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骨折
  • 2篇后处理
  • 2篇后处理技术
  • 2篇64排螺旋
  • 2篇64排螺旋C...
  • 2篇CT诊断
  • 1篇大叶性
  • 1篇大叶性肺炎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病
  • 1篇胸腔
  • 1篇胸腔异位肾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成像技术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机构

  • 10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百色市中医医...

作者

  • 10篇黄忠包
  • 4篇王立学
  • 4篇黄德尤
  • 3篇黄昌辉
  • 3篇李清锋
  • 2篇陆玉敏
  • 2篇黄远彬
  • 1篇罗彪
  • 1篇黄冰
  • 1篇李保生
  • 1篇李兴艳
  • 1篇黄嵩峰
  • 1篇黄斌
  • 1篇黄荣珍
  • 1篇李文强
  • 1篇吴英宁
  • 1篇梁谨

传媒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酷似继发性肺结核的上肺野大叶性肺炎被引量:2
2009年
黄德尤李兴艳黄忠包
少量自发性气胸的CT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少量自发性气胸的胸部平片与CT检查所见征象的差异,以探讨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确诊少量自发性气胸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并与胸部平片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胸部CT检查显示左侧气胸27例,右侧24例,双侧1例,少量胸腔积液16例,同时显示肺部病变19例;胸部平片确诊气胸36例,疑诊5例,漏诊3例,阴性8例,显示肺部病变9例,少量胸腔积液7例。结论CT不仅能提高少量自发性气胸的诊断率,同时还能较好显示肺部病变,是弥补胸部平片对该病诊断不足的最好手段。
黄德尤陆玉敏李清锋李文强黄忠包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冠状动脉造影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检出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方法检出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法(P〈0.05),两种方法在中度冠脉狭窄、中度冠脉狭窄及冠脉闭塞三方面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临床诊断中,使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方法,灵敏度较高,该方式属于无创诊断,可重复使用,简便安全,应当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黄远彬王立学黄忠包
关键词: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冠心病患者
CT和MRI检查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差异及价值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比较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上的差异及价值。方法对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螺旋CT及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MRI骶髂关节病变I级病变检出率[32.5%(13/40)]明显高于CT[12.5%(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Ⅱ级、Ⅲ级、Ⅳ级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关节面侵蚀、硬化的诊断显著高于MRI(P〈0.01);MRI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骨髓水肿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螺旋CT(P〈0.05);螺旋CT和MRI对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上具有较高的价值,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分级较准确。
王立学李保生黄忠包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脊柱炎强直性放射摄影术骶髂关节放射摄影术放射摄影术
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在急性颅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颅面部骨折应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5例急性颅面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64排螺旋CT诊断,并予以CT轴位、三维重建、以及多层面重建处理。观察急性颅面部骨折患者骨折发生情况及三种后处理技术骨折线显示情况。结果上颌骨骨折概率为57.78%、鼻骨骨折概率为42.22%,筛骨骨折概率为51.11%,下颌骨骨折概率为15.56%,颧骨骨折概率为53.33%,蝶骨骨折概率为22.22%,梨骨骨折概率为4.44%;CT轴位、三维重建、多层面重建技术骨折线显示率分别为93.97%、96.73%、98.99%,多层面重建数据明显最高,P<0.05。结论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急性颅面部骨折中,可明确骨折类型,骨折线显示概率较高,便于指导临床治疗。
黄远彬黄忠包王立学
关键词:急性螺旋CT后处理技术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骨骨折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6年
陆玉敏黄德尤李清锋黄忠包黄昌辉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扫描颌面骨骨折后处理技术重组图像
鼻咽部肿瘤适形放疗CT定位扫描技术探讨
2004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CT定位的方法。方法CT定位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45例,使用头部X-刀定位架,SIEMENSSOMATOM-DRCT机扫描,采用美国拓能公司的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根据CT系列图像自动优化计划治疗。结果45例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的病灶均行CT定位,靶区定位准确。结论CT定位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罗彪黄昌辉梁谨黄嵩峰黄冰黄忠包
关键词:CT定位放射疗法适形鼻咽肿瘤
1例胸腔异位肾的CT诊断被引量:2
2005年
王立学黄忠包
16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MSCT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对比167例临床确诊ICVD患者的头颈部MSCTA及DSA表现。结果头颈部MSCTA发现123例患者动脉狭窄,15例单纯前循环动脉狭窄,41例单纯后循环动脉狭窄,67例前、后循环动脉均有狭窄,多见于椎动脉(179/413,43.34%)、颈内动脉(217/539,40.26%)和大脑中动脉(135/539,25.05%),99例共641支动脉存在硬化斑块。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诊断头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7.54%(119/122),特异度为91.11%(41/45)。结论 MSCTA可准确评价头颈部动脉狭窄,在判断ICVD病因方面具有优势。
李清锋吴英宁黄昌辉黄忠包黄荣珍
关键词: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脑疾病
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影像学征象与病理基础对照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致肺损伤的影像学征象,并与病理学基础对照分析。方法:对8例PQ中毒患者的胸片及胸部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早期(〈7d)以肺纹理增多、模糊为主,部分出现磨玻璃样变;中期(7~14d)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磨玻璃样变和两下肺基底段肺实变;晚期(3周后)以肺间质纤维化及肺实质损害为主。结论:胸片、CT均能很好显示PQ中毒肺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对评估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黄斌黄德尤黄忠包
关键词:百草枯肺损伤病理影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