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竹

作品数:15 被引量:47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低碳
  • 5篇碳排放
  • 4篇城市
  • 3篇可持续发展
  • 2篇低碳城市
  • 2篇因果
  • 2篇因果检验
  • 2篇应对气候变化
  • 2篇能源
  • 2篇能源消费
  • 2篇经济增长
  • 2篇格兰杰
  • 2篇格兰杰因果
  • 2篇格兰杰因果检...
  • 1篇低碳经济
  • 1篇低碳路径
  • 1篇低碳试点
  • 1篇循环经济
  • 1篇因果关系
  • 1篇因果关系分析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节能环保...

作者

  • 15篇刘竹
  • 12篇耿涌
  • 11篇薛冰
  • 6篇郗凤明
  • 6篇董会娟
  • 3篇李春荣
  • 2篇鹿晨昱
  • 1篇唐笑飞
  • 1篇石铁矛
  • 1篇韩昊男
  • 1篇张子龙
  • 1篇赵红艳
  • 1篇孙露
  • 1篇邴龙飞
  • 1篇焦江波
  • 1篇付加锋
  • 1篇王美玲
  • 1篇陈兴鹏
  • 1篇刘哲
  • 1篇王娇月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经济地理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科技成果纵横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要方向被引量:7
2009年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在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验示范基地。为了扩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耿涌刘竹薛冰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验区建设低碳协调发展
现代城市低碳路径与技术分析——沈阳市的案例研究
2011年
从城市的经济发展、CO2和工业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的多维视角出发,以沈阳市为研究案例,运用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城市在经济发展与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变化,并评价了城市尺度下各种技术的节能减排潜力和运用愿景;指出城市在全球低碳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城市尺度的减排技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降低碳排放总量。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要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仍须进一步在技术和经济增长方式上大力投入。
刘竹耿涌薛冰董会娟
关键词:低碳减排技术
基于生产和消费视角的辽宁省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被引量:8
2012年
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是碳减排政策制订的基础,从消费视角进行行业碳排放研究日趋重要.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从生产和消费视角解析了辽宁省2007年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生产视角碳排放量行业集中度高,该视角碳排放总量的78.73%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其他行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是造成行业生产端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消费视角下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3.79%集中在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其他行业;上游供应行业的间接碳排放是造成消费端排放的主体.从碳排放强度来看,生产视角下各行业碳排放强度差异性较大,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最大,为9.17t/万元;消费视角下行业之间的碳排放强度差异性较小,均低于3 t/万元.最后针对不同视角下分析结果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对策的侧重点.
赵红艳耿涌郗凤明刘竹董会娟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
沈阳市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两步法,对沈阳市1978~2009年间的地区生产总值(参考数列)和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比较数列)进行关联度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关联度在不同的时间段具有差异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联度呈下降趋势;(2)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减弱,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加强趋势;而经济增长只对第二产业影响显著,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逐渐失去影响力,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不明显;(3)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第二、第三产业,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越来越强。因此,要调整沈阳市的产业结构,稳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李春荣耿涌薛冰刘竹董会娟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增长
水泥材料碳汇研究综述被引量:14
2015年
本文从水泥材料碳汇发生原理、碳化影响因素、混凝土水泥碳汇、砂浆水泥碳汇与水泥窑灰碳汇等方面,综述水泥材料整个生命周期碳汇的相关研究。众多研究表明,水泥材料的碳化过程受水泥的材料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混凝土在在建筑使用阶段的碳汇量核算方法主要通过碳化深度定量表达,而在拆毁和回收利用阶段的碳汇核算方法缺乏;砂浆水泥和水泥窑灰的碳化速度要高于混凝土,但其碳汇核算方法仍未建立。今后的研究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水泥材料碳汇影响因素及相应碳化参数的研究,从生命周期角度系统建立完整的水泥材料碳汇核算方法体系;精确核算中国乃至全球水泥材料年碳吸收量、碳汇累积量,并分析水泥材料碳汇在碳失汇中的贡献比例;从生态学和气候变化视角阐述水泥材料碳汇对城市碳循环的影响。
郗凤明石铁矛王娇月邴龙飞张莹刘竹Steven Joseph Davis
关键词:水泥材料碳循环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被引量:150
2010年
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全球变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碳足迹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并迅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本文从碳足迹的起源和各种定义入手,系统阐述了碳足迹的概念,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碳足迹的各种分类。本文重点介绍了碳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IPCC计算方法和碳足迹计算器等四大类,并总结和比较了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客观分析和评价了当前碳足迹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四个主要的碳足迹评估标准:英国的PAS2050:2008标准、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协会和世界资源研究院共同发起制定的GHG议定书、日本的标准仕样书TS Q0010标准和ISO14067标准,并以GHG议定书和PAS2050两个标准为例分析了进行碳足迹评估的重要前提———边界界定问题。最后对碳足迹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耿涌董会娟郗凤明刘竹
关键词: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
工业城市(沈阳)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沈阳作为我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重工业城市,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趋势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由于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所以碳排放在未来一段时间必然会持续增长。论文根据《2006年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并且充分考虑没有燃烧充分的燃料,计算了沈阳市2005-2009年能源消耗碳排放,采用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分解法定量分析了单位GDP能耗、能源结构、经济发展对沈阳市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沈阳市碳排放增长有促进作用,单位GDP能耗降低对碳排放呈现抑制作用,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作用甚微。这说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经济规模的扩大使得单位GDP能耗抑制作用逐渐降低,碳排放将会持续增长。
王美玲郗凤明薛冰耿涌董会娟刘竹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
基于“脱钩”模式的低碳城市评价被引量:42
2011年
由于历史及现状等诸多因素,以二氧化碳减排绝对量为基础的低碳城市评价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本研究从经济发展、物质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相互关系的视角,以"脱钩"模式为目标层,经济发展、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为准则层,CO2排放等8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降低的态势,进而表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资源、环境变化的历史趋势并反映城市低碳建设现状。针对沈阳市的案例研究表明,沈阳市2001年至2008年总体的生态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沈阳市现阶段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处于"相对脱钩"阶段,与目前中国经济宏观发展态势相符合。本研究表明,"脱钩"评价模式可以避免基于污染物总量的评价模式中忽略经济发展因素而产生的片面性,可以表征中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前提下的城市低碳建设水平,为目前的"低碳城市"评价方法提供有益尝试。
刘竹耿涌薛冰董会娟韩昊男
关键词: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中国低碳试点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被引量:72
2011年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热点。目前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首批低碳试点省份:陕西、广东、辽宁、湖北、云南5省为研究对象,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核算5省份1995年-2008年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并通过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脱钩分析,探讨5个省份1995年-2008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化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5个省份在1995年-2008年间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碳排放迅速增加,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均呈现"弱脱钩"态势;预计伴随经济进一步增长,碳排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呈增长趋势;如何实现碳排放总量减排而又达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绝对脱钩",是中国低碳经济战略的首要难题。
刘竹耿涌薛冰付加锋唐笑飞
关键词:低碳试点碳排放经济增长脱钩
基于R/S的中国碳排放演变趋势及其空间差异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基于分形理论,利用R/S分析方法,通过计算1990--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演变趋势的Hurst指数和分维值D,分析了各地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演变趋势的规律性特征,并根据Hurst指数的分布情况,划分了不同的类型区,对不同类型区的总量和强度演变趋势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区的排放总量增加的趋势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这些省区占到75.86%,但排放强度降低趋势具有较强持续性的地区也占到了64%,这对于我国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20%—40%的目标,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排放总龟增长趋势的持久性普遍大于排放强度降低趋势的持久性,再加上我国仍有部分省区的碳排放降低趋势的持续性较弱,甚至有些省区的强度降低趋势出现了反持续性,这说明碳减排压力较大,特别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目标,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张子龙刘竹陈兴鹏鹿晨昱薛冰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HURST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