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承富

作品数:205 被引量:1,570H指数:24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51篇专利
  • 19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4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29篇小麦
  • 37篇砂姜
  • 37篇砂姜黑土
  • 37篇黑土
  • 31篇高产
  • 30篇施肥
  • 29篇土壤
  • 26篇栽培
  • 22篇氮肥
  • 19篇玉米
  • 17篇氮素
  • 15篇秸秆
  • 14篇淮北地区小麦
  • 14篇播种
  • 13篇氮肥运筹
  • 13篇冬小麦
  • 13篇还田
  • 13篇高产栽培
  • 11篇秸秆还田
  • 10篇籽粒

机构

  • 20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9篇安徽省农作物...
  • 11篇安徽省濉溪县...
  • 9篇蒙城县农业技...
  • 6篇安徽省蒙城县...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濉溪县科学技...
  • 3篇安徽省农业技...
  • 3篇濉溪县科技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养分循环...
  • 2篇淮北市气象局
  • 2篇宿县地区农业...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厅

作者

  • 205篇曹承富
  • 115篇乔玉强
  • 114篇杜世州
  • 107篇赵竹
  • 77篇陈欢
  • 70篇李玮
  • 65篇孔令聪
  • 57篇张向前
  • 35篇汪芝寿
  • 27篇张耀兰
  • 21篇汪建来
  • 18篇赵斌
  • 17篇张存岭
  • 12篇张四华
  • 12篇刘永华
  • 11篇王瑞
  • 11篇甘斌杰
  • 11篇姜涛
  • 6篇肖扬书
  • 5篇乔胜秋

传媒

  • 34篇安徽农业科学
  • 2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4篇安徽农学通报
  • 12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华北农学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农学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作物学会...
  • 2篇农业科技管理
  • 2篇土壤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安徽科技
  • 1篇土壤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2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27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13篇2015
  • 22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2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皖北9693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1年
小麦新品种皖北 96932系杂交选育而成 ,集高产、矮秆、优质于一体。介绍了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产量表现和品质性状 ,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即提高播种质量 ,播期与基本苗的最佳配合途径 。
孔令聪汪建来曹承富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肥水管理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砂姜黑土小麦根系和光合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明确长期单一施肥模式效果间的差异,研究了5种长期定位(34年)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小麦根系和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CK(不施肥)的根系性状表现最差,MNP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与HMNP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总根尖数显著高于NPK(单施化肥)和M(单施有机肥)处理,NPK与M间的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差异不显著。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和HMNPK)相对于长期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M)能提高小麦上3叶的长宽。在孕穗期,MNPK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最高,但与HMNPK差异不显著;在灌浆中期(MNPK与HMNPK发生倒伏),NPK和M处理的光合特性表现优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MNPK和HMNPK,MNPK的光合特性亦优于HMNPK(倒伏最重)。在孕穗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相对于长期单施化肥和有机肥利于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改善;灌浆中期,M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最优,MNPK的ΦpsⅡ、Fv/Fm、ETR、qP显著高于HMNPK。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总根尖数皆与光合高效叶片长宽及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系性状、产量与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m、ΦpsⅡ、Fv/Fm、ETR、q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_2浓度、Fo、q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得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虽有利于小麦根系及高效光合叶片长宽的改善,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下遇特殊天气由于肥力较高易发生倒伏,造成光合速度的下降。
张向前曹承富张存岭乔玉强杜世州李玮赵竹陈欢
关键词:根系性状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
淮北地区小麦需肥特性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Ⅱ氮磷肥的合理运筹及其产量品质效应
1991年
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濉溪和宿县两地同时进行的氮磷肥不同施量试验结果,分析了小麦籽粒产量与植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的关系,求出亩产400公斤产量水平形成百公斤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为3.255、1.185和2.655公斤.建立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磷素效应方程,依据产量效应方程,求出淮北砂姜黑土地区亩产450公斤水平的经济最佳施氮量为14.64公斤,施磷(P_2O_5) 量为5.71公斤,阐述了氮磷素施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根据高产小麦的需氮、需磷特性和土壤供氮动态,确定了氮磷肥的科学运筹方式.
曹承富汪芝寿孔令聪谢儒章李正本张存岭朱怀宝
关键词:小麦施肥量
全自动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考察全自动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可行性。[方法]以皖麦44和烟麦19为供试品种,应用KJELTEC2300型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研究该测定方法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并与经典凯氏定氮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皖麦44全麦粉总氮量的添加回收率在99.38%~100.35%;皖麦44和烟农19的蛋白质含量10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为O.60和0.84,符合国标方法允许误差的要求;经显著性测验表明,全自动定氮仪与经典的凯氏定氮法对皖麦44和烟农19全麦粉的蛋白质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KJELTEC2300型全自动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的结果与经典凯氏定氮法的吻合,不仅具有很好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还具有操作简便和快速省力的特点,可广泛用于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黄晓荣曹承富杜世州张耀兰武际
关键词:小麦蛋白质含量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8
2014年
通过安徽省蒙城县砂姜黑土上连续4a的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施用不同量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降低土壤容重2.5%—9.2%,提高含水量8.2%—28.5%和表层土壤贮水量4.1%—19.9%;增加土壤总孔隙度1.1%—8.9%、毛管孔隙度18.9%—41.0%,非毛管孔隙度降低6.4%—38.8%,土壤毛管孔隙度占土壤总孔隙度的比例增加。秸秆还田所有处理耕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秸秆移除处理,施氮540、630、720 kg N hm-2a-1时,秸秆还田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秸秆移除,而铵态氮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无论秸秆还田还是秸秆移除,耕层土壤的硝态氮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指数趋势增加,硝态氮含量与施氮量的相关性秸秆移除处理高于秸秆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处理的铵态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成指数趋势增加,而秸秆移除处理呈指数趋势减小,相关性均不显著。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和玉米获得高产的年氮肥用量分别为630、696 kg N hm-2a-1,秸秆移除为579、627 kg N hm-2a-1。经作用力分析,秸秆还田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作物产量受秸秆还田和施氮量的影响,但氮肥水平大于秸秆还田。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
关键词:秸秆还田砂姜黑土氮肥水平理化性质作物产量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5
2008年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和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2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基础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主要养分性状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较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同一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基础肥力产量(不施肥时的产量)较单施化肥的高2 715.0 kg.h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和沉降值均呈正相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确保优质小麦保优栽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曹承富孔令聪张存岭赵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关键词: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强筋小麦
加强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努力提升作物栽培学科地位——浅谈安徽小麦栽培学科发展的体会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种植业生产得以全面发展,其中以粮食作物生产发展尤为迅速,已实现了连续6年增产。这除得益于国家为确保粮食安全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外,自“十五”以来,在全国粮...
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
关键词:小麦技术创新
文献传递
淮北地区小麦亩产400公斤的群体动态结构及调控技术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对1987—1992年亩产400公斤的高产田及部分试验材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在足穗的基础上,依靠增加穗粒数,稳定千粒重,主攻大穗,是淮北地区小麦进一步高产的关键。初步建立了亩产400公斤的产量结构指标、群体形态指标模型。提出适当稀播、合理施肥,以改善群体素质,协调群体发展,提高抽穗—成穗期的干物质生产量的高产栽培调控措施。
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
关键词:小麦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8
2013年
为给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及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于2008-2012年以皖麦52为材料,利用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产量,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后小麦旗叶Fv/Fm和NPQ得到提高;不同施氮量间荧光参数差异极显著,其中(Fm'-F)/Fm'和qP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Fv/Fm和NPQ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秸秆还田引起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和硬度下降;增施氮肥除降低籽粒容重外,使其他品质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秸秆还田提高了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呈递增趋势。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关键词:小麦秸秆还田施氮量荧光参数赤霉病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为筛选砂姜黑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季适宜的施氮量,通过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162.0、202.5、243.0、283.5和324.0kg·hm-2)对冬小麦产量、植株含氮量、氮素吸收强度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后,前两年小麦产量连续下降,降幅达4.1%~46.1%,从第四年开始产量增加,增幅为5.7%~12.8%,尤其以配施纯氮243.0kg·hm-2的增幅最高。在秸秆还田配施低量氮(162.0~202.5kg·hm-2)和过量氮(324.0kg·hm-2)下,小麦整个生育期植株含氮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拔节、开花和孕穗期;配施高量氮(243.0、283.5kg·hm-2)时小麦植株含氮量分别在越冬期和拔节至孕穗出现高峰。小麦植株吸氮强度在各生育时期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配施低量氮肥会导致小麦生育后期发生早衰。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下,小麦达到最高产量9 860kg·hm-2时植株的适宜含氮量为3.12%~4.72%,拔节和孕穗期较高。氮肥农学效率、植株地上部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施氮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综合考虑,冬小麦生长季玉米秸秆还田适宜的配施氮量为243.0kg·hm-2。
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陈欢曹承富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肥氮肥利用率冬小麦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