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佳

作品数:23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江苏省南通市科技局资助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晚期
  • 11篇细胞
  • 11篇肺癌
  • 10篇细胞肺癌
  • 10篇小细胞
  • 10篇小细胞肺癌
  • 10篇非小细胞
  • 10篇非小细胞肺癌
  • 7篇晚期非小细胞
  • 7篇晚期非小细胞...
  • 4篇腺癌
  • 3篇治疗晚期非小...
  • 3篇乳腺
  • 3篇紫杉
  • 3篇紫杉醇
  • 3篇恩度
  • 3篇ERCC1
  • 2篇多西他赛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机构

  • 23篇南通市肿瘤医...

作者

  • 23篇陈佳
  • 14篇谭清和
  • 9篇陆俊国
  • 9篇张晓东
  • 6篇丁令池
  • 4篇何松
  • 4篇李剑英
  • 4篇曹永峰
  • 4篇郭燕
  • 3篇朱兴华
  • 3篇季从飞
  • 3篇王淼舟
  • 3篇朱亚芳
  • 3篇陶玉
  • 3篇王建红
  • 3篇杨书云
  • 3篇尹海兵
  • 3篇吉志固
  • 3篇张娣娣
  • 2篇陈志云

传媒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以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予以多西他赛75 mg/m2联合顺铂治疗。2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6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试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3个月,有效率为40.0%;对照组分别为4.4个月和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末梢神经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脱发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多西他赛相当,但末梢神经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彭春雷龚军丁令池陈佳丛智荣朱亚芳葛伯建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脂质体多西他赛
BRAF分子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谭清和陈佳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联合化疗至少2周期,每2周期评判一次治疗效果,并跟踪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82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客观有效率42.68%,疾病控制率64.63%。远期疗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6个月,1 a生存率36.8%。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外周神经毒性及脱发。结论本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近、远期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可根据患者个体的状况选择应用。
陈志云陈佳谭清和李剑英王淼舟
关键词:胃肿瘤多西他赛奥沙利铂
肺叶气肿比值预测NSCLC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持续性漏气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肺叶气肿比值(lobar emphysema ratio,LER)预测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thoracic surgery,VATS)肺切除术后持续性漏气(persistent air leak,PAL)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患者117例为对象。记录术后PAL(肺切除术后肺漏气时间>5 d),PAL 19例为观察组,无PAL 98例为对照组。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VATS后PAL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预测NSCLC患者VATS后发生PAL风险。结果术后第1天漏气67例,5 d内停止漏气48例,19例(16.23%)漏气>5 d。住院期无死亡,出院未行胸管引流。平均住院时长(6.62±4.01)d,漏气持续时间(2.93±3.42)d。观察组肺气肿比值(emphysema ratio,ER)0.11(0.02,1.01)%高于对照组2.13(0.85,3.07)%,观察组LER右肺上叶0.10(0.01,1.38)%、右肺中叶0.18(0.02,1.00)%、右肺下叶0.04(0.00,0.46)%、左肺上叶0.09(0.01,1.32)%、左肺下叶0.06(0.00,0.53)%高于对照组右肺上叶2.59(0.39,6.16)%、右肺中叶0.72(0.36,2.00)%、右肺下叶1.29(0.13,2.36)%、左肺上叶1.52(0.74,2.75)%、左肺下叶1.75(0.35,3.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ER与LER呈强正相关(rho=0.857,P=0.000)。LER预测NSCLC患者VATS后发生PAL的AUC为0.876(95%CI:0.817~0.922),最佳截断值(0.7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71%、80.28%,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27%、84.03%;ER预测NSCLC患者VATS后发生PAL的AUC为0.792(95%CI:0.723~0.850),最佳截断值(0.1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86%、57.75%,阳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12%、88.34%。LER预测PAL发生价值高于ER(Z=2.875,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5.888,P=0.037)、T2-T3肿瘤分期(OR=2.696,P=0.036)、呼吸合并症(OR=2.928,P=0.030)及LER>0.75(OR=15.693,P=0.000)可预测PAL。结论ER和LER可预测Ⅰ~ⅢA期NSCLC患者VATS肺切除术后PAL发生,LER的预测�
谢鹏飞陈佳张晓东张春荣许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恩度不同给药时间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7天、14天的不同给药时间联合DP方案一线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恩度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NSCLC 71例,分为试验组37例(化疗前恩度静脉滴注...
张晓东陆俊国丁令池张娣娣陈佳谭清和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作为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一线化疗后处于CR、PR或SD的22例患者单药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分早晚各1次,连服2周,3周为一周期,每位患者必须完成2个周期化疗,每2个化疗...
李剑英季从飞陈佳谭清和
40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中ERCC1、RRM1及β-tubulin Ⅲ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寻找适合晚期NSCLC的实验材料和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61例组织学标本和42例细胞学标本进行了ERCC1、RRM1及β-tubulinⅢ的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其中的85例组织学标本和8例细胞学标本还采用原位杂交法进行了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ERCC1、RRM1及β-tubulinⅢ的阳性率分别为53.8%、46.9%和54.3%。组织学标本与细胞学标本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C1表达与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阳性率高于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有关,β-tubulinⅢ表达仅与病理类型有关(腺癌阳性率高于鳞状细胞癌),RRM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原位杂交结果显示,ERCC1、RRM1及β-tubulinⅢ的mRNA阳性率分别为39.8%、43.0%和59.1%。结论 ERCC1、RRM1及β-tubulinⅢ的免疫组化检测不仅适用于不同种类的NSCLC组织学标本,也适用于细胞学标本。细胞学标本的mRNA原位杂交法优于免疫组化法。对NSCLC进行这3种基因检测分析,有助于指导术后辅助化疗及晚期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郭燕谭清和吉志固陆俊国陶玉陈佳朱兴华王建红杨书云徐小红尹海兵何松
一种引流管疏通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流管疏通刷,包括刷杆,所述刷杆一端设有毛刷部,所述毛刷部刷毛排列呈螺旋状轴向延伸,所述刷杆远离毛刷部一端设有柄部,所述柄部近毛刷部一侧设有一段螺纹轴;还包括管套,所述管套一端设有套合沉孔,所述套合沉...
陈佳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β-tubulin Ⅲ表达水平对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β-tubulin Ⅲ的表达水平与化学治疗(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以1:2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基因型组:对照组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基因型组根据ERCC1及RRM1的表达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检测病理标本中β-tubulin Ⅲ的表达水平,比较β-tubulin Ⅲ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基因型组最终有118例NSCLC病例可评价,均可成功检测β-tubulin Ⅲ的表达情况。对照组有效率(37.5%)与基因型组有效率(4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组中各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β-tubulinⅢ低表达组有效率(55.1%)显著高于β-tubulin Ⅲ高表达组(36.7%,P<0.05)。结论:在晚期NSCLC腺癌亚型中,β-tubulin Ⅲ低表达患者疗效较好,β-tubulin Ⅲ高表达可能意味着对多西他赛耐药。
陈佳何松王淼舟郭燕张晓东吉志固朱亚芳陆俊国陶玉朱兴华王建红杨书云尹海兵谭清和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Β-TUBULINERCC1基因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6
2014年
背景与目的:卡培他滨是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方案用药,但在晚期乳腺癌的维持治疗中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一线化疗后处于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或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的62例患者分为2组,卡培他滨治疗组(31例)患者予以单药口服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予以定期随访观察。每2个化疗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卡培他滨治疗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为12(2-24)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8)个月,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在亚组分析中,未绝经组、激素受体阳性组、HER-2阳性组、有内脏转移组、有肺转移组及既往未接受过卡培他滨化疗组的患者中,卡培他滨治疗组患者的TT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卡培他滨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19.4%(6/31),肿瘤控制率(CR+PR+SD)为74.2%(23/31)。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及血液学不良反应,其次为胃肠道不良反应,但均可以耐受。卡培他滨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卡培他滨用于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后的维持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李剑英季从飞陈佳谭清和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卡培他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