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涌

作品数:107 被引量:1,26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经济管理
  • 4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社会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可持续发展
  • 13篇低碳
  • 13篇生态
  • 13篇城市
  • 12篇循环经济
  • 11篇人地关系
  • 9篇碳排放
  • 7篇能值
  • 7篇垃圾
  • 7篇老工业区
  • 5篇生活垃圾
  • 5篇能源
  • 5篇物质流
  • 5篇减排
  • 5篇产业生态
  • 4篇应对气候变化
  • 4篇生态经济
  • 4篇数据包络
  • 4篇数据包络分析
  • 4篇水足迹

机构

  • 77篇中国科学院
  • 3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18篇中国科学院研...
  • 14篇大连理工大学
  • 1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0篇兰州大学
  • 4篇联合国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3篇沈阳大学
  • 2篇宁夏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佛蒙特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05篇耿涌
  • 48篇薛冰
  • 20篇任婉侠
  • 16篇董会娟
  • 12篇刘竹
  • 11篇张黎明
  • 9篇马志孝
  • 9篇郗凤明
  • 8篇刘晔
  • 8篇陈兴鹏
  • 8篇于晓曼
  • 7篇孙露
  • 6篇鹿晨昱
  • 6篇张琳
  • 6篇田旭
  • 6篇张攀
  • 5篇张伟伟
  • 5篇李春荣
  • 4篇朱庆华
  • 4篇韩昊男

传媒

  • 10篇中国人口·资...
  • 7篇生态经济
  • 7篇生态科学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资源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科技进步与对...
  • 2篇经济地理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辽宁大学学报...
  • 2篇阅江学刊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资源综合...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软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9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13篇2012
  • 15篇2011
  • 16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低碳城市试点评述与发展展望
薛冰耿涌鹿晨昱张伟伟任婉侠
低碳经济认识探析被引量:12
2010年
本文综合机会说、经济模式说、经济形态说、经济体系说、能源革命说等现有低碳经济概念,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客体、目标、途径和性质的角度界定了广义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低碳经济是通过引导需求等制度措施,促进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模式转型和生活消费朝向低碳、节约、文明方式转变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方式。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共存于人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和谐社会这一伟大实践中,各有特性,联系密切。两者根本区别体现在环境背景、观念理念、基本要求、主要特征、核心关键和评价角度等方面,其密切联系表现在国家战略的趋同性、发展宗旨的一致性、发展内容的相互包容性、发展成果的相互促进性、消费方式的共同性等方面。过多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气候变化,这将带来生态破坏、粮食减产等方面的灾难。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大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减缓气候变化威胁。
刘晔耿涌
关键词:低碳经济
老工业搬迁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以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区为例被引量:14
2013年
基于QuickBird遥感影像数据,在GIS支持下,分析2000—2010年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铁西老工业区工矿仓储用地格局变化最大,由"南宅北厂"历史格局逐渐演变为以居住用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格局.其中,居住用地面积增加9%,主要来自于建设大路以北地区工矿仓储用地的搬迁转化;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减少20%;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别增加1.3%和3.1%;建设用地是变化幅度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总体变化率达76.9%.研究区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率高于2005—2010年.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区域发展规划、行政体制改革、产业升级等是铁西老工业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王美玲邴龙飞郗凤明吴瑞耿涌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驱动力
生活垃圾温室气体核算与减排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楼紫阳赵由才耿涌陈善平周海燕蔡博峰施军营邰俊王星牛冬杰匡彬袁海平成兆文
该项目属于环境工程学科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 中国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MSW)清运量达2.7亿吨/年。“高有机质、高含水率和高混杂性(三高)”导致温室气体释放量大、持续时间长、环境影响重,而“MSW温室气体及能值转...
关键词:
关键词:固体废物处理
基于MSIASM方法的沈阳城市代谢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采用社会代谢多尺度综合分析方法分析沈阳经济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978~2003年,沈阳投入在第一、二产业的人类活动时间(HA值)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同时投入在家政部门的人类活动量(包括所有非经济活动)逐年下降;1978-1995年每个工作时间负担的非工作时间数量越来越小,1995-2003年每个工作时间负担的非工作时间数量越来越大,这与沈阳市的经济发展规律一致;沈阳社会/劳动生产率显著增加,社会经济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以及服务与管理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20~30倍,说明沈阳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的拉动力。
刘晔耿涌董会娟刘晓青任婉侠薛冰
关键词:城市
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发展机制研究被引量:24
2008年
多样性是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对系统自身的功能完善、干扰缓冲、环境适应以及发展演变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多方面举证阐述产业生态系统与系统多样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并深入分析其内涵。同时,从系统——产业——企业三个层面进行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发展机制和对策研究,以期为产业生态系统成熟、稳定地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张攀耿涌
关键词:产业生态系统工业生态学
工业城市(沈阳)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沈阳作为我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重工业城市,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趋势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由于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所以碳排放在未来一段时间必然会持续增长。论文根据《2006年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并且充分考虑没有燃烧充分的燃料,计算了沈阳市2005-2009年能源消耗碳排放,采用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分解法定量分析了单位GDP能耗、能源结构、经济发展对沈阳市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沈阳市碳排放增长有促进作用,单位GDP能耗降低对碳排放呈现抑制作用,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作用甚微。这说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经济规模的扩大使得单位GDP能耗抑制作用逐渐降低,碳排放将会持续增长。
王美玲郗凤明薛冰耿涌董会娟刘竹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
中国区域水足迹及虚拟水贸易的时空演化路径被引量:3
2021年
水资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深入识别消费侧水资源消耗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危机应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结合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及结构路径分析方法,揭示了消费侧各省份由最终需求引起的水资源消耗、虚拟水贸易以及水资源关键传导路径的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显示:相较于2012年,2017年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以及固定资产最终需求产生的水足迹增长趋势明显,并且省际净虚拟水进口的增长幅度较大;农业部门是各省份水资源消耗的关键部门;2017年各省份直接水资源消耗路径依赖其省份内传导趋势增强,间接水资源消耗路径较为多元化并且省际间关联作用较强。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各省份相关部门应重点加强绿色化消费模式、高效的虚拟水贸易循环模式以及水资源关键传导部门产业链危机应对等方面的治理。
田旭田旭吴瑞耿涌
关键词:虚拟水贸易水足迹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减排潜力
2024年
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等)是温室气体尤其是CH4排放的重要来源。基于此,该研究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了2006—2021年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结构和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2030年和2060年的排放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在处理方式层面,绝大多数城市不再以填埋为唯一垃圾处理方式,垃圾焚烧逐步替代填埋成为主流。②在排放量层面,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在2019年到达7940.66万t后趋于稳定,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超大城市的总碳排放量最高;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净碳排放量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且净碳排放量较高地区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呈现随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而显著增加的变化规律。③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总碳排放量将于2030年达到6575万~9942万t;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仅甘肃兰州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碳排放达峰;垃圾分类对净零排放存在较大影响,如采取垃圾分类措施,大部分城市未来可实现碳中和。最后,作者提出城市生活垃圾“三步走”分级管理策略:对于仍采用填埋为主要处理方式的城市,应推动从填埋到焚烧的转型;对于已实现垃圾零填埋的城市,应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已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城市,应进一步减少垃圾产生并落实源头减量措施。
张晨怡董会娟耿涌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减排潜力绿色低碳发展
关于社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讨被引量:6
2011年
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引入"循环经济"概念以来,中国的循环经济研究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由开始的概念理论研究向社会实践推广转变。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国循环经济的研究状况,在继承与拓展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循环经济运行的另一载体—社区,进而基于广义物质流管理的角度社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推演,探讨了在中国推广发展社区循环经济的机会和问题,旨在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路径。
薛冰陈兴鹏张伟伟耿涌
关键词:循环经济零排放系统设计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