癌氟胞嘧啶胞嘧啶脱氨酶
- 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内皮抑制素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内皮抑制素 (endostatin)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 ,有助于阐明其本身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以内皮抑制素为诱饵 ,筛选人肝cDNA文库 ,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 ,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 ,β_GAL实验等提供的信息 ,筛除假阳性克隆。 结果与结论 :经过酵母双杂交共获得 2 81个克隆 ,经过验证 ,有 6个阳性克隆 。
- 张宝林贾向旭苑晓玲冯怡彭善云徐东刚魏平邹民吉王嘉玺
-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内皮抑制素基因功能
- 融合蛋白P11-A1的构建、表达及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获得P11-A1融合蛋白并对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进行分析。方法:将人类载脂蛋白A1和P11基因进行拼接,然后连接在表达载体pBV220上,将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其表达情况。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Western印迹检测纯化产物。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融合蛋白体外合成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能力来测定转酯活性,同时用溶圈法检测融合蛋白的溶栓活性。结果:融合蛋白的表达量为29%;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纯度约为90%的蛋白;Western印迹显示该重组蛋白能够特异地识别载脂蛋白A1抗体,并且该融合蛋白在浓度为0.28 mg/ml时转酯活性为21.93 nmoL/(h·ml),溶栓活性为22.2 U/mg。结论:成功获得具有转酯活性和溶栓功能的P11-A1融合蛋白。
- 龙民慧王园园朱贺王曼邹民吉马百坤王嘉玺徐东刚
- 关键词:重组融合蛋白质类纤溶活性
- 含HIV-1核心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应答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构建含有HIV-1核心蛋白gag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免疫应答反应。方法采用PCR方法从1例HIV感染者中扩增出gag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cDNA-GAG。接种小鼠后,检测其抗体及抗体亚类,并对小鼠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采用3H-TdR法、ELISPOT方法和51Cr释放法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性、特异性分泌IFN-γ的CD8+T淋巴细胞以及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重组质粒体外表达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5×103。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其中IgG2a与IgG的比例显著高于IgG1与IgG的比例;T淋巴细胞体外经ConA刺激后SI达到160.67,显著高于对照组(14.04,P<0.05);产生IFN-γ的CD8+T淋巴细胞数目以及特异杀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结论重组质粒pcDNA-GAG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而且ELISPOT方法检测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结果与51Cr释放法一致,提示可用此法对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进行评价。
- 张春涛王佑春尹红章李德富王嘉玺
- 关键词:HIV-1核心蛋白DNA疫苗免疫应答酶联免疫斑点法
- BLyS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2年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是新发现的属于 TNF超家族成员的细胞因子 ,它能刺激 B细胞增殖、分化并分泌Ig G、Ig A和 Ig M等免疫球蛋白 ,在体液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表达 Bly S的转基因小鼠呈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本文对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受体的基因和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
- 陈光宇王嘉玺
- 关键词:BLYS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体液免疫自身免疫病肿瘤坏死因子
- 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OLETF大鼠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表达的影响
- 目的:本实验以高脂饲料饲养自发性高血糖大鼠(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 OLETF),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以替米沙坦进...
- 王嘉玺
- 关键词:替米沙坦胰岛素抵抗心房肌糖脂代谢药物干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