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昭东

作品数:367 被引量:1,67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8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1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0篇金属学及工艺
  • 1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冶金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2篇合金
  • 70篇厚板
  • 62篇中厚板
  • 51篇淬火
  • 40篇热轧
  • 40篇力学性能
  • 40篇力学性
  • 33篇耐磨
  • 33篇耐磨钢
  • 32篇钢板
  • 31篇显微组织
  • 25篇低合金
  • 24篇速冷
  • 24篇超快速冷却
  • 19篇铁素
  • 19篇铁素体
  • 19篇高强钢
  • 17篇织构
  • 17篇韧性
  • 16篇铁素体区

机构

  • 349篇东北大学
  • 11篇宝钢集团有限...
  • 10篇华菱涟源钢铁...
  • 8篇东北师范大学
  • 6篇首钢集团
  • 5篇鞍山钢铁集团...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哈尔滨理工大...
  • 5篇广西先进铝加...
  • 4篇安徽工业大学
  • 4篇上海应用技术...
  • 4篇广西南南铝加...
  • 4篇本溪钢铁(集...
  • 3篇宝山钢铁股份...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辽宁科技学院
  • 3篇北方重工沈阳...
  • 3篇太原钢铁集团...
  • 3篇河北敬业集团...
  • 3篇宝钢特钢有限...

作者

  • 359篇王昭东
  • 174篇王国栋
  • 64篇邓想涛
  • 59篇付天亮
  • 47篇田勇
  • 38篇李勇
  • 35篇袁国
  • 34篇李家栋
  • 33篇刘相华
  • 32篇王丙兴
  • 21篇王超
  • 19篇吴迪
  • 18篇刘国怀
  • 16篇胡贤磊
  • 14篇韩毅
  • 13篇郭艳辉
  • 12篇叶其斌
  • 12篇李海军
  • 11篇赵忠
  • 11篇刘振宇

传媒

  • 52篇东北大学学报...
  • 50篇轧钢
  • 30篇钢铁
  • 24篇钢铁研究学报
  • 2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6篇金属学报
  • 16篇金属热处理
  • 10篇中国冶金
  • 6篇钢铁研究
  • 6篇中国金属学会...
  • 5篇材料科学与工...
  • 5篇热加工工艺
  • 5篇宽厚板
  • 5篇Transa...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上海金属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轻合金加工技...
  • 3篇机械工程材料
  • 3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18篇2023
  • 21篇2022
  • 27篇2021
  • 18篇2020
  • 21篇2019
  • 18篇2018
  • 25篇2017
  • 16篇2016
  • 9篇2015
  • 24篇2014
  • 25篇2013
  • 16篇2012
  • 18篇2011
  • 14篇2010
  • 17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3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轧钢卷强制冷却工艺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试验研究了热轧钢卷的强制冷却工艺过程 ,探讨了钢卷强制冷却工艺参数对带钢表面质量、力学性能及板形等的影响 ,认为卷取后采用间断式强冷工艺可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较均匀的力学性能 。
张春丽刘银妹王丽娟李胜利王昭东
关键词:热轧钢卷
交叉包套轧制Ti-44Al-5Nb-1Mo-2V-0.2B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化及力学性能
2024年
TiAl合金因其低密度、优异的高温强度、抗蠕变和抗氧化性能而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本质脆性和变形能力差的缺点严重限制其进一步发展。本工作通过交叉包套轧制(CHPR)和一步退火处理实现了800℃下超高塑性Ti-44Al-5Nb-1Mo-2V-0.2B合金板材的制备。利用SEM、EBSD、TEM和拉伸等实验方法考察了TiAl合金的热变形行为、不同轧制和热处理工艺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向包套轧制(UHPR)相比,CHPR板材沿厚度方向和板面方向均表现出更高的组织均匀性,微观组织由残余α_(2)/γ片层及其晶界的等轴γ、α_(2)和B2相组成,但残余片层的尺寸较小且含量明显降低,其原因是在CHPR的双向剪切力和压应力的作用下大量残余片层破碎并发生了完全再结晶。CHPR TiAl合金的高温流变软化机制主要包括片层弯曲扭折变形、β/B2相协调变形、α_(2)/γ片层的相变分解、初生和二次孪晶诱导的γ相动态再结晶。随后对CHPR合金进行1200~1340℃的退火热处理,1200℃条件下获得了等轴片层和等轴晶粒(α_(2)+γ+B2)的多相组织,部分晶粒达到了纳米级。1340℃条件下得到了近全片层组织。对UHPR和CHPR板材的横/纵向和1200℃退火热处理试样的拉伸性能进行比较,CHPR板材横纵向的拉伸性能更加均匀,再经1200℃退火热处理后获得的多相等轴组织具有最佳的强度-塑性匹配,室温下抗拉强度为624 MPa,延伸率为1.32%;800℃下抗拉强度为515 MPa,延伸率可达107.0%。分析试样的断裂行为可知,室温下3种试样的断裂方式为穿片层和解理断裂。800℃下断裂方式转变为韧性断裂,断裂失效机制以微孔联结机制为主,其中经过1200℃退火热处理的板材断口具有更小而深的韧窝,塑性最佳。精细的片层结构和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组织能够阻碍裂纹的扩展,有利于综合力学性能的提高。
王秀琦李天瑞刘国怀郭瑞琪王昭东
关键词:TIAL合金力学性能
热成形加热新技术被引量:14
2014年
针对常规连续辊底炉的能耗高、维护成本高的缺点,提出了多层箱式炉的设计方案;针对常规加热方式的奥氏体化时间长、易氧化的缺点,依次研究了直接通电加热、感应加热和直接热传导加热3种新的热冲压加热成形工艺技术。直接通电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可达250℃/s)、热效率高、能耗低、氧化少、成形后组织均匀,硬度高的特点,并可用于局部加热及不等温加热处理;通过合理配置和设计感应加热器的组合,可以实现奥氏体化35 s,总加热时间在35 s到60 s之间,加热速率最大可达到200℃/s,温度偏差控制在10℃之内;直接传导加热方式,在炉时间从传统炉的5~7 min减少到20~40 s,装置占地小,加热速度和加热温度可调范围宽、调节速度快,可满足不同系列要求的热冲压工艺需要。
李勇李家栋付天亮王昭东刘宇佳
关键词:热成形高强钢
中厚板双机架间冷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2008年
针对某中板厂提供的轧制工艺参数及目标控制参数,通过研究钢板水冷及空冷过程的换热规律,利用差分方程建立了中厚板双机架间的冷却模型。经实验验证,模型精度控制在7%以内,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此外,通过分析模型计算结果,总结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设计出水冷设备工艺参数,为进一步工业应用打下基础。
付天亮袁国王昭东王国栋王明涛
关键词:中厚板双机架轧机温度控制
低合金耐磨钢板NM450焊接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以20 mm厚NM450级别低合金耐磨钢板为研究对象,分析母材的成分、组织及性能特点,通过斜Y坡口焊接裂纹试验研究该钢种的焊接冷裂纹敏感性以及焊接接头的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BHG-3焊丝、80%Ar+20%CO2混合气体保护、预热135℃的焊接工艺可以防止冷裂纹产生,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880 MPa,弯曲性能良好,焊缝金属及焊接热影响区-20℃冲击功平均值均高于100 J。
陈林恒黄龙杨柳邓想涛王昭东
关键词:耐磨钢冷裂纹敏感性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多补偿复合型超快冷水压控制策略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以某厂新建的轧后超快冷设备为研究对象,针对常规PID控制水压时存在开水调整时间长、头尾遮蔽时水压偏差大及关水水压过高的问题,建立了多补偿复合型水压控制策略,并应用于轧后超快冷生产。实践表明,该控制策略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提高了冷却规程的实现精度、缩短了开水提前时间,间接减少了冷却水消耗量和供水泵用电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李家栋付天亮李勇田勇王昭东王国栋
关键词:超快速冷却水压控制前馈
基于数据挖掘与IA技术的中厚板轧后冷却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轧后冷却是热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冷却温度的精确控制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组织性能.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中厚板先进冷却系统(ADCOS-PM)已经推广应用至全国大型钢铁企业10余条中厚板生产...
王昭东张田
关键词:中厚钢板轧后冷却控制系统数据挖掘
中厚板淬火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潜热模型
2013年
采用扩展体积法预测中低碳中厚板淬火过程马氏体转变量,进而基于修正热弹性变温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引入阻滞函数描述相界面阻力的热滞,建立马氏体转变动力函数并描述其与"理想"自由能函数和阻滞函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阻滞焓来表征阻滞界面所具有的焓,通过计算可逆弹性能和不可逆功,利用吉布斯函数变化计算相变潜热,建立相变潜热模型.用该模型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这种理论处理方法可用来模拟中低碳中厚板淬火过程马氏体相变.
付天亮王昭东李勇王国栋
关键词:辊式淬火机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潜热
中厚板辊式淬火机淬火过程的冷却机理被引量:11
2010年
针对中厚板辊式淬火机淬火工艺过程,在分析淬火喷水系统射流流场结构及换热特性的基础上,阐明其淬火过程的热交换机理主要为射流冲击换热。并结合实际工况参数,通过模拟分析不同淬火冷却条件对中厚钢板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影响规律,指出高压淬火区的高强度冷却是板材内部应力产生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辊式淬火机淬火过程的冷却机理在于:在淬火钢板800~500℃的温度区间,采用高压淬火区高强度冷却,有利于钢板获得大于临界淬火速度的高冷却速率,以避免发生其它类型的组织转变;在500℃以下的温度区间,采用低压淬火区慢冷,有利于减小钢板的热应力和马氏体转变过程中产生的组织应力,从而降低钢板在马氏体转变过程中的综合内应力,减小钢板变形倾向。
袁国韩毅王超王昭东王国栋
关键词:中厚板辊式淬火机淬火温度场应力场
不同回火温度下Nb、Ti对785 MPa级特厚齿条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针对特厚齿条用钢板的开发,通过微合金化设计、控制轧制、调质热处理等工艺,制备了两种不同成分的785 MPa级别高强韧特厚齿条钢,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Nb、Ti对钢板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板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硬度逐渐降低。NbTi钢板回火脆性区间为300~500℃,3Ni钢板回火脆性区间为200~550℃。Nb、Ti微合金化可显著细化奥氏体晶粒,增加了大角度晶界的比例和密度,从而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和冲击韧性。NbTi钢板在650℃回火时获得最优强韧性匹配,其屈服强度和-60℃冲击功分别为805 MPa和200 J;3Ni钢板在600℃回火时获得最优强韧性匹配,其屈服强度和-60℃冲击功分别为881 MPa和140 J。
王庆海叶其斌田勇阚立烨王文博王昭东
关键词:回火温度回火脆性低温韧性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