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凤娟

作品数:67 被引量:264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6篇细胞
  • 35篇儿童
  • 24篇白血
  • 24篇白血病
  • 22篇淋巴
  • 19篇急性
  • 17篇肿瘤
  • 13篇化疗
  • 11篇淋巴瘤
  • 11篇淋巴细胞
  • 10篇急性淋巴细胞
  • 9篇血液
  • 9篇疗效
  • 9篇基因
  • 9篇儿童急性
  • 8篇淋巴细胞白血...
  • 8篇急性淋巴细胞...
  • 8篇急性淋巴细胞...
  • 7篇增生
  • 7篇增生症

机构

  • 56篇复旦大学
  • 1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67篇陆凤娟
  • 37篇翟晓文
  • 33篇王宏胜
  • 27篇高怡瑾
  • 26篇钱晓文
  • 26篇李军
  • 24篇苗慧
  • 19篇俞懿
  • 18篇朱晓华
  • 12篇吴玥
  • 10篇马伴吟
  • 7篇孟建华
  • 5篇富洋
  • 5篇吴长根
  • 4篇杨毅
  • 3篇陈超
  • 3篇吴玥
  • 3篇高巧娣
  • 3篇吴玉霞
  • 3篇陈笑韵

传媒

  • 11篇中国小儿血液...
  • 9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年份

  • 3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
2003年
为提高对急性白血病 (AL)、淋巴瘤 (ML)患儿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分析14例AL、ML发生ARDS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问题。资料显示 ,14例ARDS均有三凹症、呼吸窘迫、口唇发绀、动脉血氧分压(PaO2)<50mmHg、氧合指数 (PaO2/FiO2)≤200mmHg。9例于化疗诱导、巩固期严重感染后发生 ,其中肺部感染6例 ,败血症休克3例 ,确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5例。14例ARDS患儿于疾病高峰期胸部X线均显示肺间质改变伴广泛肺泡渗出浸润 ,病变多累及全肺或>1/2肺。应用抗感染、休克、纠正酸碱平衡、IVIG及G_CSF支持治疗 ,14例早期经鼻或面罩吸氧 ,5例病程中接受机械通气 ,2例分别用吸入一氧化氮 (NO)及气道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恢复2例 ,死亡5例 ,放弃治疗7例。表明AL、ML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咳嗽、突然呼吸增快 ,应列为高危病例进行密切观察和血气随访 ,积极治疗 ;通气方式选用甚为重要 ,对常规吸氧难以纠正低氧血症者及早建立人工通气 ,实行高频通气 ,早期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NO等治疗 ,可能会提高抢救成功率 。
陆凤娟高怡瑾翟晓文陆铸今马伴吟
关键词: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呼吸窘迫综合征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型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基因型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的80例ALL患儿,应用PCR方法进行GSTT1和GSTM1基因型检测,分析GST基因型与诱导化疗和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关系。结果检出GSTT1缺失基因型11例(13.8%),GSTM1缺失基因型27例(33.8%)。诱导化疗期中高危组GSTM1缺失基因型患儿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GSTM1非缺失基因型患儿(53.3%vs10.3%,P=0.011)。GSTT1和GSTM1基因型与标危组诱导化疗和HD-MTX化疗相关肝损害的发生无关,与化疗相关感染的发生也无关。结论 GSTM1基因型与接受较强烈诱导化疗的ALL中高危组患儿化疗相关肝损害的发生相关。
钱晓文高怡瑾朱晓华陆凤娟夏婕琪高帅陈笑韵
关键词:基因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儿童
面色苍白10个月
2005年
翟晓文陆凤娟
关键词:面色苍白主治医师查房血清铁蛋白住院医师铅作业铅中毒
小儿淋巴瘤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1999年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 e,SVCS)的发生、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973~1998 年5 月在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住院的具纵隔肿块的小儿恶性淋巴瘤56 例,合并SVCS的28 例(50.0% )。其中霍奇金病1 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7 例,经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或(和)胸水脱落细胞检查病理学证实,X线胸片或(和)CT证实纵膈肿块。表现:气急21 例、咳嗽9 例、头面部肿胀12 例、颈静脉怒张11 例、端坐呼吸9 例。25 例给予化疗,均有效缓解了压迫症状,其中5 例CR并存活至今。有5 例患儿在病理确诊前由于SVCS症状严重分别静脉给予类固醇激素或速尿单药治疗,都能不同程度地缓解压迫症状。结论:纵隔淋巴瘤在得到病理确诊前如果SVCS严重并威胁生命时,可先用皮质激素。
翟力平陆凤娟吴长根吴玥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SVCS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治疗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索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早期临床、实验室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分析17例JMML患儿的临床特征、外周血常规、单核细胞计数、血涂片,骨髓活检和/或骨髓穿刺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胎儿血红蛋白(HbF)和病毒抗原检测,诊断及治疗问题。结果17例患儿的年龄分布:2个月~5岁4个月,中位年龄14个月。临床表现:88.2%出现发热、面色苍白、咳嗽,76.5%胸片示支气管肺炎,皮肤出现丘疹58.8%,所有病例肝脾均肿大,其中≥5 cm者占52.9%,淋巴结肿大(浅表和深部)占82.4%。实验室:17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数中位值32.9×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中位值3.9×109/L,14/17例外周血涂片见髓系前体细胞,中位值28%,7例红系有病态造血,血红蛋白中位值88 g/L,血小板计数中位值33×109/L。骨髓活检和/或骨髓穿刺:原始、早幼粒/原幼单细胞数在5%~20%;14例作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测,12例的免疫表型为MPO+、CD117+及其他的髓系标记,2例免疫表型为MPO-、CD14+、CD33+;14例进行细胞遗传分析,其中4例染色体单体改变依次为-8,+8q+、-6,+6q+、-20、-8;分子生物学检测bcr-abl基因阴性。HbF增高(中位值33%),病毒学检测EBV-IgM阳性7例、CMV-IgM阳性6例。结论JMML发病年龄以2岁以内多见,占60%。最初的诊断可类似ITP、病毒感染。JMML有效治疗很少,在缺乏相合供体情况下可选择联合化疗和诱导分化治疗。
陆凤娟翟晓文高怡瑾王宏胜李军
关键词: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血液肿瘤患儿院内感染五年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2001~2005年我院住院血液肿瘤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病史资料,了解血液肿瘤患儿院内感染易感因素,为临床上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时诊断,正确用药提供参考,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长期存活率。资料与...
俞懿高怡瑾杨毅陆凤娟
文献传递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环境危险因素被引量:23
2004年
目的 探讨环境因素对儿童白血病的影响 ,了解儿童白血病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在FoxPro 6 0中建立数据库 ,运用SPSS 10 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家族遗传病史、X射线照射史、近 1年内感冒史、出生时的胎次 (第 1胎与第 2胎及以上 )、鱼肝油服用史、居室装修史、居室与高压电线的距离均与儿童白血病有关。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除鱼肝油服用史 (比值比OR =0 3,95 %的可信区间CI =0 2~ 0 7)外 ,家族遗传病史 (OR =4 4 ,95 %CI =1 2~ 16 5 )、X线照射史 (OR =3 2 ,95 %CI =1 6~ 6 1)、近 1年内感冒史 (OR =2 6 ,95 %CI =1 2~ 5 5 )和居室装修史 (OR =2 0 ,95 %CI=1 0~ 3 9)是儿童白血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 ,居室装修史与儿童白血病之间的关系是首次报道 ,而服用鱼肝油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家族遗传病史、X射线照射史、近 1年内感冒史和居室装修史是儿童白血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吴玉霞董璐高怡瑾朱人汤静燕陆凤娟陈超夏昭林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病例-对照研究
JAK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重症感染和肝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JAK2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过程中发生重症感染和肝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141例ALL初诊患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标本,采用SNaPsho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对141例初诊ALI。患儿们腔基因上:10个SNPs化点进行基因分型,包括rs10974944、rs10974947、rs12343867、rs2230722、rs2230724、rs2274472、rs4495487、rs56118985、rs6476933、rs7046736,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10个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在重症感染组和肝损害发生组中的分布差异。结果rs10974944G/G、rs10974947G/G、rs12343867C/C、rs2230722T/T、rs2230724A/A、rs4495487C/C、rs7046736A/A基因型在重症感染组中的分布均明显高于无黄症感染组(P均〈0.05),提示这些基因型与重症感染相关。而10个SNPs位点各基因型在肝损害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10个位点多态性与肝损害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JAK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ALL儿童化疗中发生重症感染有关,而与肝损害发生无显著相关性。对JAK2基因进行相关位点多态榆测,可以早期预防蘑症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总体生存率,改善预后。
张海艳翟晓文王宏胜钱晓文范翠青苗慧俞懿朱晓华李军陆凤娟
关键词:JAK2基因基因多态性重症感染
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李军陆凤娟王宏胜钱晓文高怡瑾翟晓文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性粒细胞儿童发病机理
儿童成熟B-NHL中BCL-2、BCL-6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2、BCL-6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999-2011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2例初治儿童B-NHL资料,包括伯基特淋巴瘤(burkitl lymphoma,BL)53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38例,以及介于BL与DLBCL之间未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BL/DLBCL)1例。92例患儿年龄≤16岁。所有病例均经过2家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诊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儿童B-NHL中BCL-2、BCL-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92例儿童B-NHL中47例进行BCL-2蛋白检测,BCL-2表达阳性率在BL和DLBCL中分别为9.7%(3/31)和33.3%(5/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BCL-2蛋白表达与性别、临床分期及预后无相关性(P>0.05)。(2)31例儿童B-NHL进行BCL-6蛋白检测,BCL-6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2年EFS分别为83.3%和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儿童B-NHL中,BCL-6阳性组与阴性组的2年EFS分别为80%和4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儿童B-NHL中BCL-2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BL中BCL-2蛋白一般表达阴性,可用于BL与DLBCL之间的鉴别;儿童B-NHL中BCL-6表达阳性的患儿预后较好,提示BCL-6可能是B-NHL的预后因素之一。
王舒静高怡瑾孟建华陆凤娟李军王宏胜翟晓文苗慧钱晓文俞懿
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6基因儿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