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想涛

作品数:92 被引量:34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9篇金属学及工艺
  • 58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8篇耐磨
  • 37篇耐磨钢
  • 31篇合金
  • 24篇力学性能
  • 24篇力学性
  • 23篇低合金
  • 16篇低合金耐磨钢
  • 13篇淬火
  • 11篇钢板
  • 11篇奥氏体
  • 10篇韧性
  • 10篇高强钢
  • 9篇显微组织
  • 8篇马氏体
  • 7篇性能研究
  • 7篇微合金
  • 6篇相变
  • 6篇耐磨钢板
  • 6篇合金钢
  • 5篇微合金钢

机构

  • 91篇东北大学
  • 13篇华菱涟源钢铁...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辽宁科技学院
  • 3篇首钢集团
  • 3篇湘潭钢铁集团...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湖南华菱湘潭...
  • 2篇北方重工沈阳...
  • 1篇鞍山钢铁集团...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包头职业技术...
  • 1篇北京矿冶研究...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涟源钢铁集团...
  • 1篇秦皇岛首秦金...
  • 1篇河北钢铁集团...

作者

  • 91篇邓想涛
  • 64篇王昭东
  • 19篇王国栋
  • 13篇付天亮
  • 11篇梁亮
  • 9篇温长飞
  • 6篇黄龙
  • 5篇罗登
  • 4篇韩钧
  • 3篇韩毅
  • 3篇刘旭辉
  • 3篇刘佳
  • 3篇袁国
  • 3篇肖爱达
  • 3篇曹艺
  • 3篇方松
  • 2篇李翔
  • 2篇潘辉
  • 2篇张逖
  • 2篇黄龙

传媒

  • 15篇轧钢
  • 11篇金属热处理
  • 8篇材料热处理学...
  • 8篇宽厚板
  • 7篇东北大学学报...
  • 6篇钢铁研究学报
  • 5篇钢铁
  • 4篇金属学报
  • 4篇金属材料与冶...
  • 3篇中国冶金
  • 2篇特殊钢
  • 2篇河北冶金
  • 1篇稀土
  • 1篇上海金属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物理测试
  • 1篇钢铁研究
  • 1篇江西冶金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

  • 12篇2023
  • 11篇2022
  • 12篇2021
  • 4篇2020
  • 10篇2019
  • 10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板超快速冷却条件下换热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汽雾射流冷却方式,在射流角为0°~60°时,研究了10 mm厚不锈钢板轧后超快速冷却过程中表面射流流动结构、换热区分布和钢板温降规律,分析了倾斜射流对钢板表面热流密度和冷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角通过改变钢板表面滞止区和横向流区面积、水流密度、介质流动形态和流动速度,影响钢板表面换热形式和热流密度分布,进而影响超快速冷却冷速;射流角为30°时钢板平均冷速和临界热流密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6.5℃/s和2.75 MW/m^2.
付天亮邓想涛韩钧王昭东
关键词:超快速冷却热流密度冷速
特厚钢板射流淬火过程厚向冷速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特厚钢板射流淬火试验装置,研究了15~35℃水温、1.0~3.0 m/min辊速对特厚钢板厚向冷速的影响,分析钢板在不同温降区间内的厚向温降、温度梯度和冷速影响因素.利用导热微分方程,采用反传热法计算钢板淬火温度场和冷速.结果表明:采用射流冲击淬火方式时,160 mm钢板心部冷速大于1.2℃/s;水温和辊速除影响钢板表面平均传热系数和换热形式外,还通过改变厚向温度梯度分布影响厚向冷速;水温或辊速升高,钢板厚向冷速降低,降低幅度与冷却强度、淬火时间以及钢板内部导热特性有关.
付天亮韩钧邓想涛王昭东
关键词:特厚钢板温度梯度
梯度结构钢铁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对钢铁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鉴于梯度结构可以解决传统强化手段造成的强度提高而塑/韧性下降的问题,近年来关于梯度结构钢铁材料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简要综述了梯度结构钢铁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制备加工方法,分析了梯度结构对钢铁材料强塑性、耐磨性、腐蚀性和疲劳性能等的影响,最后对面临的一些基础科学问题和工业化应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杨晓松孙田浩邓想涛彭思远王麒王昭东
关键词:梯度结构
奥氏体化温度对辊压圈圆成型NM360-YLJ耐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22年
设计研发了360度辊压成型压路机振轮耐磨钢NM360-YLJ,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奥氏体化温度为870-910℃,淬火马氏体板条上分布着沿多个惯析方向析出的碳化物,宽度15-50nm,长度60-110nm,马氏体板条束内包含多个由大角度晶界构成的板条块,大角度晶界取向差主要分布在60°左右,所占比例为63.5%-66.9%,马氏体块宽度0.08-6.6μm,钢的屈服强度980-1000MPa、抗拉强度1182-1198MPa、延伸率22%-25%、表面维氏硬度值363-379HV,-40℃低温冲击功160-175J,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以及辊压成型性能。
刘红艳陈子刚邓想涛王昭东
高硼铁基耐磨合金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22年
高硼铁基耐磨合金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耐磨性能突出,在耐磨材料领域具有极大潜力。合金中呈连续网状分布于晶界的脆硬耐磨骨架Fe_(2)B严重割裂了基体间的联系,导致合金韧性不足,改善硼化物形态与分布是改善韧性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磨损行业现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高硼铁基耐磨合金的铸态组织性能、成分设计、变质处理以及热处理对高硼铁基耐磨合金硼化物形态与组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对高硼铁基耐磨合金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的展望。
王文强李艳梅邓想涛
关键词:变质处理硼化物
极限规格特种板带钢连续淬火装备技术与应用
极限规格特种钢板是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材料,热处理是其制备的瓶颈之一。本文基于高强均匀射流换热理论,提出单相倾斜射流壁面换热机制和极薄板准瞬态相变控制技术路线,获得梯度组织调控方法,发明约束淬火、非对称淬火等新技术,研发极薄...
付天亮王昭东邓想涛王国栋
关键词:淬火
HP295热装裂纹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
2023年
采用热模拟实验、光学显微镜、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研究了HP295焊接气瓶钢的热装温度和变形对其组织和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为1180℃时,热装温度避开两相区温度(650~800℃),可以避免裂纹的产生;而加热温度升高到1250℃时,不同热装温度对最终组织没有明显影响,这也可以消除热装温度和析出的影响。
严立新梁亮李国仓徐光邓想涛王昭东
关键词:奥氏体化温度析出物
Nb-V低碳微合金钢等温淬火过程析出行为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透射电镜和纳米压痕仪对Nb-V低碳微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700℃等温60 min试样中,可同时观察到相间析出和弥散析出,在其余试样中均未观察到相间析出,此规律可以通过相变过程中的扩散准则和台阶机制来解释.另外,纳米压痕结果显示在600℃等温20 min试样中,平均硬度为3. 87 GPa,650℃等温20 min试样中,平均硬度为4. 10 GPa,且通过TEM观察可以看出,650℃等温20 min中试样析出物数量密度较大且分布均匀.利用Ashby-Orowan机制对析出强化量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在650℃等温20 min试样中,析出强化对整个屈服强度的贡献量可以达到110 MPa.
李小琳邓想涛李艳梅王昭东
关键词:微合金高强度钢纳米压痕
Ti微合金化700MPa级高强钢性能均匀性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对Ti微合金化700MPa级高强钢钢卷头、中、尾部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及析出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卷头、中、尾部力学性能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钢卷内外圈析出强化效果不同而导致的。为此,在生产薄规格Ti微合金化700 MPa级高强钢时,采用U形冷却工艺,将钢卷最内圈15m内的带钢卷取温度提高15~20℃,将最外圈15m内的带钢卷取温度提高10~15℃,可使钢卷最内圈强度提高约40MPa,钢卷最外圈强度提高约20MPa,有效改善了带钢通卷性能均匀性,提高了通卷性能合格率。
潘辉王昭东周娜惠亚军吴科敏邓想涛
关键词:TI微合金化高强钢性能均匀性
焊接电流对专用车厢体耐磨钢NM500钢板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针对专用车厢体耐磨钢NM500钢板焊接热影响区具有较高的淬硬性,焊接过程中易产生冷裂纹以及韧性下降等缺陷,当使用不同的焊接工艺时,其焊接接头性能相差较大的问题,对比分析了240、280、320 A 3种焊接电流对专用车厢体耐磨钢NM500钢板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焊接软化区明显增大,焊接电流为240、280 A时,软化区宽度为6.75、7.60 mm;焊接电流为320 A时,软化区宽度陡增至19.4 mm。强度最低位置为焊缝,随着焊接电流增大,焊接接头-20℃低温韧性值逐渐下降。维氏硬度数值由焊缝向热影响区、母材呈现线性平稳增加,直至与母材数值相等,焊接电流为320 A时维氏硬度波动数值偏差最大出现在热影响区左侧位置。焊接电流为240、280 A时,焊缝中心以针状铁素体组织为主,还含有细小的板条贝氏体和马氏体;焊接电流为320 A时,焊缝中心为少量粒状贝氏体、以及先共析铁素体组织,熔合线组织粗大,先共析铁素体沿着原奥氏体晶界扩展,魏氏组织铁素体片间距变厚,部分重熔区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回火马氏体。通过适配焊接电流参数,可保证专用车厢体服役过程中焊缝的安全和稳定,提升专用车厢体的整体使用寿命。
刘红艳陈子刚邓想涛王昭东
关键词:焊接电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