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树林
- 作品数:42 被引量:167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丛报》考释被引量:9
- 2008年
- 谭树林
- 关键词:考释美国传教士儒家经典鸦片战争裨治文
- 北京传教士团与俄国早期汉学被引量:8
- 2002年
- 北京传教士团是 18世纪初沙俄政府直接派驻北京的东正教会组织 ,目的是搜集各种情报 ,窥测清政府的政治动向 ,为沙俄制订对华政策提供依据 ,实为沙俄派驻北京的官方代理机构。正是它负有的这个使命 ,使得俄国早期的汉学家多出自北京传教士团教士和留学生中。他们的汉学研究为后来俄罗斯的汉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
- 谭树林
- 关键词:留学生早期汉学文化交流
- 英华书院:近代教会学校之滥觞被引量:4
- 2002年
- 近代新教传教士在华的教育活动对中国从传统的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体制的转变有着密切联系。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教会学校是中国近代教育变革的温床。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只关注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所办的教会学校而对此前早期新教传教士在澳门、南洋等地所办的旨在教育华人的学校重视不够。实际上 ,第一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 (RobertMorrison1782 - 1834)是近代新教传教士开办学校、从事教育的始作佣者 ,他在马六甲开设的英华书院 。
- 谭树林
- 关键词:英华书院马礼逊传教士教育
- 也谈晚清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的原因——以李鸿章对幼童留美计划的态度转变为中心被引量:2
- 2009年
- 本文考察了李鸿章对晚清幼童留美计划前后不同的态度转变,指出李鸿章的态度转变是导致该计划中途夭折的重要原因。而李鸿章对幼童留学事业前后不一的态度,则折射出了李鸿章等洋务派的思想观念仍旧拘囿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樊篱内。这种观念,不仅导致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实际上也预示了后来整个洋务事业的命运与结局。
- 谭树林
- 关键词:官派留学
- 西洋传教士与朝鲜赴京使行交往考论被引量:2
- 2014年
- 赴京使行是朝鲜李朝派往明、清两朝的外交使节。他们在使行过程中,不少曾与当时在华西洋传教士发生过交往。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西洋传教士与朝鲜赴京使行交往之动机、时间以及地点进行了详细考证,指出通过这种交往不仅促成了天主教在朝鲜的传教、将西学输入朝鲜,而且加深了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 谭树林
- 关键词:文化交流
- 卫三畏与中美文化交流被引量:11
- 1998年
- 19世纪初,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许多美国基督新教传教士梯航来华,卫三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在中国40多年,不仅恪守教职传播福音,而且积极参与美国对华外交。同时还担负文化交流的使命,他编辑出版《简易中文教程》、《汉语拼音字典》,还著有《中国总论》、《中国商务指南》等有关中国方方面面的资料,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勤于汉学研究,被称为美国“汉学之父”。
- 谭树林
- 关键词:卫三畏传教士汉学家文化交流
-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海外传教组织——关于恒河外方传教团的创建及其对华影响的考察被引量:1
- 2005年
- 恒河外方传教团,是19世纪初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等基于当时中国艰难的传教形势,为向华土等“恒河外方”输入新教,在南洋马六甲创建的一个传教组织。对于这个在艰难中建立,又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传教团体,学术界至今尚来给以应有的关注。考察和了解这一海外传教组织的创建过程、传教方式以及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谭树林
- 关键词:马礼逊中西文化交流
- 东南亚防务外交的演变与发展前景被引量:3
- 2015年
- 防务外交在东南亚实践中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冷战时期,双边防务和军事合作长期在东盟成员国中占据主导地位。冷战后初期,国际环境发生巨变,东南亚地区防务合作呈现出由双边向多边扩大的趋势。进入21世纪,东盟防长会议及其扩大会议等多边防务外交机制发展迅速。东南亚多边防务外交的兴起是地区权力结构调整、中国崛起、香格里拉对话出现、地区军备竞赛等外力因素和早期东盟及东盟地区论坛一系列防务合作安排、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推动等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应客观看待东南亚防务外交的发展前景,同时关注其对东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进程及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 邢瑞利谭树林
- Matteo Ricci之中文名字“利玛窦”新释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玛窦是中国天主教史的奠基者,也是第一个取中国式名字的外国人。对于其中文名字"利玛窦"来源及涵义,自晚明至今存在多种诠释。本文认为,"利玛窦"="利玛+窦":"利玛"乃Matteo Ricci各取前两个字母"Ma"和"Ri"之音译;"窦"本应为"老窦",取自粤方言"老(豆)窦",原意为"父亲",用来称谓神职人员,可以引申为"神父",这恰与利氏之"神父"身份契合,"利玛老窦"即"利玛神父"之意。同时依中国人名用字习惯,将"老"字去掉,即为"利玛窦"。
- 谭树林
- 关键词: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
- 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华医疗事业影响述论被引量:6
- 2005年
- 伯驾(Peter Parker, 1804-1888)是美部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医药传教士.他在华期间的医疗活动不仅对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在中美医学交流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中国医学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起了重要的推逐作用.
- 谭树林
- 关键词:传教士伯驾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