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再蓉

作品数:25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大熊猫
  • 4篇免疫
  • 4篇肠炎
  • 4篇出血性
  • 3篇单胞菌
  • 3篇铜绿
  • 3篇铜绿假单胞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基因
  • 3篇假单胞菌
  • 3篇杆菌
  • 3篇病毒
  • 3篇出血性肠炎
  • 2篇乙肝
  • 2篇乙肝疫苗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疫苗
  • 2篇疫苗
  • 2篇致病

机构

  • 13篇华西医科大学
  • 12篇四川大学
  • 4篇四川省卫生防...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成都动物园
  • 2篇成都市动物园
  • 1篇西藏大学
  • 1篇四川养麝研究...
  • 1篇中国生物技术...

作者

  • 25篇张再蓉
  • 10篇贾文祥
  • 7篇曾蔚
  • 4篇顾淑君
  • 4篇刘莉
  • 4篇秦光明
  • 4篇马巨辉
  • 4篇雷蕾
  • 3篇杜宝中
  • 3篇柯红
  • 3篇张传彬
  • 3篇钟顺隆
  • 3篇高巽坤
  • 3篇陈立礼
  • 3篇赵波
  • 3篇程曦
  • 2篇杨光
  • 2篇杨维青
  • 2篇李绍昌
  • 2篇谢轶

传媒

  • 5篇四川动物
  • 3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1
  • 1篇199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服霍乱微球疫苗的制备及其靶向分布被引量:5
1999年
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包封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Inaba569B株的外膜蛋白后,制备成口服高分子霍乱微球疫苗。微球粒径<5μm,微球中外膜蛋白有效包封率为15.3%。动物口服微球后,微球主要分布在体内肝。
张文彬贾文祥贾文祥张再蓉刘聪邓先模张再蓉熊成东刘莉刘莉
关键词:外膜蛋白靶向分布
PELA微球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4
2000年
将疫苗包裹在可生物降解的微球中 ,是一种极有潜力的新型疫苗载体系统 .用聚 -DL-乳酸 -聚乙二醇共聚物 ( PEL A)为材料 ,包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HBs Ag) ,制成缓释微球疫苗 ,以皮下注射或口服的方式免疫 BAL B/c小鼠 ,研究其免疫原性 .同时以乙肝常规铝佐剂疫苗免疫两剂作为对照 .结果表明 ,皮下注射单剂微球疫苗后 ,在第 1 4周 ,小鼠血清 Ig G滴度可达到与铝佐剂疫苗组相当的水平 ,维持较高的滴度 ;此外 ,口服微球疫苗组诱导的血清 Ig G滴度较低 ,但其 SIg A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皮下注射微球疫苗组 ,可见 ,口服微球疫苗可诱导更高水平的粘膜抗体反应 .PELA微球作为疫苗载体系统是可行的 ,为研制新型疫苗提供了一条途径 .
吴晓蓉贾文祥刘莉张再蓉邝玉李孝红邓先模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免疫原性
三种药物对大熊猫出血性肠炎致病菌的MIC、MBC测定
1994年
三种药物对大熊猫出血性肠炎致病菌的MIC、MBC测定张传彬,高巽坤,顾淑君,张再蓉,李光汉,钟顺隆,张安居,余建秋,李绍昌,陈立礼,柯红,秦光明华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组成都61004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四川省卫生防疫站本文对13株侵...
张传彬高巽坤顾淑君张再蓉李光汉钟顺隆张安居余建秋李绍昌陈立礼柯红秦光明
关键词:致病菌MBCMIC侵袭性大肠杆菌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
全文增补中
三种药物对大熊猫出血性肠炎致病菌的MIC、MBC测定
1994年
三种药物对大熊猫出血性肠炎致病菌的MIC、MBC测定张传彬,高巽坤,顾淑君,张再蓉,李光汉,钟顺隆,张安居,余建秋,李绍昌,陈立礼,柯红,秦光明华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组成都61004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四川省卫生防疫站本文对13株侵...
张传彬高巽坤顾淑君张再蓉李光汉钟顺隆张安居余建秋李绍昌陈立礼柯红秦光明
关键词:出血性肠炎MBCMIC侵袭性大肠杆菌菌落形成单位
一株产气杆菌的毒素检查
1990年
从腹泻大熊猫肛拭子中分离的一株产气杆菌(E.aerogens)在遍通培养基中培养,用家兔皮肤血管透过因子(PF)测定法分别检查液体培养上清液与固体培养菌体内的毒素产生情况,发现一种组织毒性作用物质。作者认为这种物质可能是该菌的致病因子.
刁憬瑜高巽坤顾淑君张传彬张再蓉李光汉赵小苓田华剑陈立礼郑国英秦光明
关键词:克雷伯氏菌致病因子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研究——抗坏血酸对血浆凝血因子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抗坏血酸对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血浆时指示病毒灭活的效果 ,以及对部分凝血因子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PE法评价病毒的灭活效果 ,用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一期法判定FⅧ :C的凝血活性。结果 在单采人血浆中加入 1μmol·L-1亚甲蓝和 2 4 0 μmol·L-1抗坏血酸 ,再给以 4 0 0 0 0lx荧光强度照射 6 0min ,VSV滴度下降 >8lgTCID50 ·ml-1,并且纤维蛋白原和FⅧ :C的回收率分别为 83.5 5 %和 81.6 7% ,比常规亚甲蓝 /荧光光化学法显著提高 (P <0 .0 1) ,而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值在正常允许值范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值也接近正常允许值范围。加入抗坏血酸和色氨酸可灭活病毒 ,而甘露醇不能。结论 在亚甲蓝光化学法中 ,抗坏血酸不影响病毒的灭活 ,而且对部分凝血因子有保护作用。因此 ,抗坏血酸可以有效提高单份冷冻新鲜人血浆的质量。
蒋仁举贾文祥王泓陈琪曾蔚张再蓉马巨辉
关键词: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抗坏血酸血浆凝血因子
熊胆贝母止咳胶囊的体外抗病毒作用的实验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熊贝止咳胶囊是否具有体外抗病毒的作用。方法:按常规病毒体外试验,首先将熊贝止咳胶囊粉溶于Hank'S液,以二倍稀释法配制成1:20~1:2560浓度,分别加入狗肾传代细胞(MDCK)和Hela细胞培养板中,100μl·孔^-1,连续7日于3TC5%CO2孵箱中培养,逐日观察,测其对细胞无毒性作用的最大药物浓度。然后以100TC赋的流感病毒川属99和柯萨奇病毒(CVB3)分别加入MDCK和Hela细胞培养板中,分别吸附2.Oh和1.5h,去病毒液后,于MDCK细胞培养板孔中分别加入熊贝止咳胶囊最大无细胞毒性药物浓度稀释液,并以病毒唑1:20~1:20480作平行阳性对照。而在Hela细胞培养板中,分别加入无细胞毒性熊贝止咳胶囊1:80~1:640的药液,亦以病毒唑1:80~1:640作平行阳性对照。100μl·孔^-1,每浓度3孔,并设空白细胞和病毒对照,37℃5%CO2孵箱中培养,逐日观察细胞病变,当病毒对照组细胞出现约有75%以上细胞病变时终止试验,当细胞发生约50%细胞病变以上时,则判受试药物该浓度对该病毒无抑制作用。结果:测得熊贝止咳胶囊对MDCK和Hela细胞的无毒性浓度分别为1:2560和1:80;而病毒唑对两株细胞的无毒性浓度均为1:20。实验显示熊贝止咳胶囊1:2560-1:20480的各种浓度对流感病毒川属99无抑制作用;1:80~1:640的浓度对CVB3无抑制作用。结论:熊贝止咳胶囊对MDCK和Hela细胞的无毒性浓度以下各浓度,对流感病毒川属99和CVB3在体外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杨光李碗宜包旭张再蓉贺英菊龚其美
关键词:病毒利巴韦林
溶原性噬菌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3094)溶原性噬菌体Ppa3094对该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建立PA3094及PA3094-L(带前噬菌体Ppa3094的溶原性菌株)两株菌的体外生物被膜模型;MTT法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两株菌的生物被膜活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两株菌在培养不同时间点藻酸盐合成基因algC、algD的表达量。结果两株菌均在培养5~7 d时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呈薄膜状。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两株菌的生物被膜菌量存在明显差异,在整个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PA3094生物被膜菌量均比PA3094-L高;PA3094-L在培养第5 d时生物被膜菌量达最高,第7 d有所下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藻酸盐合成基因algD、algC表达量均上调,但PA3094-L表达量均比PA3094低,且algC表达量差异更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溶原性噬菌体Ppa3094可降低藻酸盐合成基因algD、algC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
杜宝中曾蔚陶传敏康梅刘梅张再蓉贾文祥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藻酸盐基因表达
亚利桑那菌引起的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例报告被引量:6
1999年
对80 日龄大熊猫幼仔出血性肠炎血便标本的致病性病原菌作分离、培养、鉴定, 确认亚利桑那菌为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并根据其药物敏感性使用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雷蕾刘莉张再蓉顾淑君王强余星明赵波
关键词:大熊猫出血性肠炎亚利桑那菌抗生素
缓释微球乙型肝炎疫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研制缓释微球乙型肝炎疫苗。方法 用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为材料,包裹乙 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制成缓释微球疫苗。微球的粒径均小于5um,平均粒径为2.17um,抗原包裹量为1.25%, 包裹率为60-80%。用 SDS-PAGE检测抗原,以微球疫苗免疫 BALB/c。小鼠。结果 HBsAg的结构包裹前后是一致 的,小鼠经皮下注射单剂微球疫苗后,在第 14w,小鼠血清 IgG滴度可达到铝佐剂疫苗相当的水平,且维持较高的滴 度。结论采用生物可降解的缓释微球作为乙肝疫苗载体系统具有潜在的优势。
吴晓蓉贾文祥邝玉张再蓉任娅刘莉朱雯李孝红邓先模
关键词:乙肝疫苗缓释微球免疫应答疫苗载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