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宇

作品数:41 被引量:27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电针
  • 10篇穴位
  • 6篇炎性
  • 5篇穴位电刺激
  • 5篇炎性痛
  • 5篇镇痛
  • 5篇伤害性
  • 5篇中脘
  • 5篇敏化
  • 5篇经皮穴位电刺...
  • 5篇肌肉
  • 4篇电刺激
  • 4篇针刺
  • 4篇针灸
  • 4篇胃运动
  • 4篇细胞
  • 4篇孤束核
  • 3篇电生理
  • 3篇心率
  • 3篇心率变异

机构

  • 40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1篇王晓宇
  • 38篇景向红
  • 37篇何伟
  • 29篇宿杨帅
  • 21篇张晓宁
  • 13篇石宏
  • 10篇朱兵
  • 10篇胡玲
  • 5篇辛娟娟
  • 5篇阚宇
  • 5篇杨兆坤
  • 4篇白万柱
  • 3篇王奕力
  • 3篇吉长福
  • 3篇漆学智
  • 3篇尚红燕
  • 2篇尚红艳
  • 2篇崔晶晶
  • 1篇王睿
  • 1篇张立剑

传媒

  • 11篇针刺研究
  • 5篇中国比较医学...
  • 3篇中国针灸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抑制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颈复合体
目的:探索电针风池穴对急慢性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颈复合体(Trigeminocervical Complex,TCC)核团A 团、C 纤维神经元调控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模型电针、模型假针、正常电针、正常假针...
曲正阳刘璐于清泉万红叶张晓宁宿杨帅王晓宇何伟景向红
关键词:电针偏头痛电生理痛觉敏化
不同频率和持续时间经皮电刺激耳甲区对大鼠癫痫发作抑制作用的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经皮电刺激耳甲区对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以明确不同刺激频率及刺激持续时间所产生的抑制效应的差别。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4只,随机按刺激持续的时间长度分为4组:30s组、5min组、10min组和30min组,每组9~12只。以腹腔注射戊四氮造成大鼠急性癫痫模型,记录动物癫痫发作前后大脑皮层场电位信号,以刺激后癫痫发作被抑制的后效应持续时间和刺激结束后以30s为单位时间统计10个单位时间段内大鼠癫痫发作率为指标,观察不同频率(2Hz、20Hz和100Hz)的耳甲区经皮电刺激对大鼠癫痫发作抑制作用的差别。结果:(1)20Hz的耳甲区经皮电刺激在所有刺激持续时间中平均后效应持续时间为(169.50±45.96)s,和2Hz、100Hz刺激频率后效应持续时间(50.12±21.38)s和(67.44±23.92)s相比,刺激后抑制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P<0.05);(2)在2Hz刺激条件下,30s组抑制癫痫发作的后效应持续时间较长(P<0.01),癫痫发作率下降,与其它刺激持续时间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100Hz刺激条件下,30min组抑制癫痫发作的后效应持续时间较长(P<0.01),癫痫发作率下降,与其它刺激持续时间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甲区经皮电刺激能明显抑制大鼠癫痫发作,20Hz的刺激频率对大鼠癫痫模型的治疗作用较好,2Hz的刺激频率在短期刺激后表现出较好的治疗作用,100Hz的刺激频率在长期刺激后才能表现出较好的治疗作用。
王晓宇尚红燕何伟石宏景向红朱兵
关键词:癫痫
与感觉相关的ASIC3、TRPV1基因敲除小鼠繁殖性能的观察与痛阈的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ASIC3,又名ACCN3)基因敲除ASIC3-/-小鼠、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I(TRPV1)基因敲除TRPV1-/-小鼠的繁殖性能,并对其基础痛阈值进行测定和比较。方法选用成熟的未交配过的ASIC3-/-和TRPV1-/-纯合子小鼠分别进行繁殖交配,统计两种小鼠的妊娠率、窝产仔数、离乳率、头胎产仔数等,并对两种小鼠的基础痛阈值进行测定比较,对照组为同源野生C57BL/6小鼠。结果 ASIC3-/-小鼠的妊娠率、窝产仔数、离乳率较TRPV1-/-小鼠偏低,而TRPV1-/-小鼠妊娠率、窝产仔数、离乳率相对稳定;ASIC3-/-组的基础机械痛阈值与C57BL/6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而热痛阈值没有明显改变;TRPV1-/-组的基础热痛阈值与C57BL/6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ASIC3-/-小鼠的繁殖能力较TRPV1-/-小鼠弱;ASIC3-/-小鼠的机械痛敏感性下降,TRPV1-/-小鼠的热痛敏感性下降。
石宏吉长福尚红燕辛娟娟杨兆坤宿杨帅王晓宇何伟景向红
关键词:小鼠繁殖性能基因敲除痛阈
从“分子药”到“电子药”:SPARC计划和针刺研究被引量:31
2019年
2016年10月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启动的"刺激外周神经缓解疾病症状(SPARC)"计划,目的在于开发新的神经刺激装置和刺激方案,通过对终末器官系统功能的精准神经控制来治疗疾病和病症。这一计划对国内外针灸从业者和研究者带来不小的触动。SPARC计划到底是针灸研究的推手还是挑战?本文介绍了SPARC计划,并将它和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做了比较。SPARC重在绘制出支配内脏的神经图谱,揭示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编码。而针刺研究也希望找到针刺刺激的神经编码和对内脏调控过程的解码,从而调节刺激参数,达到对内脏功能的精准调节。二者的科学基础在外周调控的机制上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针灸治疗通过寻找和刺激内脏病变的反应点(穴位),调节内脏的功能,其间要经过多重神经环路,有多个神经反馈参与,是基于体表刺激调动机体内稳态的调节,调节效应安全却有限;SPARC直接作用于外周神经,可以达到精准高效的调节,但是没有反馈的环路调控,难免会产生机体耐受或者不良反应。因此,在触发刺激这一始动环节和靶器官效应的反馈抑制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SPARC计划一定是揭示针灸作用机制的一个强有力的推手。
王晓宇于清泉何伟宿杨帅张晓宁陈李圳阚宇王奕力白万柱景向红朱兵
关键词:针刺研究
电针足三里、中脘穴对胃酸伤害性刺激大鼠内脏感觉和内脏运动中枢的影响
研究目的:同步观察电针足三里、中脘穴对胃酸伤害性刺激大鼠胃运动,孤束核内脏感觉神经元及迷走神经背核内脏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比较电针不同穴位调节胃运动效应的差异及机制。研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胃酸伤害性刺激组,电针足...
杨兆坤王晓宇何伟石宏宿杨帅胡玲景向红
关键词:电针内脏感觉
文献传递
针刺对大鼠'合谷'穴区局部组织中肥大细胞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前后大鼠'合谷'穴区局部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学和所含化学成分变化探讨针刺对穴区肥大细胞的影响. 方法:在正常SD大鼠一侧的'合谷'穴进行针刺并用捻转手法行针三分钟后,即刻用4%多聚甲醛经心脏对...
吴美玲白万柱崔晶晶何伟王晓宇胡玲石宏景向红
关键词:肥大细胞形态学化学成分
文献传递
急性肠黏膜损伤导致躯体穴区敏化的电生理学特征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肠黏膜损伤引起的体表敏化点-区的动态分布,测定其敏化程度的改变,总结穴位敏化的特征。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和模型恢复组(10只)。模型组和模型恢复组采用2.5%芥子油直结肠灌注造成急性肠黏膜损伤模型,然后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观察由急性肠黏膜损伤引起的体表EB渗出点-区的动态分布。在此基础上,分离坐骨神经,刺激EB渗出点-区(敏化态穴区),测定其引起坐骨神经C类纤维动作电位发放刺激的阈值,和模型组的非EB渗出区域(穴区非敏化态)、非穴位区域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肠黏膜损伤导致的渗出点主要分布在"膝前""足三里-上巨虚"区域。刺激这些区域引起坐骨神经干C类纤维动作电位发放的阈值较非敏化部位以及对照同部位显著降低(P<0.01,P<0.05)。敏化的"膝前""足三里-上巨虚"接受2倍阈值刺激引发C类纤维动作电位发放个数多于敏化态的非穴位区域(P<0.01,P<0.05)。结论:穴位敏化后刺激阈值明显降低,敏化的穴位呈现小刺激大反应的特征。
许建峰吴强林瑞珠石宏景向红朱兵何伟王晓宇宿杨帅胡玲
关键词:C类纤维
耳迷走神经刺激与抗癫痫效应
耳针刺激耳甲区域能激活迷走神经增强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本课题组研究结果表明耳针刺激耳甲区能更好地激活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背核神经元放电,产生耳迷走效应,调整心率和血压,并促进胃运动;同时在对糖尿病的降糖效应、高血压病的降压...
王晓宇
关键词:癫痫孤束核脑电图
文献传递
不同针灸刺激的镇痛作用与神经传入特征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不同层次针灸刺激承山穴对腓肠肌炎性痛的镇痛作用,分析热灸样刺激(Mox)、电针(EA)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的镇痛特征及其和感觉传入的关系。方法:以双足承重差值为疼痛行为指标,在肌肉炎性痛模型上,分别观察Mox、不同强度不同层次EA、不同强度TEAS的镇痛效果;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皮下SP/CGRP+C-纤维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胫神经中髓鞘的结构;切断皮神经或用蛇毒破坏A-纤维髓鞘,分析参与镇痛的外周传入类型。结果:Mox、1 mA EA深刺肌肉和5 mA TEAS能显著改善大鼠痛行为(P<0.01)。Mox和TEAS均可激活皮下肽能C-纤维;去皮神经后这种效应消失。切断皮神经后Mox的镇痛作用消失,TEAS的镇痛效应减弱,但EA的镇痛不受影响。阻断肌肉A-纤维传入后,EA和TEAS的镇痛作用消失。结论:Mox与EA镇痛作用分别通过激活皮肤C-纤维、肌肉A-纤维来实现,介导TEAS镇痛的感觉传入主要是肌肉A-纤维。这可能是3种针灸刺激镇痛作用的神经传入特征。
陈李圳王晓宇何伟谢益宽景向红
关键词: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神经纤维
电针/经皮电刺激激活不同传入神经纤维对肌肉炎性痛大鼠的镇痛效应研究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肌肉炎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探讨激活痛源局部穴位深、浅层次的不同传入神经纤维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在SD大鼠右侧股二头肌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肌肉炎性痛模型。实验分为3部分:(1)8只模型大鼠分别采用不同刺激方式(电针/TEAS)诱导得出激活A类神经纤维的阈值(threshold of A fiber, Ta)和C类神经纤维的阈值(threshold of C fiber, Tc)。(2)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a强度TEAS(TEAS-Ta)组、Tc强度TEAS(TEAS-Tc)组、Ta强度电针(EA-Ta)组、Tc强度电针(EA-Tc)组。4个干预组以相应的刺激强度干预痛源局部穴位"梁丘",以大鼠双足承重差值作为疼痛检测指标,观察不同强度的电针和TEAS的镇痛作用。(3)6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同侧梁丘TEAS组、同侧梁丘电针组、对侧梁丘TEAS组、对侧梁丘电针组、同侧合谷TEAS和同侧合谷电针组,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和TEAS干预同侧"梁丘"、对侧"梁丘"和远端"合谷"对大鼠C类神经纤维反射肌电的影响。结果:采用TEAS和电针两种方式诱导出的Aδ类和C类神经纤维反射肌电,其潜伏期、阈值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双足承重差值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同侧"梁丘"后,TEAS-Tc组、EA-Ta组、EA-Tc组双足承重差值降低(P<0.05,P<0.01);与TEAS-Ta组比较,TEAS-Tc组双足承重差值降低(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Tc强度TEAS干预同侧"梁丘"即刻、1 min和对侧"梁丘"即刻,C纤维反射肌电的频率降低(P<0.01,P<0.05);以Tc强度电针同侧"梁丘"即刻、1 min、2 min和对侧"梁丘"即刻、1 min以及"合谷"即刻,C类纤维反射肌电频率均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以Tc强度TEAS干预同侧"梁丘"即刻、1 min、 2 min及Tc强度TEAS干预对侧"梁丘"即刻时,C类神经纤维反射肌电的频率均降低(P<0.01,P<0.0
端木程琳张晓宁何伟宿杨帅万红叶王毅曲正阳王晓宇景向红
关键词: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