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平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龙岩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4篇出血
  • 3篇手术治疗
  • 3篇颅内
  • 2篇血肿
  • 2篇内血肿
  • 2篇微创
  • 2篇显微手术
  • 2篇疗效
  • 2篇颅内血肿
  • 2篇脑出血
  • 2篇基底
  • 2篇基底节
  • 2篇基底节区
  • 2篇基底节区脑出...
  • 2篇高血压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对冲性

机构

  • 8篇龙岩市第一医...

作者

  • 8篇邱平
  • 5篇郭东斌
  • 5篇祁小龙
  • 4篇刘天庆
  • 3篇阙双林
  • 2篇沈东炜
  • 2篇蓝佛琳
  • 1篇黄冰
  • 1篇陈天成
  • 1篇郑锦亮
  • 1篇卢靖

传媒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黑龙江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侧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针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探讨双侧开颅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120例为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对象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分别选择单侧大骨瓣减压开颅术、双侧开颅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NIHS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P<0.05)。结论:双侧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刘天庆邱平祁小龙郭东斌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1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清除术治疗,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与BI评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B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BI评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时,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脑出血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推广应用价值。
郭东斌刘天庆蓝佛琳祁小龙邱平沈东炜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
诱发电位监测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手术中的运用体会
刘天庆郭东斌阙双林邱平祁小龙蓝佛琳
微创碎吸术治疗颅内血肿205例临床体会
2005年
陈天成郑锦亮阙双林卢靖邱平
关键词:引流术颅内出血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脑池内灌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SAH患者按照队列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稀释血液、扩容、升压等基础治疗,发现DCVS后静脉泵注尼莫地平注射液2.5^5.0 mL·h^(-1);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脑池内持续灌注尼莫地平溶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19)48 h,泵注速度20 mL·L^(-1),2组疗程均为14 d。记录2组患者术后3、5、7和14 d DCVS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意识状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清DCVS发生机制指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前列环素I_(2)(PGI_(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记录迟发性脑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3个月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2组患者预后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本研究对照组入组39例,试验组入组43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3 d的DCVS发生率分别为25.58%和48.72%,5 d的DCVS发生率分别为20.93%和43.59%,7 d的DCVS发生率分别为13.95%和38.46%,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4 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2.08±0.43)和(2.96±0.52)分,GCS评分分别为(13.22±0.48)和(12.36±0.50)分,血清PDGFRβ分别为(70.22±5.97)和(74.86±6.54)ng·mL^(-1),MMP-9分别为(189.44±17.23)和(213.95±16.81)ng·mL^(-1),PGI_(2)分别为(96.18±5.84)和(89.44±6.27)ng·L^(-1),FDP分别为(1.62±0.50)和(2.13±0.48)mg·L^(-1),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术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mRS分
邱平沈东炜官林燕廖雪燕
关键词:尼莫地平注射液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灌注
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13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14年
回顾性分析13例采用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死亡1例,存活12例。术后根据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进行分级,I级5例,Ⅱ级3例,Ⅲ级2例,级2例。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确切而有效的方法。
邱平阙双林祁小龙
关键词: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大型听神经鞘瘤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龙岩市第一医院2012年3月—2017年2月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治疗的大型听神经鞘瘤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结合术中肿瘤切除程度及面神经解剖保留情况,观察术后面神经功能及随访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26例全部切除(83.8%),5例次全切除(16.2%),2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80.6%),6例面神经部分保留或离断(19.4%);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I级6例(19.3%),II级5例(16.1%),III级13例(41.9%),IV级4例(12.9%),V级3例(9.6%);对术后患者进行3-5年的随访,其中18例患者完全康复(58%),8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瘫(25.8%),3例患者遗留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9.6%),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3.2%),1例患者因中枢性感染死亡(3.2%)。结论实施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鞘瘤可以有效的将肿瘤切除,并保留面神经功能,保护周围组织不受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祁小龙郭东斌刘天庆黄焱明邱平
关键词:小骨窗显微手术
常规手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研究常规手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给予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结果: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满意度为95.00%,使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满意度为65.00%,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除手术时长较长外,其他手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高,能减少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东斌邱平胡方进黄冰
关键词:常规手术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