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芹 作品数:42 被引量:12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德阳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德阳市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原始舌下动脉病例1例报告 2013年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些原始的血管连接颈动脉和基底动脉,随着发育成熟而闭塞,少数未闭血管成为永存动脉。我院自2004年开始开展DSA全脑血管造影术,于2010年12月发现1例原始舌下动脉。 何妮 冯芹 王淳关键词:胚胎发育过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 病例 血管连接 基底动脉 颈动脉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17年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头痛20^+d”于2012年5月8日入院。入院前20^+d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头痛,为整个头部间隙性胀痛,部位游走不定,程度较剧烈,不伴恶心、呕吐,不伴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不伴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不伴视物旋转、视物成双及饮水呛咳。 李洁 何妮 张萍 冯芹 易兴阳 王淳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反复头痛 文献复习 大小便失禁 四肢抽搐 突发眩晕23例首诊误诊分析 被引量:5 2006年 冯芹关键词:误诊 脑干出血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影响脑干出血治疗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4例中,痊愈4例,致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1例,病死率61%;自动离院3例。死因:17例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3例因放弃呼吸机辅助呼吸而死亡,猝死1例。结论脑干出血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病,意识障碍为脑干出血的首发表现,呼吸衰竭为主要并发症,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呼吸衰竭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与出血量相关,出血量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脑干出血的治疗仍是临床难题,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可能带来希望。 冯芹 何妮 王淳 张标 付秀全 廖断修 刘平关键词:并发症 预后 远端型肌病1例报告 2015年 远端型肌病是一组主要靠肌肉活检来确诊的疾病。病理主要表现以镶边空泡为特征。现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远端型肌病。 何妮 何度 田婧 冯芹 王淳关键词:病理证实 肌肉活检 镶边空泡 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1例 2008年 冯芹 何妮 王淳关键词:脑膜炎 无菌性 脑脊髓液 脑电描记术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MM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结果。结果 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均为缓慢进展的非对称起病,远端重于近端,伴有肌肉萎缩9例,主观感觉障碍2例,腱反射减弱10例。电生理检查示:正中神经、尺神经等运动神经的持续性多灶性传导阻滞是MMN患者的特征性改变。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MMN的早期诊断,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及预后。 何妮 陈洪 冯芹关键词: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电生理 表现为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和双侧基底节钙化的母系遗传性糖尿病伴耳聋报告1例 2021年 母系遗传性糖尿病伴耳聋(MIDD)属于线粒体病,为A3243G基因突变所致。线粒体病的CNS改变部分可合并双侧基底节区钙化(BGC),但同时合并脑干萎缩、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和小脑萎缩的病例较少[1]。本例MIDD患者青年发病,除了患糖尿病、双侧神经性耳聋外,CNS的影像学显示该患者还同时合并BGC和脑干、小脑半球萎缩,小脑蚓部发育不良,本文对由于A3243G基因突变所致MIDD的近20年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发现类似病例报告极少,属于罕见病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29岁,未婚,公司职员。因"被发现言语不清、反应迟钝5 d"于2017年1月4日来我院就诊。 何妮 冯芹 王淳关键词:言语不清 小脑半球 小脑萎缩 瞬目反射在脑干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06年 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又称眼轮匝肌反射(orbicularis oculi reflex),是由扣打面部,角膜受激惹或机体受声、光等刺激而引起的防御反射,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1952年Kugelberg首次应用超强电刺激眶上神经,记录了BR的两个反应,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它对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脑干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着重讨论BR在脑干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收集了我院从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29例各种脑干病变患者及与30例健康成人的BR测试结果相对照,现报告如下。 何妮 冯芹 王淳 张标 辜艳关键词:瞬目反射 多发性硬化 脑干梗死 PARK2基因变异致早发型帕金森病一例 被引量:1 2021年 患者男性,44岁,中专学历。因右侧肢体抖动、行动迟缓8年,加重10余天,于2020年6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不自主抖动、右下肢行动迟缓,右上肢摆臂动作减少,洗脸、系纽扣、穿衣等精细活动缓慢,其余活动正常,无日间症状波动,无肢体无力、感觉异常、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外院门诊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予吡贝地尔50 mg/次、3次/d和金刚烷胺0.10 g/次. 李茂林 曾涛 冯芹 王淳关键词:帕金森病 基因 突变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