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宏

作品数:48 被引量:25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会议论文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基因
  • 9篇针刺
  • 9篇胃运动
  • 7篇电针
  • 7篇中脘
  • 6篇学习记忆
  • 5篇针灸
  • 5篇缺血
  • 5篇膜损伤
  • 5篇基因敲除
  • 4篇心率
  • 4篇心率变异
  • 4篇心率变异性
  • 4篇穴位
  • 4篇手针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体表
  • 4篇热灸
  • 4篇激光针

机构

  • 47篇中国中医科学...
  • 10篇山东中医药大...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武警总医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煤炭工业总医...

作者

  • 48篇石宏
  • 39篇景向红
  • 17篇何伟
  • 16篇王晓宇
  • 16篇宿杨帅
  • 12篇陈淑莉
  • 8篇李江慧
  • 8篇辛娟娟
  • 8篇晋志高
  • 8篇杨兆坤
  • 7篇朱兵
  • 7篇吉长福
  • 6篇尚红艳
  • 6篇程斌
  • 6篇蔡虹
  • 6篇胡玲
  • 5篇邱恩超
  • 4篇刘若卓
  • 4篇白万柱
  • 4篇于生元

传媒

  • 10篇针刺研究
  • 4篇中国针灸学会...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中国针炙学会...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2009年传...
  • 1篇中国针灸学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灸对胃运动的调节效应及其感受器机制
宿杨帅何伟石宏辛娟娟王晓宇尚红燕胡玲景向红朱兵
关键词:热灸胃运动
关于国外对针灸临床疗效大规模系统评价报告的分析和对策
近年来,国外对针灸临床疗效评价做了大规模的系统评价,本文搜集并分析了Cochrane图书馆发表的与针灸有关的系统评价以及部分国外发表的针灸临床系统评价文献。Cochrane图书馆目前注册的针灸治疗的疾病共68种疾病,已对...
张璐李江慧石宏景向红
关键词:临床疗效疾病诊疗针灸治疗
文献传递
与急性胃黏膜损伤相关体表敏化穴位的动态分布观察被引量:63
2010年
目的:观察与急性胃黏膜损伤相关的体表伊文思蓝(EB)渗出点的动态分布,并和大鼠穴位的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其分布相关性,为疾病状态下穴位敏化的动态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口服稀盐酸组(50只)和口服生理盐水组(10只)。采用空腹口服稀盐酸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当天尾静脉注射EB。分别观察造模当天(口服稀盐酸5h后)以及第2、3、4、5天EB渗出点的分布。结果:急性胃黏膜损伤造成体表一些部位的神经源性炎性反应点,即EB渗出点,这些反应点的分布呈一定的节段性,分布的节段从胸2-腰4(T2-L4),主要分布在胸6-腰1(T6-L1);分布位置主要位于:"膈俞"(相关百分比为47.5%)、"脊中"(相关百分比为58.82%)、"脾俞"(相关百分比为88.23%)、"胃俞"(相关百分比为82.35%)、"中脘"(相关百分比为17.64%)、"上脘"(相关百分比为5.88%)。但这些EB渗出点在正常状态时很少或者不出现,口服稀盐酸组与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P<0.01,P<0.05。这些渗出点和疾病的过程相关,呈现动态分布,自造模后的2~3d渗出点最多,随着疾病的自愈渗出点消退。结论:急性胃黏膜损伤可促使EB在体表渗出,渗出点呈现神经节段分布并与"脾俞""胃俞"等穴位具有高度相关性,提示在疾病状态下沉寂的穴位可以被激活。
程斌石宏吉长福李江慧陈淑莉景向红
关键词:急性胃黏膜损伤
电针中脘穴对大鼠胃内酸刺激诱导的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电针中脘穴对胃内酸刺激诱导的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与延髓内脏感觉和内脏运动核团神经元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SD大鼠均以0.5 mol/L稀盐酸0.5 ml/100 g灌胃以诱导胃伤害性反应,随机选出8只统计灌胃前1 min与灌胃后第1、5、10、15、20、25、30、35、40、45、50、55、60 min胃平滑肌肌电慢波信号(GSW)曲线下面积,以及延髓孤束核(NTS)和迷走神经背核(DMV)神经元细胞外放电频率;剩余12只大鼠于稀盐酸灌胃后5~25 min内给予中脘穴电针干预持续1 min,比较电针干预前后各1 min内GSW曲线下面积以及NTS和DMV神经元细胞外放电频率。结果与灌胃前比较,GSW曲线下面积在灌胃后第1、5、10、15、20、25 min明显增加,NTS兴奋性神经元(占比90%,57/63)细胞外放电频率在灌胃后第1、5、10、15、20、25、30、35、40 min明显升高,且均在灌胃后第1 min达到峰值(P<0.01或P<0.05);DMV抑制性神经元(占比91%,20/22)细胞外放电频率在灌胃后第1 min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5)。与中脘穴电针干预前比较,电针干预后GSW曲线下面积及NTS兴奋性神经元细胞外放电频率明显降低(P<0.05),而DMV抑制性神经元细胞外放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中脘穴可以改善胃内酸刺激诱导的胃伤害性反应,其可能通过减少内脏感觉的传入信息降低延髓NTS神经元的兴奋性而发挥作用。
石宏杨兆坤王晓宇何伟宿杨帅张晓宁万红叶曲正阳景向红
关键词:中脘穴电针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
电针对偏头痛大鼠的皮层扩展性抑制以及体内神经肽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对偏头痛大鼠皮层扩展性抑制(CSD)以及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皮层施予0.9%NaCl;模型对照组:皮层施予3M KCl诱发CSD...
石宏景向红邱恩超李江慧
关键词:偏头痛降钙素基因神经肽电针治疗
文献传递
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导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建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导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模型。方法Wistar大鼠7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假手术组,脑缺血组,糖尿病+脑缺血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3d后双侧颈总动脉夹阻再灌注2次。术后1个月用跳台和Morris水迷宫判断其学习记忆能力,取海马组织,HE染色观察CA1区的细胞分布。结果电击后5min模型组的被动回避反应下台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24h后仍小于其他各组(P<0.05)。模型组学会主动回避反应的训练次数显著多于其他3组(P<0.001)。模型组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最短(P<0.01),游泳的距离也最短(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可在短期内造成学习记忆障碍,糖尿病可加重脑缺血造成的脑损伤。
景向红蔡虹石宏陈淑莉逯波晋志高
关键词:糖尿病脑缺血学习记忆障碍
大鼠“劳宫”穴区相关初级传入、传出神经的节段性和区域性分布特征—霍乱毒素亚单位B法
目的:用霍乱毒素亚单位B(cholera toxin subunit B,CTB)神经示踪技术揭示劳宫(PC 8)穴区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异相关性。方法:实验用雄性大鼠5只,将5 11%CTB分别注入前足掌心,这一解...
白万柱吉长福石宏景向红
关键词:神经示踪
文献传递
针刺对大鼠'合谷'穴区局部组织中肥大细胞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前后大鼠'合谷'穴区局部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学和所含化学成分变化探讨针刺对穴区肥大细胞的影响. 方法:在正常SD大鼠一侧的'合谷'穴进行针刺并用捻转手法行针三分钟后,即刻用4%多聚甲醛经心脏对...
吴美玲白万柱崔晶晶何伟王晓宇胡玲石宏景向红
关键词:肥大细胞形态学化学成分
文献传递
急性肠黏膜损伤导致躯体穴区敏化的电生理学特征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肠黏膜损伤引起的体表敏化点-区的动态分布,测定其敏化程度的改变,总结穴位敏化的特征。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和模型恢复组(10只)。模型组和模型恢复组采用2.5%芥子油直结肠灌注造成急性肠黏膜损伤模型,然后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观察由急性肠黏膜损伤引起的体表EB渗出点-区的动态分布。在此基础上,分离坐骨神经,刺激EB渗出点-区(敏化态穴区),测定其引起坐骨神经C类纤维动作电位发放刺激的阈值,和模型组的非EB渗出区域(穴区非敏化态)、非穴位区域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肠黏膜损伤导致的渗出点主要分布在"膝前""足三里-上巨虚"区域。刺激这些区域引起坐骨神经干C类纤维动作电位发放的阈值较非敏化部位以及对照同部位显著降低(P<0.01,P<0.05)。敏化的"膝前""足三里-上巨虚"接受2倍阈值刺激引发C类纤维动作电位发放个数多于敏化态的非穴位区域(P<0.01,P<0.05)。结论:穴位敏化后刺激阈值明显降低,敏化的穴位呈现小刺激大反应的特征。
许建峰吴强林瑞珠石宏景向红朱兵何伟王晓宇宿杨帅胡玲
关键词:C类纤维
肥大细胞和P物质参与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体表穴位的敏化过程被引量:46
2010年
目的:观察急性胃黏膜损伤后伊文思蓝(EB)渗出穴区肥大细胞聚集数量和脱颗粒变化及其局部P物质(SP)的表达,以揭示病理状态下穴位的组织细胞特征,确定肥大细胞和SP参与穴位敏化的过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空腹稀盐酸灌胃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5 h后尾静脉注射EB,模型组取EB渗出点"脾俞""胃俞"和旁开2 mm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正常对照组取对应点皮肤和皮下组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标记这些部位肥大细胞的聚集分布数量及脱颗粒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局部SP的分布并进行Western blot相对定量测定。结果:急性胃黏膜损伤后EB体表穴区渗出点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中肥大细胞呈现聚集,其数量和脱颗粒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脾俞""胃俞"旁开对照组(P<0.05,P<0.001),脱颗粒率也显著高于旁开点和正常对照组(P<0.01)。在EB渗出点和旁开部位均可见SP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其阳性纤维多分布于皮下。结论:在急性胃黏膜损伤时,体表出现的敏化穴位中肥大细胞参与了与疾病相关的体表穴位敏化过程,且其局部的SP表达水平增高。
石宏程斌李江慧陈淑莉谭奇纹晋志高景向红
关键词:急性胃黏膜损伤肥大细胞P物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