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国强
- 作品数:28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氦气涡轮一维特性预估方法研究
- 2022年
- 为探究以氦气作为闭式布雷顿循环动力系统工质的涡轮特性,基于氦气与空气的物性差异对损失模型进行修正,绘制涡轮特性曲线,构建一种特殊工质轴流透平一维特性快速预估方法,并通过三维仿真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对损失模型进行修正后,一维预估得到的特性参数更加接近CFD计算结果;在设计点工况下,总温比的误差由0.53%降为0.42%,等熵效率的误差由7.8%降为0.23%;在非设计工况(50%,70%,100%设计转速)下,特性预估结果也较为准确。该方法可实现氦气涡轮特性快速预估,减少计算量。
- 徐克文李焦宇季杰岳国强
- 沟槽平板颗粒沉积特性和气膜冷却性能被引量:2
- 2021年
- 通过将平板上的气膜冷却孔嵌入横向沟槽中,探究沟槽深度对平板颗粒沉积分布和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槽结构的存在改善了平板表面的颗粒沉积情况和气膜冷却性能,并将一定颗粒阻隔在沟槽内部。在同一吹风比下,沟槽深度的增加使得整体的颗粒碰撞效率增大。在吹风比较小时,3种沟槽深度的结构减小了平板颗粒的沉积和捕获,并改善了冷却孔下游气膜冷却效率。但在大吹风比下,不同沟槽深度改善颗粒沉积分布和气膜冷却效率方面各有差异。对比不同沟槽深度结构在各个工况下的性能,沟槽深度为0.8倍孔径的结构在改善颗粒沉积分布的同时也能兼顾提升气膜冷却孔下游的气膜冷却效率。
- 游学磊岳国强王少良张路阳姜玉廷
- 关键词:沟槽气膜冷却效率
- 梳齿式蜂窝密封的封严特性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蜂窝密封技术是航天工业针对高温及高压差工况下开发出的高级密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但由于蜂窝密封结构的复杂性,其封严机理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际应用。基于CFD软件平台,选择RNGκ-ε湍流模型,对蜂窝、梳齿和梳齿式蜂窝的流动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进气压比的增大,梳齿、蜂窝和梳齿式蜂窝密封的泄漏量增大。对于同一进气压比,梳齿式蜂窝密封的泄漏量明显小于蜂窝和梳齿的密封泄漏量,梳齿密封的泄漏量最大;蜂窝与梳齿组合成梳齿式蜂窝密封后,改变了蜂窝与梳齿腔内的流场结构,更有效地降低了泄漏。
- 岳国强高杰郑群
- 关键词:蜂窝密封数值模拟
- 叶片前缘两相流冲击冷却的耦合数值模拟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更好地强化叶片前缘的换热,对叶片前缘进行两相流强化冲击冷却的耦合数值模拟研究。利用水滴/蒸汽冲击曲面冷却系统进行数值模拟程序的校核。在此基础上,利用欧拉-拉格朗日颗粒追踪方法对叶片前缘的两相流冲击冷却进行耦合数值研究。研究了水滴加湿量、水滴直径和水滴与壁面的作用边界条件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湿量从3%增加到8%时,最大的平均传热增强系数从1.671增加到4.913;水滴直径从5μm增加到20μm时,最大的平均传热增强系数从2.128降低到1.164;反弹和反弹+破碎边界条件预测的传热效果好于粘附和粘附+破碎边界条件。
- 姜玉廷郑群罗铭聪岳国强董平高杰
- 关键词:叶片前缘两相流
- 跨音速级压气机湿压缩数值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湿压缩技术是能够提高燃气轮机性能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文中采用CFX软件,选择k-湍流模型,利用安托万方程求蒸汽饱和压力,对跨音速一级NASAStage35进行进口加湿湿压缩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此跨音速压气机运行在靠近失速边界的一段范围内,湿压缩可使其性能提高,而对于靠近阻塞边界的一段范围内,湿压缩却降低了压气机各个性能参数;当压气机运行在设计工况时,在进口喷入较小颗粒尺寸的水滴可降低比压缩功、提高压比及流量并缩小激波后低能流动区域,而在进口喷入较大颗粒尺寸水滴却降低了压气机各性能参数,整个流场也并无改善。
- 罗铭聪郑群岳国强孙兰昕邓庆锋屈彬
- 关键词:湿压缩燃气轮机跨音速压气机数值模拟
- 大子午扩张变几何动力涡轮流场及损失特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针对四级大子午扩张变几何动力涡轮开展数值计算研究,描述可调静叶端部间隙泄漏涡的形成过程,研究可调静叶转动前后可调静叶级三维流场结构及其损失机理的变化情况,分析静叶可调对动力涡轮各级总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涡轮变几何引入了可调静叶端部部分间隙以及泄漏涡和通道涡的相互干扰,且泄漏涡涡核主要是由旋转轴后侧的泄漏流线组成;可调静叶转动不仅导致静叶自身出现攻角流动,还导致下游动叶前缘附近产生了大攻角分离流动,并且可调静叶关闭导致的动叶吸力侧大分离流动是由轮毂端壁附近分离泡螺旋向上运动产生,表现出强烈的三维特性,严重恶化变几何涡轮性能;可调静叶转动改变了静叶的喉部面积,导致涡轮级间焓降重新分配,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动力涡轮各级流动性能,整体上对可调静叶级的影响最为明显。
- 高杰郑群赵旭东岳国强王付凯
- 关键词:动力涡轮变几何泄漏流
- 跨声速涡轮平面叶栅实验与激波控制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开展了跨声速涡轮平面叶栅吹风实验,采用纹影技术捕捉静叶尾缘的激波现象并测量了流道中总压和静压分布。基于CFX软件,采用与实验相同的边界条件对实验叶栅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流场分布、激波损失分布、激波/尾迹和边界层干扰分布等。综合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叶片表面静压分布特点、叶栅出口周向总压分布特点及叶栅能量损失系数与出口马赫数的关系,发现激波损失在气动损失中占有很大比重。为了削弱激波强度以降低激波损失,通过控制叶型,使压力面负荷向尾缘移动,由此使得叶栅总压恢复系数增大0.003 6,能量损失系数降低0.185 8,总体激波损失减弱。
- 牛佳宝原泽张建张海岳国强
-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叶栅数值模拟
- 燃气轮机结构和强度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被引量:2
- 2019年
- 将CDIO理念应用于燃气轮机结构和强度课程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比CDIO模式提出的原则,找出目前我国相关工程课程设置中的不足和差距,重新调整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并优化教学方法,提出了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工程导论的教学,构造工程背景环境;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计划,强调一体化学习经验;开放工程实践场所,构造新型网络学习平台和虚拟实践平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工程教学能力;引入相应课程设计,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
- 董平岳国强张海李淑英姜玉廷高杰罗明聪
- 关键词:燃气轮机CDIO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 叶栅二次流旋涡结构与损失分析被引量:15
- 2007年
- 采用三维粘性程序对某型动力涡轮的第一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捕捉到了该涡轮级叶栅的内部流的流动细节,展示了涡轮叶栅端壁和型面流动及叶栅通道内的三维流动结构.通过对叶栅中的二次流现象和流动损失机理的分析,揭示了该涡轮级叶栅通道内二次流旋涡结构(马蹄涡、通道涡、壁角涡、尾迹涡、泄漏涡等)的演变过程,以及旋涡结构对损失分布的影响.
- 林奇燕郑群岳国强
- 关键词:二次流损失涡系结构动力涡轮数值模拟
- 冷气预旋诱导涡系重构气膜冷却机理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为了揭示不同进气腔配置诱导涡系重构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在圆柱形气膜孔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种不同冷气腔结构以产生不同的进气预旋气膜冷却流动结构,并对三种冷气腔在吹风比分别为0.5、1.0、1.5、2.0的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吹风比时,冷却气体出射动量小,三种进气方式的气膜冷却效率相当。随着吹风比的增加,进气预旋气膜冷却的优势逐渐显著。在吹风比为2.0时,原始进气冷却流体出射动量大且分布均匀,形成了强肾形涡,气膜冷却效率最低;第一种进气射流在孔上游形成一低动量区,该区域冷气与高温主流相互作用后绕开高动量区冷气射流后贴附壁面,在下游冷却效果明显;第二种进气冷却流体以单向旋涡的结构喷出,在下游形成一侧旋涡"压"着另一侧旋涡的流动形式,使被压旋涡中冷气更好地贴附壁面,射流侧向速度大,扩大了射流展向覆盖区域。相对于原始进气,第一种进气和第二种进气的平均绝热气膜效率,在吹风比为1.0时,分别提高了约10%和25%,在吹风比为1.5时,分别提高了约50%和550%。
- 岳国强姜玉廷向世建郑群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