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肝炎
  • 11篇乙型
  • 11篇乙型肝炎
  • 8篇急性乙型
  • 8篇急性乙型肝炎
  • 3篇慢性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肝功
  • 3篇肝功能
  • 2篇疫苗
  • 2篇纤维化
  • 2篇纤维化程度
  • 2篇急性
  • 2篇肝病
  • 2篇肝炎患者
  • 2篇DNA定量
  • 2篇成人
  • 2篇成人急性
  • 1篇代偿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作者

  • 14篇周海东
  • 6篇陈艳清
  • 5篇许洁
  • 5篇张思敏
  • 5篇赵琳
  • 4篇庄育刚
  • 3篇程琳
  • 3篇尹东林
  • 3篇袁小凌
  • 2篇周书琴
  • 2篇江波杰
  • 2篇黄玲
  • 2篇赵伟
  • 2篇陈华国
  • 2篇季媛媛
  • 2篇郭长峰
  • 1篇蒋筠斐
  • 1篇江红
  • 1篇陈远卓
  • 1篇李丹

传媒

  • 10篇肝脏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新指标:抗HBc-IgM/HBV DNA定量log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指标。方法收集132例急性乙型肝炎和27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入院48 h内的抗HBc-IgM/DNA定量log值,急性乙型肝炎组为5.18(0.03,13.65),较慢性乙型肝炎组的0.04(0.01,3.4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抗HBc-IgM/DNA定量log值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敏感度95.45%,特异性97.47%,最佳约登指数0.929,AUC为0.991,cutoff值1.025,简化为1时敏感度和特异性不变。抗HBc-IgM/DNA定量log值与传统指标抗HBc-IgM相比,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入院48 h内的抗HBc-IgM/DNA定量log值,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一个新指标,≥1考虑急性乙型肝炎。
赵伟陈艳清季媛媛程琳周海东郭长峰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
凝血酶原时间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纤维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发现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活组织检查(肝活检)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的常规指标。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肝活检的纤维化程度分为较低组(N=49例)和较高组(N=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后24 h内血常规、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定量、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肝纤维化四项等指标。将有差异的指标作为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并计算肝活检纤维化程度与其危险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HBeAg滴度、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率、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凝血酶原时间为肝活检纤维化程度的危险因素(P=0.001,OR=2.80,95%CI:1.53~5.1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凝血酶原时间和肝活检纤维化程度存在线性关系[P=0.000,相关系数(CC)=0.404]。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活检的纤维化程度。
季媛媛陈艳清程琳周海东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纤维化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半定量检测值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中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应用,其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明显改变,新生儿和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1],但成年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未明显减少,甚至有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上通过流行病史、临床表现、病毒学指标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急性、慢性乙型肝炎,其中非客观性的因素占了大部分,因此在病程早期亟需要一个客观的标准进行评估.本研究采用半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抗-HBc IgM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以期得到一个可以量化的客观指标来早期鉴别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
赵琳张思敏黄玲周海东尹东林蒋筠斐胡晓波许洁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半定量检测检测值急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
心肺联合超声与PICCO对急危重症患者监测结果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心肺联合超声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对急危重症患者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4至6月入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ICU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患者心输出量(CO)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同时使用心肺联合超声监测患者CO、左心室流出道(LVOT)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VTI)和肺部超声B线情况,分析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41例患者,其中男∶女为26∶15,年龄(73.6±8.85)岁。超声和PICCO两种方法下监测的CO值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7±1.04)L/min vs(5.11±1.05)L/min,t=1.01,P=0.316],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911,95%CI:0.82~0.96,P<0.001);肺部超声B线与ELWI存在显著相关性(r=0.770,95%CI:0.58~0.88,P<0.001)。结论心肺联合超声监测急危重症患者与PICCO监测结果存在相关性。
方一吕迪周海东陈远卓孙肖肖庄育刚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和病毒血清标志物变化及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线性关系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现HBsAg阳性年限、血常规、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甲胎蛋白等有无差异,以及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从肝活检患者中收集两组病例,一组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n=8例),另一组为慢性乙型肝炎(n=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162.63±43.44)×109/L和HBsAg滴度log值(3.25±0.19)IU/mL及HBcAb-IgM滴度(0.08±0.05)S/CO均低于对照组,HBcAb滴度(12.25±2.90)S/CO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整体的外周血小板计数,HBsAg滴度log值,HBcAb滴度与肝活检病理的纤维化程度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0.717、0.540,P值分别为0.012、0.000、0.004。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相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和HBsAg滴度及HBcAb-IgM滴度较低,HBcAb滴度较高。两组患者整体的外周血小板计数,HBsAg滴度log值,HBcAb滴度与肝活检病理的纤维化程度存在线性关系。
郭长峰陈艳清周海东黄玲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HBV血清标志物肝纤维化程度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时间影响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性问题,据报道[1-2]全球有超过3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2.4~4亿人为HBV慢性感染者,即大部分个体感染HBV后是一个急性感染过程,其中出现显性感染的即为临床上所收治的急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近10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似乎有上升趋势,而相关文献也验证了这一点[3-5]。
周海东庄育刚陈华国周书琴陈艳清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住院天数总胆红素DNA定量
9例HBsAg阴性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研究HBsAg阴性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HBsAg阴性急性乙型肝炎病例,以1:3的比例随机配对HBsAg阳性的急性乙型肝炎病例,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1.HBsAg阴性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住院时间22.22±6.65 d较HBsAg阳性急性乙型肝炎组30.63±9.04 d缩短(P=0.007);2.HBsAg阴性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61.99±59.4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DBil/TBil)44.80±11.1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上限(ALT/ULN)15.29±7.69,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上限(AST/ULN)3.78±2.13,总胆汁酸(TBA)45.60±63.05μmol/L,HBeAg滴度0.51±0.31 S/CO,HBV DNA定量0(0~1.61×102)拷贝/mL均低于HBsAg阳性急性乙型肝炎组,P〈0.05。结论 HBsAg阴性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肝功能损害较轻,HBeAg滴度和HBV DNA定量较低,住院时间也较短。
周海东庄育刚张中琳赵伟江波杰陈艳清
关键词:HBSAG阴性急性乙型肝炎
根据血常规和肝生化的五项指标早期鉴别诊断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根据患者的血常规和肝生化指标尽早区分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以早期诊断急性乙型肝炎。方法收集132例急性乙型肝炎和27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存在差异的指标,将有差异的指标行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0.7的指标再根据cutoff值转化为分类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用纳入回归模型的指标综合诊断急性乙型肝炎,计算敏感性和特异度。同时与AUC最大的单项行Delong test,观察两者有无差异。结果 (1)急性乙型肝炎组较慢性乙型肝炎组明显上升且AUC>0.7的指标有血常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M)、血小板计数(PLT),肝功能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值上限(ALT/ULN)、天冬氨酸转氨酶/正常值上限(AST/ULN)、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上限(ALP/ULN)、谷氨酰转肽酶/正常值上限(γ-GT/ULN)。(2)以上指标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LT/ULN、ALP/ULN、γ-GT/ULN、TBil这五项指标可用于急诊乙型肝炎的诊断,经修正后按cutoff值计分,分别为2、4、3、3、1,命名为MAART评分。该评分的cutoff值为8分,AUC为0.915,且较单项AUC最高的ALT/ULN相比具有更好的敏感性84.85%和特异度83.39%,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确定HBsAg阳性但缺乏完整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的情况下,根据血常规和肝生化所得的MAART评分,可早期诊断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得以区分。
秦忠豪陈艳清江波杰程琳周海东
关键词:血常规肝功能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
成人急性乙型肝炎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为防治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0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血清HBV标志物,肝功能及临床转归。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5.06∶1;发病年龄主要为20~59岁,占93.57%。全部患者中有96.34%既往未曾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既往接种史不详。性接触传播为重要途径之一,共27例,占24.77%。临床治愈率高达94.50%。全部患者入院时抗-HBc IgM为(20.38±8.41)S/CO,HBV DNA为(4.27±1.12)lg拷贝/mL,ALT水平为(1404.98±906.22)IU/L,TBil为(95.24±69.03)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22.87±10.16)d;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13.87±10.14)d,HBV DNA转阴时间为(10.05±9.66)d。结论成年人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传播途径是目前成人急性乙型肝炎重要感染途径之一,建议成人和高危人群开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以降低成人急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袁小凌金凯尹东林赵琳张思敏周海东许洁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疫苗接种
急性乙型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急性乙型肝炎(乙肝)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4年4月的急性和慢性乙肝病例(115和263例),比较两组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率,再将急性乙肝分为淤胆组23例和非淤胆组92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有无长期大量饮酒、住院天数、血常规、肝功能、HBV 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等,将有差异的指标做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急性和慢性乙肝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比例分别为20.00%和1.14%(P =0.000)。急性乙肝淤胆组患者的年龄(48.87±7.63)岁、住院天数(34.6±11.3)d、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16.34(8.1~30.00)%、HBeAg 效价34.30(0.37~1442.24)S/CO、HBV DNA 定量6.46×105(1.21×102 ~ 1.25×107)拷贝/mL,AST/ALT 0.51±0.20均高于非淤胆组(P <0.05);患者年龄、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和 HBV DNA 水平是急性乙肝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 1.09、1.16、3.24,P <0.05)。结论急性乙肝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率较慢性乙肝高;患者年龄、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和 HBV DNA 水平是急性乙肝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周海东张思敏袁小凌赵琳尹东林许洁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