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夹层动脉瘤1例报告
- 2015年
- 随着近年来我国卒中发病率的逐步上升,各类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临床医师和公众的关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心房纤颤、颈动脉狭窄、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几类,而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和吸烟等[1]。卒中发病年龄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且青年人卒中所导致的危险性更大,危险因素更加复杂,还包括卒中家族史、口服避孕药、心脏卵圆孔未闭。
- 谢勇
- 关键词:青年人卒中头痛夹层动脉瘤
- 一种神经内科用触觉检查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触觉检查器,包括锤体,所述锤体左侧与两个滑杆右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杆左侧与软胶板右侧连接,两个所述滑杆外部缠绕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软胶板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
- 刘盈盈李新军韩杨云王延芬谢勇
- 文献传递
- 在临床路径中应用多媒体进行医患沟通的效果评价
- 2013年
- 目的研究多媒体在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纳入临床路径诊疗管理的自发性脑出血、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及癫痫病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研究组应用多媒体的形式对患者或家属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讲解,对照组则使用普通的纸质版沟通文件,比较两组患方的知晓度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中患方对疾病的知晓率、医患的配合程度、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多媒体的形式使患者更能形象、准确的了解病情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使患者治疗的主动性明显增高,治疗的依从性增强,从而提高了医疗工作的满意度。
- 谢勇张标彭淼陈洪王淳
- 关键词:多媒体满意度医患沟通
- 中西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对照观察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化痰复方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5mg/(次·d),治疗组予自拟补肾活血化痰复方口服,日1剂,200 ml,2次/d,两组皆连续服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病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及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痰复方可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综合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谢勇
-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 帕金森患者手臂锻炼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帕金森患者手臂锻炼装置,属于锻炼设备技术领域。该帕金森患者手臂锻炼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手臂锻炼组件以及座椅组件。所述螺纹套连接在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旋转手轮固定在所述丝杆的一端,所述固定套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
- 谢勇
- 文献传递
- 生物反馈疗法预防慢性每日头痛患者头痛发作的效果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预防慢性每日头痛(CDH)患者头痛发作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C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物反馈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50例。生物反馈组接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次训练时间为30min,每周2次,连续治疗8周,疗程结束后每个月强化治疗1次,至12个月随访期末;药物治疗组根据预防性用药原则选择及使用药物。分别于治疗后3、6和12个月随访时,记录各组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月急性止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反馈组患者3、6和12个月随访时的头痛发作频率分别为(3.54±1.64)、(2.48±1.55)和(3.10±1.26)天/月,与药物治疗组[(4.46±1.59)、(3.44±1.59)和(3.86±1.03)天/月]相比,显著降低,且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6和12个月随访时,生物反馈组各随访时间点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评分[(1.52±0.76)、(1.40±0.72)和(1.42±0.70)分]均低于药物治疗组[(2.28±0.88)、(1.86±0.92)和(1.76±0.89)分];3、6和12个月随访时,生物反馈组各随访时间点的月急性止痛药服用天数[(1.74±1.02)、(1.32±1.31)和(1.26±1.00)天/月]均低于药物治疗组[(2.64±0.92)、(2.06±1.36)和(1.92±0.80)天/月],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药物治疗相比,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CDH发作,且安全性更好。
- 李洁王奎云王淳易兴阳刘平谢勇罗澍刘敏张标
- 关键词:慢性每日头痛药物治疗生物反馈
- 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与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D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根据Hoehn-Yahr(H-Y)分级量表分为早期组52例、中晚期组32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为认知障碍组53例与非认知障碍组31例。另选取同期于德阳市人民医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早期组与中晚期组受试者血清EGF水平、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MoCA评分,比较认知障碍组与非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清EGF水平、血清BDNF水平、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血清EGF水平与PD并认知障碍患者血清BDNF水平、MoC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EGF、BDNF水平和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中晚期组患者血清EGF、BDNF水平和MoCA评分低于早期组(P<0.05)。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清EGF、BDNF水平低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两组患者UPDRS-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GF水平与PD并认知障碍患者血清BDNF水平、MoCA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4、0.864,P<0.05)。结论血清EGF水平与PD患者认知障碍有关。
- 谢勇
- 关键词:帕金森病表皮生长因子
- 偏头痛慢性转化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 2012年
- 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原发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之一,高发于中青年。综合近年来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偏头痛慢性转换的常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及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前者包括肥胖、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药物的过度服用情况、睡眠质量、精神共患疾病等因素,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头痛频率及程度,家族史等。
- 王奎云谢勇周冀英王淳
- 关键词:慢性偏头痛
- 澄清误区,不再惧“帕”
- 2024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因为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减少而发病。目前,帕金森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7%,全国患者已超过300万。然而,很多人对其了解不足,导致该病的治疗率很低。以下,是笔者要为读者朋友澄清的一些关于帕金森病的误区。
- 谢勇
- 关键词:震颤麻痹神经递质多巴胺治疗率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PARKINSON
- 临床路径管理下的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4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并对其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40例低钾周瘫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诊治经过和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18例,22例(57.5%)发作有明确的诱因,均行电解质和心电图检查,其中血钾<2.0mmol/L者17例(42.5%),2.0~3.0mmol/L者19例(47.5%),>3.0mmol/L者仅4例(10.0%);ECG检查异常者17例(42.5%)。本组患者中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者共36例(90.0%),40例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予补钾治疗后治愈,平均住院日为(3.3±1.9)d,平均住院费用为(1503.3±811.7)元。结论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既能保证系统全面的病因学搜索,又能安全、有效、及时地救治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李洁张萍谢勇陈洪冯芹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