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宏斌

作品数:16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关节
  • 6篇疼痛
  • 6篇颌关节
  • 6篇颞下
  • 6篇颞下颌
  • 6篇颞下颌关节
  • 6篇颞下颌关节紊...
  • 6篇颞下颌关节紊...
  • 6篇紊乱病
  • 6篇下颌
  • 6篇下颌关节
  • 6篇关节紊乱
  • 3篇缺血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2篇短段型
  • 2篇直肠
  • 2篇术后
  • 2篇体外冲击波
  • 2篇临床疗效

机构

  • 1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华北石油管理...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儿童医...
  • 2篇石家庄市教育...

作者

  • 16篇周宏斌
  • 12篇倪广晓
  • 11篇王璞
  • 5篇韦丽宾
  • 4篇孟然
  • 4篇孙伟力
  • 2篇赵雪然
  • 2篇刘晖
  • 2篇王亚利
  • 2篇张少嘉
  • 2篇王晓青
  • 1篇牛彦平
  • 1篇韩娟
  • 1篇高岚
  • 1篇廉云敏

传媒

  • 5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中国肛肠病杂...
  • 2篇河北中医药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和血生络方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43
2020年
目的:研究和血生络方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及治疗组(49例)。2组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及其相应常规治疗,治疗组增加和血生络方口服,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相对数量。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记录不良反应及再次脑卒中发病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FMA、BBS、MBI评分均出现显著升高;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安全性评价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VEGF、BDNF、SDF-1α、EPCs水平均出现显著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血生络方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和血生络方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外周血VEGF、BDNF、SDF-1α、EPCs表达有关。
倪广晓韩娟王亚利孙伟力周宏斌王璞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痿痹偏瘫瘀血阻络康复训练
直肠壶腹成型术对低位直肠癌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
2018年
为探讨直肠壶腹成型术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将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结肠断端与直肠端端吻合术,研究组行直肠壶腹成型术即直肠壶腹再造术,用再造的直肠壶腹与直肠残端吻合。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肛门对大便的控制能力,评价指标包括排便次数、恢复时间等。术后均随访观察2年。结果显示,对照组肛门控制排便能力的恢复时间平均为19.59个月,而研究组即直肠壶腹成型组,恢复正常肛门控制排便能力的时间是6个月,恢复的平均时间为4.79个月。2组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直肠壶腹成型术可显著促进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控便、排便功能,加快恢复速度,缩短恢复时间。
孙金锁周宏斌刘晖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肛门功能
基于颈部核心稳定训练的康复模式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颈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TMD诊断标准的患者212例,年龄18~60周岁,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6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颞下颌关节手法治疗,治疗组给予超短波+颞下颌关节手法治疗+颈部核心稳定训练。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时评估所有患者的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PRS)、最大张口度(MMO)及颞下颌功能限制量表(JFLS),在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记录所有患者的总体症状改变等级评分(GRCS)。结果 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NP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JFL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及M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CS评分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颈部核心稳定性训练为基础治疗模式能够早期缓解TMD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及最大张口度,患者满意度高,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王璞韦丽宾张少嘉周宏斌段春巧倪广晓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颈部
EPO通过AMPK-KLF2信号通路调节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Kruppel样转录因子2(AMPK-KLF2)信号通路调节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MCAO)组和MCAO+EPO处理组,每组20只。采用改良ZeaLonga法制备小鼠MCAO模型,MCAO+EPO处理组小鼠在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入EPO(5000 IU/kg),术后隔天注射1次。记录小鼠的死亡数量及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脑缺血后第7天,提取脑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AMPK、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KLF2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结果:与MCAO组相比,MCAO+EPO组小鼠生存率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1)。与Sham组相比,MCAO组小鼠脑组织中EPO、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VEGF、KDR、AMPK、KLF2和e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与MCAO组相比,MCAO+EPO处理组小鼠脑组织中EPO、VEGF、KDR、AMPK、KLF2和eNOS蛋白含量明显增高,HIF-1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EPO能够通过激活AMPK-KLF2信号通路,促进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参与调控HIF-1α和eNOS蛋白表达,从而在脑缺血后促进血管新生。
倪广晓王璞段春巧孟然周宏斌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AMPK血管新生
和血生络方对缺血性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探讨和血生络方对缺血性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HX组和HX+k252a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诱导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Sham组除外),HX组和HX+k252a组灌胃给予和血生络方药液,每日1次,持续14d,Sham组和MCAO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缺血大鼠的脑梗死体积;采用网屏实验评价大鼠的前肢肌力和Ludmila Belayev 12分评分法评价大鼠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rdU+/Nestin+细胞在侧脑室室下区(SVZ)的表达;qRT-PCR法检测SVZ中Nestin、BDNF及TrkB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VZ中Nestin、BDNF及Trk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MCAO组比较,在PMD3和PMD7,HX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在PMD7和PMD14,HX组大鼠的前肢肌力显著增强(P<0.05),PMD3、PMD7和PMD14,HX组大鼠的感觉运动整合能力显著增强;SVZ中BrdU+/Nestin+细胞表达显著增多(P<0.05),Nestin、BDNF、Trk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HX+k252a组比较,HX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HX组大鼠的前肢肌力和感觉运动整合能力显著增强(P<0.05);SVZ中BrdU+/Nestin+细胞表达显著增多(P<0.05),Nestin、BDNF、Trk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和血生络方能够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这可能与上调BDNF-TrkB信号通路的表达,促进SVZ神经干细胞增殖有关。
倪广晓段春巧周宏斌孟然王晓青王璞
关键词:神经发生
放散状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比较放散状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Ⅰ类患者60例,年龄18~60周岁,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聚焦组和放散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疗法(超短波+手法治疗),聚焦组给予聚焦状冲击波治疗及常规物理疗法,放散组给予放散状冲击波治疗及常规物理疗法。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Fricton′s craniomandibular index,CM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放散组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DI)、CMI和VAS评分从治疗前至治疗后3个月有较大幅度降低,其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散组PI从治疗前至治疗后3个月降低明显,其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TMDⅠ类方面,相对于聚焦状冲击波,放散状冲击波能够早期改善关节功能和缓解疼痛,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王璞倪广晓韩晓勇周宏斌孙伟力廉云敏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体外冲击波
颈部核心稳定训练联合稳定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颈部核心稳定训练联合稳定咬合板治疗TMD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TMD诊断标准的患者212例,年龄18~60周岁,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理疗+颈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佩戴稳定咬合板。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时评估所有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张口度(MMO)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在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记录所有患者的总体症状改变等级评分(GRCS)。结果组间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Fricton指数、MMO、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Fricton指数、VAS评分、MMO、N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CS评分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核心稳定训练联合稳定咬合板治疗能够更好的缓解TMD疼痛,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开口度。
王璞韦丽宾高岚刘辉明周宏斌倪广晓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
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其压痛阈值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52例TMD患者(观察组)和107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做为研究对象,用手持式压力测力计记录两组受试者颞下颌关节、颞肌前束和咬肌的压痛阈值。应用TaqMan qRT-PCR方法测定TNF-α-308 DNA滴度,分析TNF-α-308不同基因型与TMD发病的相关性以及TNF-α-308不同基因型与TMD患者颞下颌关节、颞肌前束和咬肌的压痛阈值的相关性。结果TNF-α-308位点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GA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P<0.05)。2组受试者TNF-α-308位点GA、AA、GA+AA基因型、A等位基因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2.873(1.256~6.569)、1.616(0.4804~5.435)、2.454(1.212~4.698)和1.427(0.779~2.612)。TNF-α-308位点A等位基因(GA+AA)与TMD呈正相关(P<0.05)。不同基因类型TMD患者的压痛阈值测定结果显示,AA基因型的TMD患者,颞下颌关节、颞肌前束及咬肌疼痛敏感性显著降低(P<0.05)。GG基因型与A等位基因携带者(GA/GA+AA)相比较,颞下颌关节、颞肌前束及咬肌压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是TMD患病的相关因素,A等位基因能够显著降低颞下颌关节、颞肌前束及咬肌疼痛敏感性。
王璞韦丽宾周宏斌段春巧倪广晓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肿瘤坏死因子多态性疼痛
放散状冲击波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放散状冲击波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取TMDⅠ类患者60例,随机法分为经皮神经电刺激组、放散状冲击波组和联合治疗组。经皮神经电刺激组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手法治疗,放散组给予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手法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手法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记录所有患者的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VAS评分及开口度,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PI、CMI和VAS评分从治疗前至治疗后有较大幅度降低,3组治疗后PI、CMI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从治疗前至治疗后呈现较小幅度降低,3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开口度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3组开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散状冲击波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能够早期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王璞韦丽宾倪广晓周宏斌段春巧孙伟力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疼痛体外冲击波
探讨经会阴、非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短段型巨结肠症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经会阴实施肛门内括约肌和商肠末端肌层切开术治疗小儿短段、超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1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与协作医院,共计对68例术前诊断为小儿短段、超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病例,分别实施了非开腹手术,即经会阴切口施行肛门内括约肌和直肠末端肌层切开手术,对其适应证、具体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结果术中及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非短段型巨结肠者7例,术后巨结肠症复发,改为开腹手术;其余61例(54例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短段、超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7例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短者2年,长者6年,巨结肠症均未见复发。结论经会阴实施肛门内括约肌及直肠未端肌层切开手术,治疗小儿短段型、超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方法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免开腹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实践并推广应用。
孙金锁付焕明赵雪然周宏斌
关键词:巨结肠直肠括约肌会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