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善云
- 作品数:44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内皮抑制素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内皮抑制素 (endostatin)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 ,有助于阐明其本身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以内皮抑制素为诱饵 ,筛选人肝cDNA文库 ,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 ,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 ,β_GAL实验等提供的信息 ,筛除假阳性克隆。 结果与结论 :经过酵母双杂交共获得 2 81个克隆 ,经过验证 ,有 6个阳性克隆 。
- 张宝林贾向旭苑晓玲冯怡彭善云徐东刚魏平邹民吉王嘉玺
-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内皮抑制素基因功能
- 抗核心糖脂域MAb对脓毒症小鼠存活及其血中LPS、TNF-a和IL-6水平的影响
- 1997年
- 为进一步探讨抗核心糖脂域单克隆抗体(MAb)的免疫保护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小鼠脓毒症为模型,用产色鲎试验法和细胞因子活性检测等方法,研究了抗核心糖脂域MAb(EL1、EL3和3H4)对实验性脓毒症小鼠的存活及其血中LPS、TNF-a和IL-6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株MAb均能显著提高受LPS及E.coli攻击小鼠的存活率(P<0.05);且有明显降低小鼠血中LPS、TNF-a和IL-6水平的作用,提示抗核心糖脂域MAb的保护作用与其中和LPS的活性,从而达到降低LPS诱导小鼠效应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
- 俞晓峰黄策彭善云凌世淦凌世淦何君
- 关键词:脓毒症
- 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对LPS体外诱导细胞释放T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 1996年
- 用细胞因子活性检测,Northernblot方法,在体外研究了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EL1、EL3和3H4)对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释放T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EL1、EL3和3H4在体外有抑制LPS诱导细胞释放TNF-α和IL-6的作用;Northernblot结果证实,这3株McAb能分别降低细胞TNF-α和IL-6mRNA表达的水平;提示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可能通过与LPS的结合而中和LPS,从而降低或阻碍了效应细胞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达到降低相应细胞因子的作用。
- 俞晓峰黄策彭善云凌世淦
- 关键词:脂多糖
- 一种高生物活性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突变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生物活性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突变体,还公开了该突变体的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的突变体是将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第115位氨基酸残基由丝氨酸残基突变为苏氨酸残基,第117位氨基酸残基由谷氨酸残基突变为丙氨酸残基...
- 王金凤徐东刚王嘉玺彭善云邹民吉蔡欣
- 文献传递
- 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白细胞介素-6含量改变被引量:12
- 1997年
- 采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依赖细胞株7TD1及MTT比色法,动态观察了正常及内毒素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IL-6含量的变化;同时,还对各组大鼠的肺体指数和BALF中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大鼠注射内毒素后1、3、6、12h,其血清和BALF中IL-6含量急剧升高(P<0.01),注射后24h降为正常(P>0.05);此外,其肺体指数和BALF中蛋白质含量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3h和6h显著(P<0.01);且内毒素致伤后大鼠血清和BALF中IL-6含量的升高与BALF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呈显著正相关。推测IL-6可能参与了肺水肿的形成,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刘林英孙滨彭善云吕宝璋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内毒素呼吸窘迫综合征
- 大白鼠颈上神经节的超微结构观察
- 1982年
- 颈上神经节(SCG)的光学显微镜研究仅有关于神经节细胞和卫星细胞的形态描述。六十年代初(Falck等1962)应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证明SCG内除上述细胞成份外,还有一种稀疏分布的小强荧光细胞。
- 陈德蕙汪家政彭善云杨怡张贺秋
- 关键词:大白鼠交感神经元细胞胞浆突触后膜高尔基氏器致密核心囊泡
- 血管生成素相互作用蛋白的发现及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验证被引量:1
- 2002年
- 通过RT PCR从人外周血白细胞中钓取血管生成素 (angiogenin ,Ang)cDNA ,构建诱饵蛋白载体 pAS 2 1 Ang ,对其自身转录激活活性进行鉴定后 ,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 ,获得两个双阳性克隆 .序列分析和同源检索表明所获候选蛋白分别为人上皮细胞素和λ晶体蛋白 .构建Ang及候选蛋白标签融合表达载体并共转染COS 7细胞 ,利用免疫共沉淀和蛋白质印迹方法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验证了Ang与候选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
- 徐东刚马百坤李莉邹民吉彭善云王嘉玺
-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相互作用蛋白哺乳动物细胞酵母双杂交免疫共沉淀新生血管生成
- 人白细胞介素15基因的分离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 1998年
- 目的:分离编码人hIL-15的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克隆与表达。方法:采用PHA刺激人外周血白细胞提取mRNA,并利用RT-PCR方法获得了hIL-15的cDNA,将其定向插入pUC19载体中,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的hIL-15的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以pBV220为表达载体构建并筛选出重组子pBVhIL-15;重组子转化E.coliDH5α菌株,经42℃诱导表达。结果: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0的hIL-15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序列正确的hIL-15cDNA克隆,并实现在E.coli中的高效表达。
- 刘海天王嘉玺邹民吉王利红蔡欣彭善云
- 关键词:基因表达CDNA大肠杆菌
-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IL6/IL2融合基因转导对小鼠B16细胞粘附及转移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1997年
- 为探讨细胞因子之间对肿瘤细胞修饰的协同效果及融合基因用于肿瘤细胞转染的可行性,我们采用PCR及柔性接头连接的方法,构建了含人IL6/IL2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其转染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对基因转导后细胞的粘附及实验性肺转移能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基因转导的细胞所分泌产生的融合蛋白具有IL-2和IL-6两种细胞因子活性.对肿瘤细胞体外粘附及转移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融合基因修饰的B16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Laminin及重组基底膜Matrigel的粘附得到抑制,同时伴有实验性转移能力降低.这一结果提示,融合基因转导可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基因修饰细胞相关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免疫刺激活性有关.
- 于晓■唐佩弦张明伟赵春华彭善云刘元林侯春梅毛宁
- 关键词:融合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
- 大白鼠颈上神经节的超微结构观察
- 1982年
- 从亚细胞水平观察交感神经节的超微结构,有助于为研究神经元化学递质的可塑性提供形态依据。本实验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成年大白鼠颈上神经节的超微结构。 大白鼠颈上神经节内有两种类型的神经元:即主交感神经元和含致密囊泡的小细胞(即含多巴胺的特异荧光细胞,故又称小强荧光细胞)。
- 陈德惠汪家政彭善云汪宝珍杨怡
- 关键词:亚细胞水平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小强荧光细胞超微结构大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