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学武

作品数:47 被引量:49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摄食
  • 10篇生态转换效率
  • 9篇鱼类
  • 8篇真鲷
  • 7篇温度
  • 5篇黑JUN
  • 4篇摄食量
  • 4篇夏季
  • 3篇研究方法
  • 3篇站位
  • 3篇生态系统
  • 3篇食量
  • 3篇体重
  • 3篇通量
  • 3篇颗粒物
  • 3篇黑鲪
  • 3篇饵料
  • 3篇沉降颗粒物
  • 3篇沉降通量
  • 2篇养殖

机构

  • 47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烟台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海南省水产研...
  • 1篇青岛国电蓝德...

作者

  • 47篇郭学武
  • 28篇唐启升
  • 21篇张波
  • 19篇孙耀
  • 16篇王俊
  • 7篇章飞军
  • 6篇张岩松
  • 4篇张晓凌
  • 3篇梁振林
  • 3篇金显仕
  • 3篇童玉和
  • 3篇张曼平
  • 2篇邱显寅
  • 2篇林群
  • 2篇欧阳力剑
  • 1篇姜祖辉
  • 1篇关长涛
  • 1篇单秀娟
  • 1篇李显森
  • 1篇王清印

传媒

  • 22篇海洋水产研究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水产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2000年中...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Curren...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 1篇2004青岛...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16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黄海主要鱼类Q/B值与种群摄食量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利用东、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在测定年栖息平均水温、渐进体重、尾鳍外形比以及胃含物分析基础上,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出了东、黄海103种鱼类的Q/B值。Q/B值总体范围从3.09(黄鱼安鱼康)到19.13(七星底灯鱼),平均值为7.97。根据Q/B值和生物量评估了鱼类种群年摄食量。黄海的重要鱼类(鳀鱼、竹荚鱼、鲐鱼、细纹狮子鱼和小黄鱼),共消耗了449万t/年。东海的重要鱼类(竹荚鱼、带鱼、发光鲷、鳀鱼和蓝点马鲛),共消耗了175万t/年。97种鱼类在黄海共摄食约466万t/年,在东海共摄食278万t/年。同时对东、黄海主要饵料生物(磷虾类、鳀鱼、发光鲷、七星底灯鱼、细条天竺鲷、日本枪乌贼、桡足类、樱虾类、细螯虾和脊尾腹褐虾)被摄食量进行了估算。主要饵料生物在这两个海区共被消耗了555万t/年,占整个97种鱼类摄食消耗的74.6%。
欧阳力剑郭学武
关键词:温度摄食量
鱼类摄食量的研究方法被引量:38
2004年
鱼类摄食量的评估通常包括对个体摄食量的评估和对种群摄食量的评估。前者主要有室内直接测定法、基于消化道内含物的方法、生物能量学方法、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法以及根据耗氧量间接计算法等 5类方法。
郭学武唐启升
关键词:鱼类摄食量研究方法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46
2009年
根据2006年6月、8月和10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捕获渔业生物207种,主要是以暖温性和暖水性的种类为主,冷温性种类细纹狮子鱼和黄鮟鱇等也出现在调查中并成为优势种。渔业生物的多样性有所升高,种类的更替加快,部分洄游种类已成为历史记录。经济价值低、个体小、年龄结构简单和营养层次低的类群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占据优势地位。调查捕获渔业生物的种类数明显高于20世纪80年代相应月份的种类数,但是渔业生物的渔获率和个体数仅占80年代调查的8%左右。渔获率比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域的北部、中部及河口区域,但是渔业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布与之相反,因此在具有相对均质高多样性的群落结构条件下很难维持高渔获率。
金显仕单秀娟郭学武李显森
关键词:长江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
黄、渤海8种鱼类的生态转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02年
研究应用室内或现场实验生态方法测定了黄、渤海 8种鱼类的生态转换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比较了室内与现场方法所测得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 :(1) 8种鱼类的生态转换效率有显著差异 ,以湿重或比能值为单位表示的生态转换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 12 .9%~ 39.0 %和 14.8%~ 46 .1% ;(2 )温度、体重、摄食水平、饵料种类和群居行为等生态、生理因素均可能引起鱼类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特征的改变。其中 ,生态转换效率随温度和摄食量增大均呈倒U型变化趋势 ,随体重增大则呈减速下降趋势。当鱼类摄食不同饵料生物或群居行为发生变化时 ,能引起其摄食率与生长率显著差别 ,却不能使以比能值为单位表示的能量转化效率发生显著变化 ;(3)不同研究方法可能引起测定结果的显著不同 ,且其差异程度随鱼种不同而变化。
唐启升孙耀郭学武张波
关键词:鱼类生态转换效率影响因素
黑鲪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被引量:13
1999年
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测定了黑鲪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其温度、摄食水平、体重和饵料生物种类的影响.黑鲪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增大而减速增长;而特定生长率随温度升高或生态转换效率随温度和摄食水平增大均呈倒U 型变化趋势; 实验条件下的最大和最佳生长温度分别为16 .3 ℃和15 .8 ℃,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分别为黑鱼君 体重的0 .79 % 和4 .10 % .黑鱼君的特定生长率和生态转换效率却随体重增长均呈减速降低趋势.摄食小型鱼类饵料,有利于加速黑鱼君生长速度。
孙耀张波郭学武王俊唐启升
关键词:生态转换效率影响因素黑JUN
山东近海魁蚶资源增殖的研究被引量:25
1994年
报道了一种海洋贝类─—魁蚶资源增殖研究的全过程,包括人工育苗、中间培育、底播放流以及增殖生物学等.结果表明,对亲贝采用阴干、流水、升温、精液或漂白液刺激等诱导方法,苗种生产可实现全工厂化;风浪小、饵料丰富的内湾、虾池等是稚贝适宜的中间培育水域.当年稚贝主要生长期为7—11月,略高于成体适温上限的环境更利于生长,但越冬(12—2月)后的稚贝难以渡过26℃以上的高温;选择敌害生物少、海底表面稳定性好的海区是增殖成败的关键.放流苗种的理想规格为2.0—2.5cm,1年后回捕率在50%以上,1.5年后可达壳长5cm以上的商品规格,增殖效果显著.
唐启升邱显寅王俊郭学武杨爱国
关键词:魁蚶水产资源资源增殖
黄海夏季典型站位的底边界层动物被引量:1
2005年
2002年8月25~26日, 在黄海夏季冷水团区域内的抛锚站位(35°22′N, 121°59′E),使用柱状界面采样器进行了昼夜连续取样,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昼夜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以获得对黄海底边界层动物的初步认识.共记录底边界层动物21种, 隶属18科、19属.超底栖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是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2个重要类群, 主要种类有尖额真猛水蚤(Euterpina 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异厚盖钩虾(Synchelidium miraculum)、双刺纺缍水蚤(Acartia bifilos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 其丰度皆有明显的昼夜波动现象.以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代表的小型浮游动物也是底边界层动物中不容忽视的类群之一.采集到5个黄海区的新记录物种:美丽猛水蚤(Nitocra sp.)、跛足猛水蚤(Mesochra sp.)、咸水剑水蚤(Halicyclops sp.)、掌刺梭剑水蚤(Lubbockia squillimana)和异厚盖钩虾(Synchelidium miraculum), 显示出底边界层动物种类组成的特殊性.
章飞军张岩松张晓凌郭学武梁振林
关键词:丰度
温度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能量收支的影响被引量:31
2001年
在以玉筋鱼为饵料生物和最大摄食水平条件下 ,采用室内流水式实验 ,研究了黑鲷能量收支及温度对能量分配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 ,黑鲷的摄食率、生长率、总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温度上升而呈减速增长趋势。不同温度条件下黑鲷的能量收支式为 :1 1 .2± 1 .98℃  1 0 0 C=6.0 9F+9.38U+77.56R+7.0 2 G1 4 .7± 0 .4 5℃  1 0 0 C=6.76F+8.75U+72 .77R+1 1 .82 G1 9.8± 0 .4 7℃  1 0 0 C=2 .75F+8.94 U+73.52 R+1 4 .79G2 5.0± 0 .50℃  1 0 0 C=1 .1 6F+9.1 8U+77.30 R+1 2 .81 G黑鲷的能量收支分配模式随温度而显著变化 ;其中能量代谢分配率和排泄分配率随温度升高呈 U形变化趋势 ,而生长能分配率则恰恰相反。不同温度下黑鲷的代谢能占了同化能的 83.2 5%~ 91 .70 % ,生长能仅占 8.30 %~ 1 6.75% ,可见黑鲷基本上属于低生长效率、高代谢消耗型鱼类。
孙耀张波郭学武王俊唐启升
关键词:温度黑鲷
方氏云鳚的排空率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在实验室内约 15℃水温下 ,投喂以细长脚 (Themisto gracilip es)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饵料 ,对成体方氏云 (Enedrias fangi)进行了排空率研究。对 3种排空模型拟合效果的分析显示 ,平方根模型最符合方氏云的排空。在不摄食阶段 ,全消化道内含物的量 (CDW)随时间 (TIME)的变化可以下式描述 :CDW0 .5=3.890 - 0 .175· TIME(R2 =0 .939,p<0 .0 0 0 1)。方氏云的排空率为 0 .175g/10 0 g wet· h。
刘顺涛郭学武陈政强
关键词:生物学参数
小鳞鱼箴的维持日粮与转换效率被引量:2
2001年
1998年 8月在一个养虾场蓄水池利用网箱进行了小鳞鱼箴维持日粮与转换效率的研究 .小鳞鱼箴生长率(GR)与日粮 (DR)的关系可表示为GR =14 0 .37DR -2 4.0 3 ;食物转换效率和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 13 .96 %和16 .12 % .从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计算的小鳞鱼箴维持日粮分别为体重的 17.12 %和 2 0 .39% ,表明从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计算维持日粮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当日粮水平低于 3 .30 %时 ,小鳞鱼箴生长表现异常 ,意味着它可能利用了网采浮游动物以外的其它食物源 .
郭学武唐启升
关键词:海水鱼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