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欢

作品数:88 被引量:596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专利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6篇小麦
  • 19篇土壤
  • 16篇砂姜
  • 16篇砂姜黑土
  • 16篇黑土
  • 15篇施肥
  • 10篇氮肥
  • 10篇秸秆
  • 10篇播种
  • 9篇长期施肥
  • 8篇冬小麦
  • 8篇秸秆还田
  • 8篇还田
  • 7篇性状
  • 7篇小麦种
  • 7篇麦种
  • 7篇根系
  • 6篇氮素
  • 6篇玉米
  • 5篇施肥模式

机构

  • 88篇安徽省农业科...
  • 12篇安徽省农作物...
  • 8篇安徽省濉溪县...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机...
  • 1篇安徽省农业技...
  • 1篇阜阳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省通源环...

作者

  • 88篇陈欢
  • 83篇曹承富
  • 79篇乔玉强
  • 75篇杜世州
  • 70篇李玮
  • 69篇赵竹
  • 48篇张向前
  • 8篇张存岭
  • 7篇姜涛
  • 2篇徐云姬
  • 2篇孔令聪
  • 2篇郑成岩
  • 2篇邓艾兴
  • 1篇孟维伟
  • 1篇李华伟
  • 1篇武文明
  • 1篇黄正来
  • 1篇陈阜
  • 1篇陈洪俭
  • 1篇王世济

传媒

  • 10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农村实用技术
  • 1篇Agricu...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9篇2024
  • 9篇2023
  • 10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8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2篇201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农业播种机械设备用均匀播种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业播种机械设备用均匀播种机构,包括料种箱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料种箱的底部,所述调节机构中的电动推杆滑动连接于料种箱底部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连接板、软管、出料管、挡块、第一电机、连接...
杜世州乔玉强曹承富陈欢张向前李玮赵竹
文献传递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为筛选砂姜黑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季适宜的施氮量,通过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162.0、202.5、243.0、283.5和324.0kg·hm-2)对冬小麦产量、植株含氮量、氮素吸收强度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后,前两年小麦产量连续下降,降幅达4.1%~46.1%,从第四年开始产量增加,增幅为5.7%~12.8%,尤其以配施纯氮243.0kg·hm-2的增幅最高。在秸秆还田配施低量氮(162.0~202.5kg·hm-2)和过量氮(324.0kg·hm-2)下,小麦整个生育期植株含氮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拔节、开花和孕穗期;配施高量氮(243.0、283.5kg·hm-2)时小麦植株含氮量分别在越冬期和拔节至孕穗出现高峰。小麦植株吸氮强度在各生育时期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配施低量氮肥会导致小麦生育后期发生早衰。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下,小麦达到最高产量9 860kg·hm-2时植株的适宜含氮量为3.12%~4.72%,拔节和孕穗期较高。氮肥农学效率、植株地上部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施氮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综合考虑,冬小麦生长季玉米秸秆还田适宜的配施氮量为243.0kg·hm-2。
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陈欢曹承富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肥氮肥利用率冬小麦
一种用于宽苗带小麦播种施肥一体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宽苗带小麦播种施肥一体机,涉及小麦种植技术领域,包括:机体,机体用于安装小麦施肥和播种的装置;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用于带动下料组件进行间歇性转动,并在其停滞的时候产生抖动;切换组件,切换组件设置在机体的...
乔玉强杜世州曹承富陈欢赵竹李玮张向前
施用化肥对砂姜黑土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安徽省砂姜黑土的不良属性,在安徽蒙城砂姜黑土上进行了4年的施肥定位试验,施肥方式为年施氮量(以 N计)0、360、450、540、630、720 kg·hm-2,玉米季占55%,通过研究连续施肥措施下砂姜黑土耕层土壤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单施化学氮肥对土壤有机质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氮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总有机质质量分数和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变化幅度分别为17.49~19.46、3.10~3.52 g·kg-1,化肥施用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相比不施肥,施肥土壤的总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1.53~3.53 g·kg-1、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0.10~0.52 g·kg-1、稳定态有机质增加1.02~4.30 g·kg-1。处理间高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0.46~0.62 g·kg-1,施用化肥后降低,高量氮肥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中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在2.21~3.25 g·kg-1之间,且与氮肥施用水平有关,年施氮量(以N计)高于540 kg·hm-2时其值增加,但各施用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施氮对CMI的影响不显著,土壤总有机质增加的有机质组分主要为稳定性有机质。施氮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年施氮(以N计)720 kg·hm-2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达11137.90 kg·hm-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活性有机质之间,活性有机质和高活性有机质相关性最高,关系最为密切;碳库管理指数与活性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0;总有机质含量与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碳库管理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玉米籽粒产量与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碳库管理指数显著相关(P<0.05)。由此可知,化学氮肥可促进砂姜黑土耕层土壤总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的提高,且二者均能够反映砂姜黑土施用化肥后的肥力�
李玮乔玉强姜涛陈欢杜世州赵竹曹承富
关键词:砂姜黑土化肥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
一种有机肥粉碎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肥粉碎机,包括粉碎箱、输出电机、粉碎齿、转轴、粉碎缸、上料仓、载板、推板、电动机、偏心轮和滑板,上料仓设置在粉碎箱上端面,粉碎缸设置在粉碎箱内部上侧,上料仓底端与粉碎缸连接,输出电机设置在粉碎缸内部...
李玮姜涛曹承富赵竹陈欢
文献传递
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3
2014年
为给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近年来淮北地区主导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淮北地区晚播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总茎数、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晚播小麦群体的总茎数变化一致,呈明显的单峰变化趋势,除返青期外,总茎数均以基本苗525万/hm2(以D525表示,下同)处理最大;晚播小麦的籽粒产量以D450最高,为8 823.3 kg/hm2,但不同密度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穗数升高,穗粒数降低,千粒质量变化不明显;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的变化与不同密度处理表现趋同,即亦呈单峰变化趋势,同时适当延迟氮肥追施时间有助于稳定晚播小麦生育后期的群体总茎数;不同氮肥运筹间晚播小麦的穗粒数、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籽粒产量以基追比为4∶6(孕穗期)处理最高,为8 618.0 kg/hm2,除与10∶0(基施)处理间差异显著外,与其他施肥处理间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赵竹蔡海涛李玮陈欢
关键词:晚播小麦氮肥运筹
不同播期条件下高产冬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效率分析(英文)被引量:3
2016年
探讨和分析不同播期条件下高产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转运和高效利用特征,确定不同高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系统分析早播(10月3日)、适播(10月12日)和晚播(10月30日)3个水平对不同品种高产小麦主要生育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花前和花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和分配、氮素再分配等特征及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影响生育期小麦植株的含氮率、氮的吸收和积累。小麦地上部营养器官氮积累量、氮再分配量、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花前高于花后。晚播条件下籽粒氮素的积累量主要依赖于花前氮吸收;适播和早播条件下花后吸收的氮素对籽粒氮素的积累占有较大比例。高产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氮素吸收强度和相对累积速率不同,花前氮素积累量、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以及转运率、花后氮素同化量以及花后吸收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等在不同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早播和适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均获得比晚播较高的籽粒产量。氮素收获指数和籽粒吸氮量适播条件下较高,随播期的延迟籽粒吸氮量显著降低,相反,氮素利用效率晚播条件下最高。综合考虑,在农业生产中,3个高产小麦品种均适宜早播和适播;在晚播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周麦22’。
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陈欢
关键词:播期氮素利用效率冬小麦
长期施肥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研究被引量:70
2014年
【目的】分析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试图探明淮北小麦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淮北砂姜黑土合理施肥管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杨柳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小麦的平均产量、产量年际波动及土壤养分状况对5种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的响应,比较不同施肥条件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的优劣,并以此评判施肥的合理性。【结果】淮北砂姜黑土区长期不施肥的小麦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下降量为5.81 kg·hm-2;而长期施肥的小麦产量随时间呈锯齿状波动并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处理(HMNPK)的产量趋势线最高,但其增产优势逐年减弱,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处理(MNPK)以9.75 kg·hm-2的年增长量缩短与其的差距;单施化肥处理(NPK)的小麦产量趋势线在试验前期高于单施有机肥(M),但在22年后有被M处理赶超的趋势。从32年小麦平均产量来看,与不施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与等氮)的增产幅度最大,平均产量分别达5 544.3和5 200.6 kg·hm-2;NPK次之,比当年不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了614.6%,M增产幅度最低,但与NPK差异并不明显。砂姜黑土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10年持续降低,降至10%左右趋于稳定,而肥料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则是在前10年持续增加至80%—90%便维持动态平衡。长期不施肥易导致小麦产量变异系数(CV)偏高、可持续性产量指数(SYI)偏低,产量稳定性最低;施肥处理中HMNPK和MNPK处理的CV最低、SYI最高,产量稳定性最高,而M处理的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及NPK。与长期不施肥相比,施肥可明显提高淮北砂姜黑土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有机肥的施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
陈欢曹承富孔令聪张存岭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
关键词:砂姜黑土长期施肥
低温冷害条件下不同播期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研究.
2013年4~5月安徽省淮北地区遭遇两次自1990年以来同期最低的低温冷害极端天气,使淮北地区小麦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冷害。应用Richards方程对不同播期、不同密度种植模式下小麦的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定量化描述和分解有...
杜世州乔玉强李玮陈欢赵竹张向前曹承富
一种播种质量自检测式玉米播种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播种质量自检测式玉米播种装置,涉及播种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开沟部件,用于在土壤表面开出截面近似直角三角形的垄沟,碾压部件,所述碾压部件也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式底座上,用于碾压垄沟的直角处,开沟深度调节部件,所...
杜世州乔玉强曹承富陈欢张向前李玮赵竹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