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洁

作品数:41 被引量:172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肝炎
  • 17篇病理
  • 15篇乙型
  • 12篇慢性
  • 9篇乙型肝炎
  • 9篇慢性乙型
  • 9篇病理学
  • 8篇肝炎患者
  • 8篇肝组织
  • 7篇细胞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肝硬化
  • 5篇血清
  • 5篇乙型肝炎患者
  • 5篇综合征
  • 4篇严重急性
  • 4篇严重急性呼吸
  • 4篇严重急性呼吸...
  • 4篇原发性
  • 4篇脂肪

机构

  • 41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石家庄市第五...
  • 2篇天津市传染病...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老年医院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41篇张立洁
  • 17篇宋晨朝
  • 16篇孙琳
  • 13篇孟忻
  • 12篇张世杰
  • 10篇郎振为
  • 9篇李俊强
  • 8篇王泰龄
  • 8篇闫惠平
  • 8篇段钟平
  • 7篇刘妍
  • 6篇王欣欣
  • 6篇刘旭华
  • 5篇祖可佳
  • 5篇丁惠国
  • 4篇金荣华
  • 4篇檀玉芬
  • 4篇陈煜
  • 4篇韩莹
  • 3篇赵景民

传媒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北京地区肝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传染病网络动...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及FasL的检测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as、FasL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例AIH、20例PBC患者肝组织和PBMC中Fas、FasL进行检测,正常对照为10例健康献血者。结果AIH患者PBMC中Fas、FasL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0%,Fas、FasL平均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8%和65%;PBC患者PBMC中Fas、FasL检出率均为90%,平均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2%和59%。在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于肝细胞和淋巴细胞:9例AIHFas阳性颗粒见于肝细胞浆,其中1例胞膜、胞浆同时阳性;8例FasL阳性颗粒表达于肝细胞浆;Fas、FasL阳性肝细胞多聚集于汇管区周围。同时在汇管区周围浸润的淋巴细胞中也可见Fas或FasL的阳性表达。17例PBC患者Fas阳性颗粒表达于肝细胞浆,其中4例胞膜、胞浆同时阳性;16例PBCFasL阳性,见于肝细胞浆,在肝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浆中Fas、FasL均有表达。AIH和PBC患者Fas、FasL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结论AIH和PBC患者的Fas、FasL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可能在AIH和PB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刘妍闫惠平张立洁檀玉芬冯霞马冬梅张欣李伟华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FASFASL
非酒精脂肪肝炎的病理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非酒精脂肪肝炎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对经血清学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排除常见病毒感染的非酒精脂肪肝炎患者肝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76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检出非酒精脂肪肝...
郎振为王思奎张立洁孟忻宋晨朝
文献传递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今后药物性肝损伤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帮助。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8年全年收治并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121例,所有病例均做过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引起D ILI的药物种类很多,中成药最多见;乏力、黄疸、转氨酶升高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D ILI的病理特点为中央静脉周围,即小叶Ⅲ带出现肝细胞脱失、坏死,同时常伴有kupffer细胞增生或淤胆,坏死区炎症反应轻,汇管区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多见;有肝病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结论:熟悉药物毒副作用,详细询问用药史,以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最好办法。
祖可佳张立洁常静孟欣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病理
内源性H2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研究提示,线粒体损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n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内源性硫化氢(H2S)在多系统发挥不同生理作用,与过氧化物反应,减少细胞...
蔡照华武彦宁孙海梅尚宏伟郝刚张立洁孙琳张华丁惠国
关键词: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线粒体损伤
文献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 G1~G2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肝脏组织病理的关系,探讨血清 HBV DNA、HBeAg 含量、肝组织内 HBcAg 表达情况和肝脏病理之间内在的关系和规律。方法:对2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
刘燕敏韩莹张立洁刘义荣
文献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S3期、S4期及肝硬化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S3期、S4期及肝硬化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 5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S3期病例、53例S4期病例及15例肝硬化期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通过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
张立洁王泰龄王欣欣孟忻赵景民金荣华宋晨朝孙琳张世杰李俊强
文献传递
力平之对大鼠脂肪性肝炎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力平之(Lipanthyl)对大鼠脂肪性肝炎(steatohepatitis)的治疗作用.方法:27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病理模型组12只进食低蛋白高脂饲料7周,并于前4周皮下注射40%CCl及20%酒精灌胃诱发...
张立洁郎振为刘灵谢贤春吉中和赵军段钟平赵秀英
文献传递
内源性H2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率逐年升高,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提示线粒体损伤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内源性硫化氢(H2S)在多系统发挥不同生理作用,H2S可与过氧化物反应...
蔡照华孙海梅尚宏伟郝刚张立洁孙琳张华丁惠国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线粒体损伤发病机制复方牛胎肝提取物ATP合成酶
文献传递
艾滋病患者胃黏膜与外周血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区室性差异的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AIDS患者胃黏膜与外周血中HIV感染和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区室性差异。方法选取AIDS患者35例,对照组为HIV抗体阴性者10例,均进行胃镜检查并收集外周血。PCR法制备地高辛标记HIV-1长末端重复序列(LTR)、gag基因的双链cDNA探针,核酸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胃黏膜组织冰冻切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涂片HIV感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T淋巴细胞,数据结果行t检验。结果AIDS未治疗组胃黏膜中HIV阳性率为(1.67±1.48)%,PBMC中为(19.37±9.23)%。AIDS未治疗组与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组各组间的胃黏膜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6,t=-0.794,t=-0.461;P〉0.05)。PBMC涂片中,治疗1~4年组HIV阳性率为(4.25±3.47)%,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19.37±9.23)%(t=-3.000,P〈0.05)。AIDS未治疗组胃黏膜单个核细胞(MMC)中CD4^+T淋巴细胞阳性率为(12.53±8.14)%,PBMC中CD4^+T淋巴细胞阳性率为(19.00±9.55)%,HAART1~4年组胃黏膜MMC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7.44±18.00)%,仍低于对照组的(50.35±3.41)%(t=-4.620,P〈0.01),但PBMC中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4,P〉0.05)。结论胃黏膜与外周血中HIV感染和CD4^+T淋巴细胞数量存在区室性差异。
李冰崔丹闫惠平赵秀英张立洁刘妍张欣
关键词:胃黏膜CD4淋巴细胞计数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FasL的检测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FasL的表达,探讨Fas、FasL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兔抗Fas及兔抗FasL多克隆抗体,对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Fas、FasL进行检测。结果18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出Fas、FasL,检出率均为90%,Fas、FasL平均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2%、59%。20例PBC患者16例Fas阳性颗粒表达于肝细胞胞浆,4例表达于肝细胞胞膜;20例FasL棕黄色阳性颗粒均表达于肝细胞胞浆,Fas、FasL在肝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胞浆有表达,并多聚集于汇管区周围。结论PBC患者的Fas、FasL表达增加,它们在PBC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妍闫惠平唐乐张立洁冯霞檀玉芬马冬梅李伟华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FASFASL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