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广晓
- 作品数:25 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研颈椎牵旋试验在颈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自研"牵旋试验"在颈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颈性眩晕的患者1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非颈性眩晕患者150例为对照组。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根据牵旋试验检查前后所得评分(仅包括躯体及功能项)改善情况判定诊断结果,并与常规诊断标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同时记录牵旋试验灵敏度、特异度、似然比(LR)、约登指数(Youden’index)。结果 1颈椎牵旋试验与常规诊断标准呈正相关(r=0.64,P<0.05);2颈椎牵旋试验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94%,阳性似然比为16,阴性LR为0.04,约登指数为0.90。结论 1自研颈椎"牵旋试验"在颈性眩晕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2自研颈椎"牵旋试验"作为颈性眩晕的一种诊断及鉴别诊断试验,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牛彦平倪广晓刘畅姜建勇孙伟力孟然
- 关键词:颈性眩晕灵敏度特异性
- 和血生络方对缺血性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探讨和血生络方对缺血性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HX组和HX+k252a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诱导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Sham组除外),HX组和HX+k252a组灌胃给予和血生络方药液,每日1次,持续14d,Sham组和MCAO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缺血大鼠的脑梗死体积;采用网屏实验评价大鼠的前肢肌力和Ludmila Belayev 12分评分法评价大鼠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rdU+/Nestin+细胞在侧脑室室下区(SVZ)的表达;qRT-PCR法检测SVZ中Nestin、BDNF及TrkB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VZ中Nestin、BDNF及Trk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MCAO组比较,在PMD3和PMD7,HX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在PMD7和PMD14,HX组大鼠的前肢肌力显著增强(P<0.05),PMD3、PMD7和PMD14,HX组大鼠的感觉运动整合能力显著增强;SVZ中BrdU+/Nestin+细胞表达显著增多(P<0.05),Nestin、BDNF、Trk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HX+k252a组比较,HX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HX组大鼠的前肢肌力和感觉运动整合能力显著增强(P<0.05);SVZ中BrdU+/Nestin+细胞表达显著增多(P<0.05),Nestin、BDNF、TrkB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和血生络方能够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这可能与上调BDNF-TrkB信号通路的表达,促进SVZ神经干细胞增殖有关。
- 倪广晓段春巧周宏斌孟然王晓青王璞
- 关键词:神经发生
- 基于BDNF-Trk B信号通路探讨和血生络方对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基于BDNF-Trk B信号通路探讨和血生络方对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生络方组和和血生络方+抑制剂组,采用改良Zea-Longa大脑中动脉缺血造模方法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和血生络方组与和血生络方+抑制剂组给予和血生络方浓缩液灌胃给药18.9 mg/(kg·d),持续1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采用水迷宫试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rd U+/Nestin+细胞和Brd U+/DCX+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的表达;RT-PCR法检测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中Nestin、DCX、BDNF及Trk B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中Nestin、DCX、BDNF及Trk B的蛋白表达。结果:水迷宫实验显示,与模型组和和血生络方+抑制剂组比较,和血生络方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PMD3、PMD7和PMD14,与模型组、和血生络方+抑制剂组比较,和血生络方组显著增加了Brd U+/Nestin+细胞和Brd U+/DCX+细胞在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的表达(P<0.05)。RT-PCR结果表明,在PMD3、PMD7和PMD14,与模型组、和血生络方+抑制剂组相比,和血生络方组MCAO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Nestin、DCX、BDNF及Trk B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出与RT-PCR结果相似的趋势。结论:和血生络方能够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和空间定位能力,其作用机制与通过上调BDNF-Trk B信号通路促进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神经再生有关。
- 倪广晓段春巧周宏斌孟然王晓青王璞
- 关键词:神经再生水迷宫
- 和血生络方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43
- 2020年
- 目的:研究和血生络方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及治疗组(49例)。2组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及其相应常规治疗,治疗组增加和血生络方口服,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相对数量。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记录不良反应及再次脑卒中发病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FMA、BBS、MBI评分均出现显著升高;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安全性评价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VEGF、BDNF、SDF-1α、EPCs水平均出现显著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血生络方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和血生络方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外周血VEGF、BDNF、SDF-1α、EPCs表达有关。
- 倪广晓韩娟王亚利孙伟力周宏斌王璞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痿痹偏瘫瘀血阻络康复训练
- 渐进式抗阻训练治疗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渐进式抗阻训练(PRE)对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及骨科就诊的女性KOA患者92例,年龄40~70岁,平均(55±11)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给予渐进式抗阻训练(PRE)和膝关节松动术,对照组给予膝关节松动术。由一位未参与本项目的康复师在初诊、治疗后6 w及12 w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WOMAC)、健康调查简表(SF-36)。治疗结束后应用李科特5级量表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44例患者获得随访,对照组4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6.7%,随访时间均为12 w。两组术后6 w和12 w VAS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6 w:(6.0±1.8)分,12 w:(4.4±3.0)分;对照组:6 w:(7.0±1.5)分,12 w:(6.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w:t=-2.573,P=0.022,12 w:t=-2.721,P=0.001);两组术后6 w和12 w WOMAC评分结果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6 w:(40±14)分,12 w:(31±14)分;对照组:6 w:(24±17)分,12 w:(38±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w:t=0.001,P=0.017,12 w:t=-4.263,P=0.001);两组12 w 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定结果比较,试验组在生理功能和生理职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理功能:试验组:(50±22)分,对照组:(32±17)分,t=-3.601,P<0.001;生理职能:试验组:(48±40)分,对照组:(22±17)分,t=-2.093,P=0.001]。两组12 w 1 RM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伸膝:(11.1±4.9)RM,屈膝:(8.6±2.7)RM;对照组:伸膝:(6.9±4.2)RM,屈膝:(6.3±2.4)R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伸膝:t=-2.571,P=0.001;屈膝:t=-4.882,P<0.001)。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97,P<0.05)。结论渐进式抗阻训练相对于传统康复训练,更有助于改善女性KOA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稳定性,同时减轻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倪广晓韩晓勇周鸿斌罗志飞岳崴牛彦平
- 关键词:疼痛生活质量
- 微小RNA-199a-5p保护大鼠脑缺血后血-脑屏障完整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99a-5p保护脑缺血后血-脑屏障(BBB)完整性的机制。方法通过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CAO+miR-199a-5p组和MCAO+miR-199a-5p阴性对照组,每组12只。应用Ludmila Belayev 12分评分法评估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采用Evans蓝染色检测脑缺血后BBB的完整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缺血后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claudin-5、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2(PIK3R2)、p-Akt、Ak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的蛋白表达;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脑缺血半暗带、梗死区miR-199a-5p、claudin-5及VEGF-A表达水平。结果MiR-199a-5p mimic干预增强MCAO大鼠本体感觉和运动能力。MiR-199a-5p降低脑缺血后PIK3R2的表达,激活Akt信号通路,并增加缺血半暗带中claudin-5和VEGF-A的表达。此外,miR-199a-5p减轻了脑缺血后的炎症。MiR-199a-5p降低脑缺血后BBB渗透性,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结论MiR-199a-5p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后PIK3R2的表达,激活Akt信号通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对BBB的破坏。
- 倪广晓段春巧寇璐璐孟然王晓青王璞
- 关键词:血-脑屏障CLAUDIN-5AKT信号通路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BM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成像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67例踝关节BME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数据、药物和手术治疗史、预后及门诊随访资料。门诊随访内容: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应用3.0 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包括T1和T2加权像,并记录距骨骨髓水肿面积。结果患者均接受了非手术治疗,29例患者接受了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理因子治疗,保护性负重;18例患者接受了中药熏蒸、关节松动术、带或不带支具的部分负重;20例患者先后接受上述两种治疗。经过治疗后,61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保守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4个月。患者随访不同时间点VAS、AOFAS评分和距骨骨髓水肿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OFAS评分优良率为92.5%(62/67)。患者初诊MRI表现:T2加权像为弥漫性、不规则增强信号,T1加权像为边界不清的低信号区。63例患者MRI水肿消退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一致。踝关节BMES受累骨骼2~6块。结论踝关节BMES MRI成像特点为T1加权像变量区域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不规则的弥漫性高信号。患者MRI显示距骨均有骨髓水肿表现,受累踝关节骨骼至少为2块。此外,多数患者MRI改变与临床症状一致。
- 倪广晓韩娟赵巧艳岳崴姜建勇牛彦平
- 关键词:骨髓水肿踝关节磁共振成像
- 基于颈部核心稳定训练的康复模式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颈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TMD诊断标准的患者212例,年龄18~60周岁,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6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颞下颌关节手法治疗,治疗组给予超短波+颞下颌关节手法治疗+颈部核心稳定训练。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时评估所有患者的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PRS)、最大张口度(MMO)及颞下颌功能限制量表(JFLS),在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记录所有患者的总体症状改变等级评分(GRCS)。结果 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NP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JFL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及M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CS评分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颈部核心稳定性训练为基础治疗模式能够早期缓解TMD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及最大张口度,患者满意度高,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 王璞韦丽宾张少嘉周宏斌段春巧倪广晓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颈部
- EPO通过AMPK-KLF2信号通路调节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Kruppel样转录因子2(AMPK-KLF2)信号通路调节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MCAO)组和MCAO+EPO处理组,每组20只。采用改良ZeaLonga法制备小鼠MCAO模型,MCAO+EPO处理组小鼠在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入EPO(5000 IU/kg),术后隔天注射1次。记录小鼠的死亡数量及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脑缺血后第7天,提取脑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AMPK、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KLF2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结果:与MCAO组相比,MCAO+EPO组小鼠生存率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1)。与Sham组相比,MCAO组小鼠脑组织中EPO、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VEGF、KDR、AMPK、KLF2和e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与MCAO组相比,MCAO+EPO处理组小鼠脑组织中EPO、VEGF、KDR、AMPK、KLF2和eNOS蛋白含量明显增高,HIF-1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EPO能够通过激活AMPK-KLF2信号通路,促进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参与调控HIF-1α和eNOS蛋白表达,从而在脑缺血后促进血管新生。
- 倪广晓王璞段春巧孟然周宏斌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AMPK血管新生
- CCNB1基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人正常口腔上皮细胞系HOK和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15、SCC-4、Cal-27中CCNB1基因的表达量,将CCNB1 siRNA(si-CCNB1)和阴性对照(si-NC)转染至SCC-15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Control),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CC-15细胞中CCNB1的表达,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沉默CCNB1对SCC-1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MP-2、MMP-9、PI3K、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CCNB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P<0.05),si-NC组SCC-15细胞中CCN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Contro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i-CCNB1组中CCN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si-NC组和Control组(P<0.05),si-NC组SCC-1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及MMP-2、MMP-9、PI3K、Akt、p-Akt蛋白表达与Contro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i-CCNB1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及MMP-2、MMP-9、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si-NC组和Control组(P<0.05),两组间Akt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CNB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沉默CCNB1基因能够抑制人口腔鳞癌SCC-1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王璞韦丽宾倪广晓
- 关键词:PI3K/AKT信号通路口腔鳞癌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