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舒霖 作品数:8 被引量:45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初步经验--附1例报告 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后腹膜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通过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行经腹入路的复杂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为56岁女性,高血压病史5年,CT提示腹膜后6 cm左右类圆形肿块,血供丰富,肿瘤紧邻胰腺钩突和十二指肠后方,位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之间,并压迫下腔静脉。结果手术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无重要脏器、血管损伤。手术时间240 min,出血量约200 ml,术中血压平稳。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于术后11天出院。病理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结论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系统能安全有效地进行腹腔内深在位置或大血管旁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 刘钦 邓侠兴 沈柏用 赵良超 詹茜 赵舒霖 温成磊 翁原驰 彭承宏 李宏为关键词:腹膜后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腹腔镜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机器人胰腺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机器人胰腺手术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自2011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完成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5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n=20)和开腹组(n=39)。其中,53例病理诊断为胰腺导管腺癌,6例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均为局部进展期,Ⅱ期53例,Ⅲ期6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中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为(328.9±17.8)min。术中估计出血量(568.4±72.6)m L。术后并发B/C级胰漏4例,胆漏1例,术后出血4例,3例接受再次手术。术后住院时间为(28.8±5.7)d。开腹组手术时间为(358.5±17.2)min。术中估计出血量(801.3±113.2)m L。术后并发B/C级胰漏12例,胆漏5例,术后出血4例,3例接受再次手术。术后住院时间为(31.3±5.1)d。两组病人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机器人组术中估计出血量较少(P=0.032),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机器人胰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赵舒霖 沈柏用 邓侠兴 詹茜 王伟 施源 翁原驰 孙长杰 彭承宏关键词:机器人手术 血管重建 胰腺癌 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腺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腺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并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胰腺癌根治术的26例胰腺导管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病人中3例因肿瘤侵犯血管及周围脏器或术中分离困难.中转开腹手术。10例胰头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69.3±148.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94.00132±304.5)mL;15例胰体尾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82.0±66.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43.3±376.8)mL;1例胰腺中段切除术手术时间为240min,术中出血150mL。全组26例清扫淋巴结(4.0±2.1)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3±1.3)d,术后住院(24.1±12.0)d。1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胰漏5例,胆漏2例,吻合口出血1例,胰漏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吻合口出血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除1例因术后出血、急性肾衰死亡,1例行栓塞治疗外,其余病人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25例随访时间为(10.8±5.6)(1-40)个月,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死亡10例,肿瘤局部复发1例。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扩大了机器人手术在胰腺肿瘤治疗上的适用范围. 翁原驰 邓侠兴 詹茜 赵舒霖 李宏为 沈柏用 彭承宏关键词:机器人手术 胰腺癌 胰腺癌根治术 机器入辅助腹膜后肿瘤微刨切除术的初步经验 目的 腹膜后肿瘤因其解剖位置复杂,往往毗邻重要脏器及血管,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应用于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并不多见,本文尝试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后腹膜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通过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 邓侠兴 李宏为 沈柏用 刘钦 赵良超 唐茜 赵舒霖 温威磊 翁原驰 彭承宏腹腔镜及机器人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6 2016年 微创手术正成为外科疾病诊疗的首选方法。腹腔镜及机器人在肝脏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较多的肝脏外科中心已经是首选方案。但是,对于肝脏Ⅰ、Ⅶ、Ⅷ段的手术等,腹腔镜虽有成功尝试,但尚未广泛推广,而机器人辅助手术因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对这些特殊部位手术会更方便。对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手术疗效,微创手术已获得与开放手术相似的效果。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辅助手术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共存,三种术式有着各自的优势,各自的适应证,个体化的术式选择尤为重要。 彭承宏 赵舒霖 金佳斌关键词:肝脏恶性肿瘤 腹腔镜 机器人 肝脏肿瘤的微创治疗——从腹腔镜到机器人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手助式腹腔镜及机器人三种微创手术方式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自2004年9月至20l2年1月期间完成的微创肝脏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liver resection,MILR)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pure laparoscopic resection,PLR)组、手助式腹腔镜肝脏切除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resection,HALR)组及机器人辅助肝脏切除术(robotic liver resection,RLR)组,分别观察3组患者术中与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LR组82例,中转开腹3例,手术时间为(145.4±54.4)min(40~290 min)、术中出血量为(249.3±255.7)ml(30~1 500 ml),术后并发腹腔感染3例,胆瘘5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为(7.1±3.8)d(2~34 d)。HALR组35例,中转开腹3例,手术时间为(182.7±59.2)min(60~300 min)、术中出血量为(754.3±785.2)ml(50~3 000 ml),术后并发腹腔感染1例,胆瘘2例,切口感染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二次手术,术后住院时间为(15.4±3.7)d(12~30 d)。RLR组11例,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为(129.5±33.5)min(120~200 min)、术中出血量为(424.5±657.5)ml(50~5 000 ml),术后并发腹腔感染1例,胆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为(6.4±1.6)d(5~9 d)。3组中,RLR组手术时间最短(P=0.001),术后住院时间最短(P=0.000),PLR组术中出血量最少(P=0.0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肿瘤微创切除术安全、可行,临床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病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肝脏切除术为肝脏肿瘤的微创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赵舒霖 沈柏用 邓侠兴 詹茜 韩波 刘钦 温晨磊 彭承宏 李宏为关键词:肝脏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手术 手助式腹腔镜 微创治疗 胰腺中段切除术经验总结(附177例报告)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胰腺中段切除术(robotic middle pancreatectomy,RMP)与开腹胰腺中段切除术(open middle pancreatectomy,OMP)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外科RMP及OMP病人177例临床资料,其中RMP组115例,OMP组62例。包括术前一般资料和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RMP组病人男41例,女74例。平均年龄为(46.9±14.2)岁,术后生化胰漏14例(12.2%),B级胰漏38例(33.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RMP组(24.5±12.8)d,OMP组(23.3±17.8)d(P>0.05)。OMP组病人男25例,女37例,平均年龄为(53.0±13.7)岁,术后生化胰漏7例(11.3%),B、C级胰漏14例(22.6%)。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共14例术后出血,其中行介入血管造影栓塞6例,二次手术6例,1例行非手术治疗,RMP组1例因术后大出血死亡。OMP组1例因急性肺栓塞死亡。结论:术后胰漏仍是胰腺中段切除术最常发生的并发症。RMP目前技术成熟安全,微创优势明显。 施昱晟 王越 秦凯 翁原驰 赵舒霖 翟述昱 唐笑梅 霍震 邓侠兴 沈柏用 彭承宏关键词:胰腺肿瘤 机器人手术 胰腺中段切除术 胰漏 联合腹腔干的胰体尾切除和血管变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 :研究联合腹腔干的胰体尾切除(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en bloc celiac axis resection, DP-CAR)对扩大根治局部进展期胰体尾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并探讨血管变异对DP-CAR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43例行DP-CAR且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胰腺导管腺癌的病例,分析R0切除率和围术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比较有无血管变异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本研究DP-CAR的R0切除率达81.4%,围术期死亡率为7.0%,并发症发生率为46.5%。腹腔血管变异8例。血管变异组与无血管变异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37.5%)比17/35(48.6%),P=0.535,死亡率为1/8(12.5%)比2/35(5.7%),P=0.22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P-CAR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安全可行。血管变异对DP-CAR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显著影响。 陈梦闽 赵舒霖 金佳斌 秦凯 邓侠兴 沈柏用 彭承宏关键词:血管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