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达永

作品数:57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细胞
  • 26篇淋巴
  • 22篇淋巴瘤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化疗
  • 7篇血液
  • 7篇细胞淋巴瘤
  • 6篇综合征
  • 6篇细胞性
  • 6篇金淋巴瘤
  • 6篇霍奇金
  • 6篇霍奇金淋巴瘤
  • 5篇单抗
  • 5篇血细胞
  • 5篇预后
  • 5篇硼替佐米
  • 5篇文献复习
  • 5篇利妥昔
  • 5篇利妥昔单抗

机构

  • 48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美国国立卫生...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涿州市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隆福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7篇黄达永
  • 49篇王昭
  • 33篇付丽
  • 28篇魏娜
  • 23篇王晶石
  • 21篇沈晶
  • 19篇杨凌志
  • 16篇崔华
  • 13篇吴林
  • 13篇王旖旎
  • 10篇熊梅
  • 7篇王欢
  • 6篇宋文秀
  • 6篇王婷婷
  • 4篇瞿文
  • 3篇杨文钰
  • 2篇吕琳
  • 2篇赖斌
  • 2篇张嘉
  • 2篇刘敏华

传媒

  • 14篇白血病.淋巴...
  • 6篇临床和实验医...
  • 4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医药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北...
  • 1篇第10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糖胞苷分别联合柔红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 DA 方案或 I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84例初治 AML(除外 M3)患者临床资料。 DA 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46岁;IA 组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49岁。疗效指标为化疗1个疗程后的完全缓解(CR)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A 组 CR 率为65.6%(21/32),总有效率为75.0%(24/32);IA 组 CR 率为71.2%(31/52),总有效率为80.8%(42/52),两组 CR 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A 与IA 组中位生存时间:16.8个月比24.9个月,5年生存率:26%比44%,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主要为骨髓抑制)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两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对于初治 AML 患者,DA 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的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与 IA 方案相当,且两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不同。
黄达永魏娜付丽王晶石沈晶吴林王旖旎杨凌志崔华王昭
关键词: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诱导化疗
套细胞淋巴瘤25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分析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5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反应及预后因素.结果 25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5岁,男女比例3.4∶1,其中骨髓侵犯15例(60%),Ann Arbor分期Ⅲ期6例(24%),Ⅳ期17例(68%),10例(40%)患者有B症状,5例(20%)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6例(64%)患者β2-微球蛋白(β 2-MG)升高.17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者完全缓解率为64.71%、2年总生存(OS)率为69.6%、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45.1%,高于常规化疗者(P<0.005).预后分析显示:母细胞变异型、骨髓侵犯、LDH升高、Ki-67指数、简化的MCL国际预后指数(sMIPI)> 5分.白细胞升高为预后不良因素,而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脾大、年龄、B症状及β2-MG对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 MCL恶性度高,预后差.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明显提高CR率、PFS率及OS率.
沈晶王晶石魏娜付丽黄达永王昭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预后
剔除CCR5基因供者小鼠细胞加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供者CCR5在经过强化预处理的骨髓移植动物模型受者体内的作用,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经过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小鼠接受异基因C57BL/6小鼠骨髓移植。根据回输的细胞不同分为4组:1)B6 CCR5 KO组,受者接受C57BL/6 CCR5-/-小鼠骨髓和脾脏细胞;2)B6 WT组,受者接受野生型C57BL/6小鼠骨髓和脾脏细胞;3)B6 CCR5 KO BMC组,受者只接受C57BL/6 CCR5-/-小鼠骨髓细胞;4)B6 WT BMC组,受者只接受野生型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结果与B6 WT组比较,B6 CCR5 KO组小鼠以更快的速度死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其受者体内的CD8+T细胞大量增生;T细胞恢复后产生更多的干扰素-γ(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细胞有丝分裂原刀豆素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促进T细胞增生。组织学检测提示移植剔除CCR5基因受者细胞的小鼠肾脏出现病理损伤,肝脏存在更为严重的病理变化。结论剔除CCR5基因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使GVHD发病率增加,供者CD8+T细胞在受者体内增生加重肝肾损害。提示CCR5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起着重要作用。
王昭付丽黄达永William J Murphy
关键词:CCR5移植物抗宿主疾病CD8^+T细胞
利妥昔单抗治疗相关的间质性肺炎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引起的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14例,其中有症状的IP患者5例,回顾性分析5例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后的IP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干咳、劳累性呼吸困难和发热,其他不常见和非特异性的症状包括疲劳、气喘、咯血、皮疹和胸痛。部分患者在诊断时是无症状的,通过CT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测到间质性肺病,肺功能提示中重度弥散功能降低,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严重者可表现为Ⅰ型呼吸衰竭。影像学典型表现为局限或双肺的磨玻璃影,少数也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结节影。经酌情停用利妥昔单抗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结论含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可导致IP的发生,可能与细胞因子释放、免疫力降低及真菌或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相关,治疗上根据临床指标和影像学资料经验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卡氏肺孢子虫或抗真菌治疗,效果显著。
沈晶黄达永魏娜王晶石杨凌志王昭
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间质性肺炎
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策略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和用药选择。方法同顾性分析23例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预防用药方案和效果。结果 23例患者巾22例选择了预防性抗HBV药物,其中1例因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死亡,其余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治疗过程中ALT升高6例,其中1例换用恩替卡韦、5例继续应用拉米夫定ALT渐降至正常。化疗前HBV-DNA阳性的15例患者,其中5例至化疗结束始终阳性,10例化疗1~3个月转为阴性;化疗前HBV-DNA阴性的8例患者,其中4例至化疗结束始终阴性,4例出现HBV-DNA复制。结论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在化疗的同时预防性选择抗病毒药物非常必要。对于初始选用拉米夫定的患者,如果HBV-DNA为阴性或者服药后在3个月内得到良好应答,可继续服用,但要密切进行监测HBV-DNA和ALT变化。如果患者条件允许,初始治疗即服用恩替卡韦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刘松涛付丽王昭崔华杨凌志王婷婷黄达永
关键词:淋巴瘤乙肝病毒化疗
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比较分析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D HSCT)治疗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我科2009年 8月~2014年8月采用HID HSCT治疗的成年HLH 患者20例(HLH组)与AML患者 21例(AML组)的临床资料,HLH组接受全身放疗(TBI)/依托泊苷(VP-16)/环磷酰胺(Cy)或马利兰(Bu)/VP-16/Cy预处理,AML组接受改良Bu/Cy预处理,干细胞来源均为外周血干细胞,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 HLH组的混合嵌合发生率、EB病毒(EBV)复燃发生率均高于A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和P=0.012),两组均无植入失败病例.HLH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2年总生存(OS)率为(60.0±11.0)%;AML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2年OS率为(71.4±9.9)%.HLH组移植后100天内死亡率明显高于AML组(25.0%比 4.8%,P=0.045).结论 与成年AML患者相比,采用HID HSCT治疗HLH患者的混合嵌合发生率、EBV复燃发生率和移植早期相关死亡率均明显增高,临床需要严格把握移植窗口期、逐步降低预处理毒性和早期监测嵌合状态.
付丽魏娜王晶石吴林黄达永王昭
关键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被引量:1
2002年
黄达永宋文秀杨文钰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病例报告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4 mg.kg-1.d-1)治疗获得性HPS患者14例。结果 14例获得性HPS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100%)、血清铁蛋白升高(85.7%)、高三酰甘油血症(78.6%)、肝脾肿大(71.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71.4%)、淋巴结肿大(64.3%)、直接胆红素升高(64.3%)、贫血(51.7%)、乳酸脱氢酶升高(57.1%)、中性粒细胞减少(50.0%)和血小板减少(50.0%)。14例患者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6例(42.9%);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较前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6例(42.9%);死于疾病进展2例(14.2%)。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获得性HPS可能具有较好疗效。
杨凌志王晶石王欢黄达永付丽王昭
MDS危险分层进展对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及教学思路的提示被引量:1
2015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预后相差很大。目前主张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来决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MDS的预后分层进展很快,从以形态学为主的预后系统到形态学、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危险分层。从MDS危险分层的进展可以透视出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教学思路的变迁。
王昭黄达永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病教学思路
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EB病毒相关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六例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观察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EB病毒相关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接受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EBV-HLH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后确诊为淋巴瘤相关及原发性HLH患者未纳入分析。结果6例EBV-HLH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61岁,中位年龄27.5岁(21~60岁)。2例初治EBV-HLH患者治疗后2周达到部分缓解,但均在4周内复发;4例复发EBV-HLH患者均未缓解。6例EBV.HLH患者最终均因原发病进展、合并出血或感染等死亡。利妥昔单抗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2周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铁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和EBV-DNA共9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EBV-HLH的疗效不及既往研究结果,有待于前瞻性大规模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EBV-HLH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王晶石魏娜王旖旎张嘉吴林付丽黄达永沈晶王昭
关键词: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利妥昔单抗EB病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