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根
- 作品数:10 被引量:7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结石的残留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胆总管探查术后结石的残留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开腹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的结石残留率为29.9%;第一次手术取出胆总管结石>3枚者的结石残留率为42.9%,明显高于≤3枚者的结石残留率(15.6%)(χ^(2)=11.40,P<0.05);在控制手术方法、肝内胆管结石等因素后,结果显示胆总管结石数目>3枚仍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结石残留有关(P=0.001),OR值由4.050升高至4.503。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结石残留可能与第一次术中取石超过3枚有关,胆总管探查中须加强胆道镜检查,并有效固定T管,对于术中取石数目超过3枚的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须慎重。
- 颜喆陆品相沈玉根张正东季文斌
- 关键词: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石残留影响因素
- 胃间质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出血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ESD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SD术后出血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中15例(13.64%)ESD术后出血(术后出血组),95例(86.36%)ESD术后未出血(术后未出血组)。术后出血组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房颤、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术后未出血组(P<0.05),术前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术后未出血组(P<0.05),术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术后未出血组(P<0.05)。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房颤、陈旧性脑梗死、术前血小板计数<120.00×10^(9)/L、术前降钙素原≥0.40 ng/mL、术前C-反应蛋白≥90.96 ng/mL是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危险因素较多,不仅与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房颤、陈旧性脑梗死有关,还与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有关,值得临床关注。
- 沈玉根
- 关键词:胃间质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出血
- 双镜微创术联合术后吲哚美辛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效果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研究双镜微创术联合术后吲哚美辛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分别行双镜微创术和双镜微创术后给予吲哚美辛栓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R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8水平,应用WHO推荐的生命质量(QOL)量表评估生命质量。结果两组均全部取净胆囊和胆总管结石;在治疗后7 d,观察组血清RBP水平为(45.8±3.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5±3.2)mg/L,P<0.05】;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分别为(2.1±0.4)μg/L、(15.8±7.8)μg/L和(11.6±9.5)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0.4)μg/L、(30.8±7.7)μg/L和(37.6±9.5)μg/L,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胆管狭窄、切口感染、残留结石和胆漏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m和3 m,观察组患者QOL评分分别为(45.8±3.2)和(47.2±3.0),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5±3.3)和(36.1±3.1),P<0.05】。结论采用双镜微创术联合术后给予吲哚美辛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可显著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提升血清RBP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 沈玉根徐东林
-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
- 不同微创术式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抽取于本院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LC两种微创方案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各20例,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明显多于B组,但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低于B组,P<0.05。两种术式手术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C联合LCBDE方案与ERCP下EST联合LC方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各具优缺点,临床在选择术式时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及结石情况,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 沈玉根
-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
- 蟾毒灵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及其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蟾毒灵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及其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人胰腺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S)、5-氟尿嘧啶组(5-Fu)、蟾毒灵组(Bu)、蟾毒灵加5-氟尿嘧啶组(Bu/5-Fu)。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20ml/kg、5-Fu 24mg/kg、Bu1mg/kg、Bu1mg/kg+5-Fu24mg/kg。用药后第7天处死,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TUNEL法检测瘤体凋亡指数,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SurvivinmRNA的表达。结果:与NS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瘤体体积均显著缩小(P<0.05),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1),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中Bu/5-Fu组瘤体体积明显小于Bu组、5-Fu组(P<0.05);Bu/5-Fu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Bu组、5-Fu组(P<0.01);Bu/5-Fu组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Bu组、5-Fu组(P<0.01)。结论:蟾毒灵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联合5-Fu可起到增效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有关。
- 胡强李琦殷佩浩秦爱军刘宁宁刘旭凌隋华吴琼陆品相余琛沈玉根
- 关键词:蟾毒灵胰腺癌细胞凋亡SURVIVIN裸鼠
- 超声引导美蓝着色定位触诊阴性乳腺病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术前美蓝着色定位在触诊阴性乳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对62例女性患者的81个触诊阴性乳腺病变,术前超声检查判断其病变性质,并于术前超声引导下注射美蓝着色于肿块周缘或肿块内精确定位,外科手术治疗并作病理检查。结果 81个触诊阴性乳腺病变均完整切除,其中良性病灶69个,恶性病灶12个。对比病理结果,超声诊断触诊阴性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3.88%(10/12),特异度为95.65%(65/69)。结论超声引导下术前美蓝着色定位迅速、创伤小,对指导手术完整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方超陆品相赵奕文李家淑范文阶沈玉根王伟
- 关键词:超声引导
- 蟾毒灵介导JNK信号通路诱导人胰腺癌细胞的凋亡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研究蟾毒灵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JNK信号转导通路,揭示其抗胰腺癌的部分机制.方法:MTT法观察蟾毒灵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0.16、0.32、0.64mg/L蟾毒灵分别作用人胰腺癌BxPC-3细胞48h后,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蟾毒灵作用BxPC-3细胞后SAPK/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阻断JNK信号通路后丹参酮ⅡA对胰腺癌细胞凋亡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MTT法测得蟾毒灵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效果与剂量和作用时间成正相关;0.16、0.32、0.64mg/L浓度蟾毒灵作用人胰腺癌细胞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36%±0.39%、40.69%±0.44%、59.63%±1.14%,与对照组2.24%±0.37%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蟾毒灵作用人胰腺癌细胞1h后JNK信号通路被激活,2h达峰值;阻断JNK信号通路后,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0.32mg/L蟾毒灵作用人胰腺癌细胞48h后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阻断JNK信号通路后,蟾毒灵作用人胰腺癌细胞的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结论:蟾毒灵通过JNK信号转导通路下调人胰腺癌BxPC-3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 胡强殷佩浩陆品相沈玉根余琛李水军贾晶莹刘罡一缪怡范耀祖
- 关键词:蟾毒灵胰腺癌凋亡信号转导
- 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微创处理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的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的方式,以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12年5月在徐汇区大华医院和徐汇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SABP患者,分别经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实验室检查等明确诊断,采用保守治疗和内镜下胆管取石和(或)置管引流、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局部穿刺脓肿引流、胆道手术等微创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合并胆道梗阻的SABP患者36例(60.0%,36/60),其中行内镜下胆管取石和(或)置管引流治疗26例,PTCD治疗8例,保守治疗2例;治愈20例,好转(胰腺炎控制)12例,因急性呼吸窘迫和急性肾衰竭死亡4例。未合并胆道梗阻的SABP患者24例,其中行内镜下胆管取石和(或)置管引流治疗4例,行保守治疗20例;治愈13例,好转(胰腺炎控制)7例,因心、肺和肾脏功能衰竭死亡4例。本组60例中,治愈33例(55.0%),好转19例(31.7%),死亡8例(13.3%),治疗总有效率为86.7%(52/60)。合并胰腺假性囊肿8例(13.3%,8/60),行保守治疗5例,行囊肿内引流术3例;均治愈。合并胰周脓肿6例(10.0%,6/60),均于B超引导下行局部穿刺置管引流,治愈3例,死亡3例。结论应加强老年SABP患者心、肺和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维护,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是关键,微创技术是治疗伴有胆管梗阻的SABP有效、首选治疗方法。
- 胡强陶健朱娓陆品相沈玉根范文阶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胆源性微创
-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肠道手术后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对照方法,选取60例胃肠道大手术患者,其中30例术后第3~5天起应用肠内营养(EN)粉剂作实验组,另外30例术后第3天起2周内应用全肠外营养(TPN)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予以等氮、等热卡营养支持。术后3d、7d和14d分别给予肠通透性测试液(内含乳果糖2g,甘露醇1g),留取6h尿液,并且于手术前1d、手术后4d和8d晨分别抽取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中乳果糖(L)和甘露醇(M)的浓度,用MB-80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和EKT-5Mset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1)肠通透性(L/M)对比:术后8d两组L/M比值较术后3d均升高,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4dL/M比值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术后3d和8d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2)血浆内毒素水平:术后4d较术前1d两组血浆内毒素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别;术后7d对照组血浆内毒素呈逐渐升高趋势,实验组血浆内毒素呈逐渐下降趋势,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创伤应激早期肠粘膜通透会有明显升高,肠内营养有较好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早期EN有助于维持肠屏障结构和功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从而降低内毒素血症。
- 胡强沈玉根陆品相李水军张海晨余琛
-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肠通透性内毒素
- 胃癌TNM分期标准第6版和第7版对胃癌术后预后判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评价第7版胃癌TNM分期标准对胃癌术后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2年至2005年在长海医院接受胃癌手术切除的38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胃癌TNM分期标准第6版和第7版进行分期,比较不同分期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采用第7版胃癌TNM分期标准,各T、N分期的不同组别生存曲线的变化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6版相比,第7版分期标准更为细化,具体表现为第7版中T2和T3、N1和N2不同组别生存曲线的变化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版中为Ⅳ期,经第7版分期降期后的患者的生存率较未降期的患者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第6版胃癌TNM分期相比,第7版在T分期和N分期标准的划分更细致、更为合理,对胃癌手术后患者的预后判断更为准确。
- 洪骏沈玉根毕建威
- 关键词:胃肿瘤TNM分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