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继峰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济宁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梗死
  • 3篇血管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血
  • 3篇痴呆
  • 2篇动脉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血性
  • 2篇预后
  • 2篇听觉
  • 2篇缺血
  • 2篇颅多普勒
  • 2篇脑血管
  • 2篇经颅多普勒
  • 2篇梗死性
  • 2篇出血
  • 2篇出血患者

机构

  • 12篇济宁医学院

作者

  • 12篇李继峰
  • 4篇顾克金
  • 3篇蔡高梅
  • 3篇李宪章
  • 3篇徐存理
  • 3篇李跃群
  • 3篇孙卓祥
  • 2篇王舟
  • 2篇陈述花
  • 2篇孔庆霞
  • 2篇钟士江
  • 2篇程刚
  • 2篇吴昭英
  • 2篇刘尚伟
  • 2篇褚旭
  • 2篇张丽华
  • 1篇赵忆宁
  • 1篇夏敏
  • 1篇杨君
  • 1篇张帆

传媒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技术对98例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了动态观察,同时对经颅多普勒在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疗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血管痉挛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程度有关(P<0.05);脑血管痉挛持续的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γ≤0.642,P<0.05)。结论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影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李跃群李继峰陈德勤刘尚伟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血流动力学
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1999年
目的 探讨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寻求该病的防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期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状态者192 例。结果 抑郁发生率为26 .97 % ,轻、中、重度分别占21 .88 % 、75 .52 % 、2 .60 % .临床表现以中度抑郁状态为多见。颅脑示左侧半球比右侧半球、前半球比后半球病变更易发生抑郁状态。结论 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若早期、及时治疗本病,其预后良好。
徐存理张丽华李继峰陈述花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状态预后
正常学龄前儿童脑干诱发电位波形特点
2000年
目的 探讨正常学龄前儿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特点 ,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正常学龄前儿童 10 0只耳进行检测并与 10 0例 (2 0 0只耳 )正常成人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和结论 显示学龄前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潜伏期较正常人有延长趋势 ,但两者相比较除Ⅰ波外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徐存理程刚张爱梅张丽华李继峰赵忆宁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多发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的动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06年
顾克金李跃群李继峰钟士江蔡高梅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动态检测早期症状
听觉P300认识电位在多梗死性痴呆诊断中的价值定量研究被引量:17
2000年
目的 对多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及P30 0检查 ,分析P30 0在MI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及P30 0检测MID组、多发性脑梗死非痴呆对照 (MI)组、正常对照(NC)组 ,分别测得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 (MMSE)、长谷川智能检查量表 (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P30 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结果 NC组P30 0潜伏期 95 %正常范围的正常值为 2 87.2 4~ 374.86ms。MID组与MI及NC组比较 ,潜伏期明显延长 ,波幅减低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MI与NC比较 ,虽然潜伏期延长 ,波幅下降和波形不规则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30 0潜伏期与MMSE、HDS、ADL呈负相关。结论 P30 0有助于诊断MID及严重程度 ,是MID诊断的客观指标。
徐存理李宪章柴修良李继峰程刚
关键词:痴呆多发性梗塞性事件相关电位P300
急性脑梗死中sICAM-1、ET-1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sICAM-1、ET-1浓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急性期脑梗死病人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sICAM-1和血浆ET-1浓度分别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和非平衡放免法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后1周内sICAM-1、ET-1浓度逐渐上升,于1周时达高峰,2周后明显下降。脑梗死发病72 h内sICAM-1与ET-1浓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病程中,sICAM-1、ET-1的浓度呈动态变化,二者均参与脑梗死的病理发展过程,ET-1还可作为一种炎症介质诱导ICAM-1的表达,促进缺血局部白细胞的活化、附壁、黏附和渗透。
陈述花李宪章靳光娴孙卓祥李继峰
关键词:ET-1SICAM-1急性脑梗死发病病人
脂肪因子visfatin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来探讨该因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发病的关系。方法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根据测定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B组又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B1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B2组),常规化验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来测定各组血清visfatin水平,分析visfatin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发病的关系。结果 visfatin水平B组高于A组,B2组高于B1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visfatin含量越高越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结论 visfatin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血清visfatin与脑梗死的发病相关。
孔庆霞夏敏吴昭英蔡高梅李继峰孙卓祥胡军利褚旭宋进
关键词:脂肪因子VISFATIN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脑出血患者体温变化与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入院体温和入院后体温变化对机体神经系统预后的影响。方法 96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3、7、14天、1个月和3个月进行体温测量,并按入院时体温分为低体温组(T<36℃)、体温正常组(36~37℃)和体温升高组(T>37℃),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标准判断机体神经系统的预后情况,观察脑出血患者体温的整体变化趋势以及NIHSS评分的变化趋势,分析低体温组、正常体温组与高体温组与NIHS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患者入院体温与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密切相关(P<0.01),且呈正相关(P<0.01),体温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结论脑出血患者的体温变化与机体神经系统的预后密切相关,高体温患者常常指示预后不良,因而体温值有助于成为判定脑出血预后的有效指标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吴昭英孔庆霞褚旭蔡高梅李继峰
关键词:脑出血体温神经功能缺损预后
吸烟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吸烟作为脑卒中的行为危险因素,已成为当今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之一^[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发生脑卒中比不吸烟者高3倍,其中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导致脑卒中最主要的原因。本研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对200例吸烟者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同时对受检动脉的脉动指数(PI值)及频谱形态的改变进行动态观察,客观地评价吸烟与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李跃群顾克金李继峰刘尚伟王舟
关键词:不吸烟者动力学改变动脉血流动力学脑血流行为危险因素
脑低灌注状态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李继峰王舟孙卓祥顾克金李相元杨君
认知功能障碍因其高度的智力残疾以及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沉重负担,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近来一直是神经、精神及老年医学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无论是阿尔茨海默病(AD)还是血管性痴呆(VD),均有明显的循...
关键词: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分子生物学动物实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