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途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争端
  • 3篇南海争端
  • 2篇同盟
  • 1篇党委
  • 1篇党委副书记
  • 1篇钓鱼岛争端
  • 1篇政治
  • 1篇秩序
  • 1篇社会民主
  • 1篇世界主义
  • 1篇世界主义民主
  • 1篇书记
  • 1篇态势感知
  • 1篇权利政治
  • 1篇权力政治
  • 1篇全球社会
  • 1篇全球治理
  • 1篇中日钓鱼岛争...
  • 1篇终结
  • 1篇主权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篇李途
  • 2篇谭树林
  • 1篇谈中正

传媒

  • 3篇亚太安全与海...
  • 2篇太平洋学报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东南亚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美国对专属经济区军事活动的法律解释与实践——以中美战略竞争为视角被引量:6
2017年
专属经济区问题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最富争议性的议题之一。中美在航行自由是否包括专属经济区的军事活动、水文测量能否区别于海洋科学研究以及专属经济区是否允许军事情报搜集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和矛盾。中美的分歧源于美国主要从战略利益的角度来理解专属经济区问题,并将中国的崛起看作是对美国霸权的威胁。因此,尽管提出了诸多法律依据,美国的专属经济区主张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作为一个政治性、战略性议题,法律并不能够为专属经济区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中美专属经济区分歧最终只能通过政治方式加以解决,关键是要建立中美战略互信,寻求战略共存。
阿瑞斯-乔治马盖里斯李途
关键词:专属经济区航行自由军事活动
主权声索能力、战略竞争程度与中国的南海政策
2010年以来,随着南海局势的升温,国际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指责中国因实力崛起导致南海政策逐渐向“强势”转变的声音。他们认为,实力的提升鼓励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机会主义”升级政策,美国介入的压力迫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
李途
关键词:南海问题
文献传递
东亚地区安全架构中的同盟政治与领土争端——以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菲南海争端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尽管关于同盟和同盟承诺的研究成果并不少见,但是"一国会在什么情况下介入盟国与第三方之间的领土主权争端"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事实上,同盟关系本身并不足以说明同盟一方是否会介入盟国与第三方的领土主权争端。同盟介入争端的程度和意愿取决于三大因素:同盟条约的规定、介入争端的收益以及同盟牵连的风险。这也是美国在多次公开承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同时,拒绝将菲律宾主张的南沙岛礁和黄岩岛纳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重要原因。尽管不应过分夸大同盟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威慑作用,但是从其客观影响来看,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介入东亚地区领土争端,只会激化问题,加剧争端解决的复杂性。
李途
关键词:同盟领土争端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
网络透明度建设:南海共同行动图计划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系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亚太安全项目"的研究报告。与大部分南海争端的研究成果不同,本报告提出,南海地区最为根本的问题是,缺乏透明度,信息共享程度低。为此,地区国家应该通过能力建设和信息共享,实现共同的海域态势感知,以建设南海共同行动图。报告首先介绍了南海地区的安全局势,强调了海域态势感知建设的重要性。报告还分析了海域态势感知的基础——地区国家的信息搜集和共享能力建设。报告还介绍了海域态势感知的过程、模式和建设方式。报告最后提出,美国应该在南海态势感知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并为其提供了详细的建设路线图。
范.杰克逊Mira Rapp-HooperPaul ScharreHarry KrejsaJeff Chism李途
南海争端及其解决的思考:现实主义还是法理主义?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如何看待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立场,现实主义,法理主义以及折中主义。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决定国际法,国际法律关系就是权力关系;法理主义认为国际法决定国际政治,...
李途
关键词:南海争端现实主义权力政治权利政治
文献传递
封贡体系:一个传统国际秩序的终结被引量:1
2014年
关于古代东亚封贡体系和东亚国际秩序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试图从观念—制度—体系—秩序四个层次入手,对天下观念、封贡制度、东亚封贡体系及东亚封贡秩序四个概念的逻辑关系做出解读,以期理解传统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关系。具体来说,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扩大,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发展成为秦汉、唐宋及至明清时期的册封—朝贡制度,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封贡活动逐渐制度化和常态化,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构成了东亚地区的传统国际秩序。
李途谭树林
关键词:秩序
美菲同盟对中菲南海争端的影响论析被引量:7
2018年
从历史上来看,美菲同盟经历了从休眠到恢复再到强化的过程,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和介入程度也不断加深,但是美国仍然拒绝在协防南沙问题上作出明确的安全承诺,并严格限制菲律宾对《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进行扩大化解释。在不同历史时段,美国政策背后的利益考量有所不同。美国的模糊表态使得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维持美菲同盟的存在,同时形成对中国的威慑。杜特尔特时期,美菲同盟会继续存在,特朗普政府也不会放弃对南海航行自由的关注,但是中菲关系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中国和菲律宾手中。
李途
关键词:南海争端
戴维·赫尔德的全球社会民主理论: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被引量:3
2014年
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理论研究和全球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全球治理理论,包括世界主义民主模式和全球社会民主模式,体现了其治理理论在领域上的拓展和内容上的深化。全球社会民主模式的治理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世界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要求,而在路径选择上却采取了多元主义的温和立场。然而,尽管全球社会民主理论的规范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体现了人类对未来世界秩序的美好向往,但在现实可操作性上却值得商榷。
李途谭树林
关键词:全球治理世界主义民主
“中国南海研究2015年度论坛”会议综述被引量:2
2016年
2015年11月23-24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海中心")主办的"中国南海研究2015年度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论坛开幕式由南海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忠教授出席并致辞。
李途谈中正
关键词:党委副书记开幕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