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金銮

作品数:44 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产仔
  • 14篇产仔数
  • 12篇多态
  • 12篇多态性
  • 12篇基因
  • 7篇母猪
  • 7篇繁殖
  • 6篇关联性分析
  • 6篇繁殖性
  • 5篇仔猪
  • 4篇胚胎附植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繁殖性状
  • 4篇RFLP
  • 3篇断奶
  • 3篇遗传参数估计
  • 3篇植期
  • 3篇猪种
  • 3篇PCR
  • 2篇调控区

机构

  • 44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北京养猪育种...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石家庄市牧工...
  • 2篇环山集团有限...
  • 1篇北京市畜牧兽...
  • 1篇北京华都肉鸡...
  • 1篇安徽浩翔农牧...
  • 1篇武汉天种畜牧...
  • 1篇北京市畜牧总...

作者

  • 44篇傅金銮
  • 39篇王爱国
  • 10篇叶健
  • 7篇付言峰
  • 4篇闫学军
  • 3篇刘剑锋
  • 3篇任守文
  • 3篇姜天团
  • 3篇王学敏
  • 3篇方晓敏
  • 3篇李兰
  • 3篇李碧侠
  • 3篇陈晓
  • 3篇周磊
  • 2篇张蕾
  • 2篇吴珍芳
  • 2篇张鑫
  • 2篇刘德武
  • 2篇李京励
  • 2篇陈敏惠

传媒

  • 24篇中国畜牧杂志
  • 4篇猪业科学
  • 3篇养猪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遗传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猪业科技...
  • 1篇中国地方猪种...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仔猪的微环境温度调控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仔猪从出生到断奶在不同条件下微环境温度调控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仔猪保温首先是保护肚子不受凉,其次是避风,避风比被照射更重要;仔猪微环境温度控制与其日龄、健康状况、密度和热源功率及其与猪只距离、风速、风量、取暖模式等有关,红外线灯取暖由于操作简单、调控幅度大、可控性强成为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的温控措施;猪只出生后随着日龄的增长对环境温度的依赖性逐渐减弱,最适宜温度范围因自身温度调节机能而变化。
李爱赟傅金銮宋海燕王爱国赵辉张兴凯
关键词:仔猪微环境温度调控
输精时间、配种后转群时间和哺乳期长短对母猪年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研究母猪输精时间对受胎率的影响、配种后转群时间对分娩率和产仔数的影响以及哺乳期长短对非生产天数的影响,本研究分别进行了3次试验。试验一选取160头发情母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发情后12、24、36 h和48 h输精;试验二选取60头配种后的母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配种后7 d和35 d转至妊娠舍;试验三选取56头母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14、21 d和28 d时断奶。结果显示:发情后24 h输精的母猪受胎率最高;母猪在配种后35 d转至妊娠舍分娩率和总产仔数最高;哺乳期为21 d母猪非生产天数最低。
孟凡伟傅金銮叶健王爱国
关键词:输精转群哺乳期年生产力
猪ITGB1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本研究以643头母猪为实验材料,利用CRS-RFLP技术对猪ITGB1基因第14外显子C42241T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将基因多态性与猪的产仔数进行关联分析,旨在探讨该多态位点能否作为猪产仔数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结果表明:42241多态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长白猪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影响不显著;对于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TNB和NBA差异显著(P<0.05),其效应为TT>TC>CC,且TT型个体具有较高的产仔数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导致的。因此,42241位点TT基因型可作为大白猪和杜洛克猪TNB和NBA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郭良勇闫学军王爱国傅金銮
关键词:多态性产仔数母猪
电子母猪群养系统下母猪妊娠期体表损伤以及行为学的研究
2016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在电子母猪群养系统(ESF)下,母猪体表健康和福利状况的变化。试验选取河南某公司种猪场(1场)和安徽某公司种猪场(2场)ESF系统下饲养的妊娠期母猪为研究对象。试验一分别对1场大白猪和长白猪不同胎次和不同妊娠期35、56、87 d和100 d母猪头部、肩部、背部、两侧、臀部、尾巴和阴部7个部位进行损伤程度评分;试验二通过对1场和2场猪群活动情况的观察,包括躺卧/犬坐、站立/走动、等待进入饲喂站和正常活动(采食/饮水/排泄),记录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母猪头数。试验结果表明电子母猪群养设备下猪群结构稳定后,体表健康状况和福利处于较好水平,且随妊娠天数逐渐减小,对于猪只的动物福利有一定的提高,肩部、两侧和头部,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随着妊娠天数增加,头部、肩部、两侧、背部、臀部、尾部,损伤程度评分逐渐降低;阴户先降低,再升高。此外,1~4胎,随胎次的增加,刚转入时胎次高的体表损伤程度评分较低。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早上5点开始饲喂对母猪影响最小。
涂金敏叶健傅金銮王爱国
关键词:体表损伤行为学
猪PGRMC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本研究以大白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混池测序鉴定PGRMC2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位点(SNPs),以分析该基因启动子区突变前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Cp G岛的变化。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核心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结合及Cp G岛。结果表明:在220头大白猪个体中,检测到PGRMC2基因启动子区存在2个SNP位点,分别为C-1283 T和T-372 C。且这2个SNP均导致PGRMC2基因的转录因子结合发生改变。C-1283 T突变导致1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消失(即ASP-CYP21);T-372C突变导致1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消失(AP-1-DNA_polyme),9个新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产生(E1A-BS5、Trex/MEF3compo、E-box CS、Myo D-MCK-right、NFkappa E1site、NF-mu-E1CS、kappa-E2CS1、lambda5-site F、m TDT-site F等)。由此,推测SNPs可能对PGRMC2基因表达调控发挥重要作用。
金娉婷王爱国刘莉莉叶健蒋尧王晓梅张士媛傅金銮
关键词:SNP基因表达产仔数
apoE基因对大白猪和长白猪产仔数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根据载脂蛋白E(apoE)基因在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设计了8对引物,采用PCR-SSCP的方法在1个大白猪和长白猪群体中对apoE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序列及部分5′-调控区的序列进行SNP检测。结果表明:在外显子3发现了1个T1826C突变,在5′-调控区-512^-544位置处发现33 bp长度的片段缺失。对这2个突变位点与产仔数进行了关联分析,表明该SNP和缺失突变的基因型效应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影响均不显著(P>0.05)。
房文宁卢靖孙恬妍昕傅金銮王爱国
关键词:APOE基因产仔数SNP
电子母猪群养系统下母猪妊娠期体表损伤以及行为学的研究
引言动物福利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关注的问题。2003年,欧盟通过《饲养动物福利法规》,规定2013年1月1日起母猪和青年母猪除了预产期的前7d和哺乳期间外都应群养。有研究表明,改善猪的福利可以大大降低动物的应激,提高...
涂金敏傅金銮叶健王爱国
文献传递
试论中国猪种分类演变和国内黑猪发展回顾及展望
2015年
品种是指具有共同祖先和相似外形并可稳定遗传的一群动物或植物,特别是指经驯化有别于野生型的种群,或指经人工选择发展并由人工控制繁殖以维持的种群[1]。
张鑫张婷王爱国傅金銮
关键词:黑猪猪种
济宁地区猪种的起源及演变考证
<正>品种是指具有共同祖先和相似外形的一群动物或植物,特别是指经驯化有别于野生型的种群,或指经人工选择发展并由人工控制繁殖以维持的种群[1]。猪的品种是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人工选择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来源、相似并...
张鑫傅金銮王爱国
关键词:猪种历史演变
文献传递
猪IL-6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与产仔数的关联性分析
在养猪生产中,胚胎附植时期的胚胎死亡占全部胚胎死亡的60%以上,因此此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对猪产仔数起着很大的影响。白细胞介素6(IL-6)是由活化的单核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
杨璐傅金銮付言峰王爱国
关键词:多态性产仔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