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琳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4篇急性乙型
  • 4篇急性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疫苗
  • 2篇细胞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抗体
  • 2篇检测值
  • 2篇核心抗体
  • 2篇肝病
  • 2篇肝炎患者
  • 2篇半定量
  • 2篇测值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胆汁淤积性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科学院

作者

  • 10篇赵琳
  • 8篇许洁
  • 6篇张思敏
  • 5篇周海东
  • 4篇黄玲
  • 4篇尹东林
  • 4篇袁小凌
  • 2篇王晶慧
  • 2篇王树军
  • 2篇吴标
  • 2篇王颖
  • 2篇张勇
  • 1篇李梅
  • 1篇王登宇
  • 1篇保志军
  • 1篇蒋筠斐
  • 1篇沈浩
  • 1篇陆志檬
  • 1篇王佳琦
  • 1篇赵国屏

传媒

  • 7篇肝脏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检测值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正>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入院首次的乙肝核心抗体IgM(Anti-HBc IgM)的半定量检测值的回顾性研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半定量检测Anti-HBc IgM值在早期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应用。方法 1.收...
赵琳张思敏黄玲周海东尹东林蒋筠斐胡晓波陆志檬许洁
文献传递
成人急性乙型肝炎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为防治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0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血清HBV标志物,肝功能及临床转归。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5.06∶1;发病年龄主要为20~59岁,占93.57%。全部患者中有96.34%既往未曾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既往接种史不详。性接触传播为重要途径之一,共27例,占24.77%。临床治愈率高达94.50%。全部患者入院时抗-HBc IgM为(20.38±8.41)S/CO,HBV DNA为(4.27±1.12)lg拷贝/mL,ALT水平为(1404.98±906.22)IU/L,TBil为(95.24±69.03)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22.87±10.16)d;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13.87±10.14)d,HBV DNA转阴时间为(10.05±9.66)d。结论成年人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传播途径是目前成人急性乙型肝炎重要感染途径之一,建议成人和高危人群开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以降低成人急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袁小凌金凯尹东林赵琳张思敏周海东许洁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疫苗接种
急性乙型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急性乙型肝炎(乙肝)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4年4月的急性和慢性乙肝病例(115和263例),比较两组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率,再将急性乙肝分为淤胆组23例和非淤胆组92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有无长期大量饮酒、住院天数、血常规、肝功能、HBV 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等,将有差异的指标做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急性和慢性乙肝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比例分别为20.00%和1.14%(P =0.000)。急性乙肝淤胆组患者的年龄(48.87±7.63)岁、住院天数(34.6±11.3)d、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16.34(8.1~30.00)%、HBeAg 效价34.30(0.37~1442.24)S/CO、HBV DNA 定量6.46×105(1.21×102 ~ 1.25×107)拷贝/mL,AST/ALT 0.51±0.20均高于非淤胆组(P <0.05);患者年龄、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和 HBV DNA 水平是急性乙肝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 1.09、1.16、3.24,P <0.05)。结论急性乙肝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率较慢性乙肝高;患者年龄、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和 HBV DNA 水平是急性乙肝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周海东张思敏袁小凌赵琳尹东林许洁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半定量检测值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中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应用,其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明显改变,新生儿和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1],但成年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未明显减少,甚至有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上通过流行病史、临床表现、病毒学指标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急性、慢性乙型肝炎,其中非客观性的因素占了大部分,因此在病程早期亟需要一个客观的标准进行评估.本研究采用半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抗-HBc IgM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以期得到一个可以量化的客观指标来早期鉴别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
赵琳张思敏黄玲周海东尹东林蒋筠斐胡晓波许洁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半定量检测检测值急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
240例初治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初治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着重阐明基因型分布与病毒标志物及临床自然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住院初治乙型肝炎患者共240例,既往均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载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PCR-测序的方法进行HBV病毒基因型的分型,对临床资料和病毒基因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40例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籍贯分布于全国17个省市,其中男性患者占75.83%,HBeAg阳性患者占64.17%,急性患者占17.5%。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就诊时HBeAg阳性率(78.57%比61.11%,P〈0.05)和HBV DNA〈10~6拷贝//mL的比例(80.95%比36.87%,P〈0.01)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初期其血清ALT水平也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29%比23.74%,P〈0.01);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初期的血清ALT小于10倍正常值上限时,其在治疗后期HBsAg阴转率较高。进一步对240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其中169例患者可检出基因型,C基因型略高于B基因型(59.17%比40.83%),未发现A型、D型或B/C混合型;C型患者中血清ALT水平低于10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型患者(79.00%比50.72%,P〈0.01);40岁以上的患者中,C型比例明显高于B型(62.00%比39.13%,P〈0.01).HBeAg阳性率、HBV DNA水平等因素在B型和C型基因型初治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初治患者中急性乙型肝炎的比例较以往上升,HBeAg阳性率和HBV DNA〈10~6拷贝/mL的人数明显高于慢性患者;其HBsAg的转归与血清ALT水平有一定的关系。我国HBV基因型仍以B型和C型为主。C型患者中发病初期的血清ALT水平低于B基因型人群,40岁以上人群中C基因型比例明显上升。
赵琳黄玲王晶慧吴标王树军张勇王颖陆志檬许洁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基因型流行病学
替比夫定对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索核苷类药物替比夫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6-8周健康雄性BALB/c小鼠,每日灌胃替比夫定,对照组每日灌胃等量0.9%氯化钠溶液。14 d后取小鼠脾脏细胞,检测记忆性T细胞表型,调节性T细胞比例,T细胞中IL-2、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并以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染色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比夫定灌胃组小鼠脾脏中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TNF-α及IFN-γ的水平,和由TCR/CD3作用下的细胞增殖能力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脾脏T细胞的亚群分布发生明显改变,初始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效应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也明显降低。结论替比夫定导致的外周初始T细胞的比例升高和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降低有利于增强免疫系统对外界抗原的应答能力,替比夫定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发挥药效,同时还有可能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发挥间接抗病毒作用。
吴标赵琳王登宇袁小凌朱虹颖尹东林王颖许洁
关键词:初始T细胞记忆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
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及病理特点,探讨不明原因肝损伤可能的疾病发展情况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自2009年以来因不明原因肝损伤行经皮肝穿刺患者的病理结果、诊断及患者治疗的情况。结果 31例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行经皮肝穿刺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药物性肝炎11例(35.0%),脂肪性肝炎4例(13.0%),自身免疫性肝病12例(39.0%),隐匿性乙型肝炎2例(6.5%),肝功能异常原因未明2例(6.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主要病因,其次为药物性肝炎。经皮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功能异常病因的重要方法,对明确诊断及建立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张思敏周海东赵琳黄玲许洁
关键词:肝功能异常肝脏病理
肝硬化患者脑磁化传递成像和DWI定量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利用磁化传递成像(MTI)和DWI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脑内的水代谢异常,分析其与各程度肝性脑病(HE)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肝硬化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组完成神经心理测试后进行常规头颅MRI扫描和MTI、DWI检查,分别计算脑内6个部位(包括灰质和白质)的磁化传递率(MTR)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肝硬化组各部位的MTR较正常对照组均降低。ChildC级的额叶及顶叶白质MTR与ChildA、ChildB级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各部位ADC值随着HE的严重程度增高,但在HE分级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逐渐降低的MTR和升高的ADC提示肝硬化患者脑内存在弥漫的星形细胞肿胀并与HE分级有相关性,但对鉴别MHE无明显意义。
李梅丁小龙吴利忠赵琳戴强保志军
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脑病磁共振成像
2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AIH-PBC重叠综合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3例有肝活检病理结果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大多50岁以上。AIH肝功能多异常,伴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G增高,肝活检病理多表现为界面性炎或桥接坏死,大多同时伴浆细胞浸润,胆管增生。PBC常表现为ALP、GGT增高,抗线粒体抗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AMA-M2)阳性即可诊断,病理提示浆细胞浸润及胆管增生。重叠综合征肝功能大多异常,免疫学指标阳性率高,肝活检病理胆管病变,早期多为增生病变。结论AILD有必要早诊断,早治疗,重叠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诊断需结合临床、生化、免疫学及肝活检病理。
张思敏周海东袁小凌赵琳许洁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
不同临床阶段乙型肝炎患者外周CD8^+T淋巴细胞免疫记忆应答水平的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初治和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D8^+T淋巴细胞在数量和免疫记忆应答水平上的差异。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HBV感染患者共40例,既往均未进行抗病毒治疗。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标记法(Elispot)检测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结果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CD8^+记忆性T淋巴细胞在数量和应答水平上都呈现出不同的格局:和正常人群相比,三个不同阶段乙型肝炎患者外周未致敏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降低,而CD45RA^-CD8^+记忆/活化型T淋巴细胞的比例则显著增高,而且在肝硬化阶段未致敏淋巴细胞比例降低更为明显,记忆/活化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更为明显;和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相比,肝硬化阶段外周CD8^+T淋巴细胞不仅在数量上显著减少,同时在功能上也呈现低反应性,其分泌IFN-γ的能力也基本丧失。结论乙型肝炎发展至肝硬化阶段,大多数外周CD8^+T淋巴细胞具有向记忆/活化型细胞分化的趋势;在免疫清除阶段,患者CD8^+T淋巴细胞或是记忆CD8^+T淋巴细胞仍然具有一定的有效应答能力,当发展至肝硬化阶段,则CD8^+T淋巴细胞功能明显降低。这种细胞功能的丧失与病毒清除能力减低及疾病的慢性化进展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因此,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免疫记忆/活化型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和功能可能成为延缓HBV慢性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肝衰竭的策略之一。
王晶慧吴标黄玲王登宇王树军王佳琦赵琳张勇沈浩赵国屏许洁王颖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抗感染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