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材芬
- 作品数:13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大型轴流式锅炉引风机进气箱改型实验研究被引量:8
- 1998年
- 对目前300MW发电机组上常用的锅炉引风机进气箱进行了改型设计,并对改型后的进气箱模型在自模化区工况下进行了内部流场的测定,结果表明:改型后的进气箱其内部流场明显优于目前定型的此类进气箱,从而对此类进气箱的改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实验数据。
- 罗勇王力军马材芬
- 关键词:轴流风机进气箱改型设计锅炉引风机
- 平面叶栅内固体粒子运动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利用NacE-10型高速摄影机拍摄了流经平面叶栅的气固两相流中固体粒子的运动过程;在MoviesModel100型胶片运动分析仪上对固体粒子的运动轨迹和速度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粒子的尺寸、初始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对粒子在叶栅内运动特性的影响。
- 伊景海毛靖儒徐忠马材芬
- 关键词:平面叶栅航空发动机
- 大曲率弯道内稀薄气固两相流场试验研究
- 1990年
- 1.试验设备及方法 试验用的弯道示于图1。弯道的横断面呈矩形50×40mm^2,平均半径R_c=75mm,R_c╱D=1.5,D是当量直径。无量纲半径γ~*=(γ—γ_o)/(γ_—γ_o),其中γ_i是弯道内侧壁半径,γ_o是外侧壁半径。弯道的内侧与外侧壁(即压力面与吸力面)用钢板制成。另外两壁分别用有机玻璃和光学玻璃制成,有机玻璃壁可拆下以清理弯道。
- 史峰马材芬徐忠
- 关键词:两相流弯道流场激光测量
- 气固两相冲动式平面叶栅表面压力分布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 1993年
- 一、前言 目前尚未有过冲动式平面叶栅内气固两相流动试验研究方面的报道。本文在特制的气固两相流平面叶栅吹风风洞上,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叶栅进口气流速度、冲角和粒子浓度对冲动式平面叶栅表面气相压力分布的影响。
- 伊景海马材芬郝庆徐忠
- 关键词:叶栅
- 90°弯道内紊流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7
- 1990年
- <正> 一、试验设备及方法 本文应用LDV测量了弯曲度R_c/D=1.69矩形弯道内的紊流。来流属于正在发展的紊流区流动,弯道的简图示于图1。流动介质为空气,入口平均流速U_a=22.8(m/s),雷诺数为5.6×10~4,Dean数为2.9×10~4,各个截面均以Z~*=0为对称面。经过校核试验,数据的对称性甚好,因此只测量半个截面。
- 马材芬史峰徐忠
- 关键词:弯道
- 稀薄气固两相流的数值分析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用拉格朗日方法对稀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分析,着重讨论有颗粒存在时,颗粒对气流速度分布的影响。计算的实例与实验结果比较,有着很好的吻合。
- 史峰徐忠马材芬
-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
- 含尘气流平面叶栅的表面压力分布
- 1993年
- 测量了含尘气流流经平面叶栅通道时叶片表面上的压力分布。试验是在尘粒浓度α=00.007%、0.11%以及三种不同入口冲角i=-10°、0°、10°下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尘粒浓度升高及冲角由-10°增大到10°,在叶片压力表面上含尘气流的气相压力与纯气流的压力之差呈上升趋势。对试验结果作了分析与讨论。
- 伊景海马材芬徐忠
- 关键词:叶栅气流蒸汽透平
- 气固两相平面叶栅气动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 1991年
- 一、前言 Tabakoff等人对气固两相平面叶栅叶片表面上气相压力进行了测量,但是没有对栅后气流参数进行测量。 本文在特殊的气固两相流风洞中,测量了单相纯气流和气固两相流分别以冲角i=-10°、0°、10°流过平面叶栅时,叶片表面上气流压力和栅后气流参数,其目的在于分析冲角对气固两相平面叶栅气动特性的影响。
- 伊景海马材芬
- 关键词:叶栅气动特性气固两相流
- 一种张量形式的涡粘系数模型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对标准k—ε两方程模型进行了改进,考虑湍流的各向异性本质,摒弃了基于各向同性假设的v_t=C_k·k^2/ε表达式,提出了张量形式的湍流粘性系数(v_t)关系式。对平面槽道内,平面叶栅内的湍流流动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优于标准k—ε模型,也比文献[1]的模型进了一步,消除了上述两模型各向同性的缺陷。
- 史峰徐忠马材芬
- 关键词:湍流
- 气固两相流平面叶栅风洞试验技术研究与实施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叙述了气固两相流平面叶栅试验风洞的设计原理,介绍了平面叶栅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测试手段和有关技术,并给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结果.
- 伊景海马材芬徐忠
-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叶栅透平风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