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昶光

作品数:15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蛋白微球
  • 4篇动脉
  • 4篇平阳霉素
  • 4篇微球
  • 4篇白蛋白微球
  • 3篇动脉栓塞
  • 3篇栓塞
  • 2篇药动学
  • 2篇药物
  • 2篇米粒
  • 2篇纳米粒
  • 2篇给药
  • 2篇给药系统
  • 2篇靶向
  • 2篇靶向给药
  • 2篇靶向给药系统
  • 2篇沉淀法
  • 1篇丹参
  • 1篇丹参酮
  • 1篇动脉支架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作者

  • 15篇王昶光
  • 7篇侯世祥
  • 4篇毕岳琦
  • 4篇王新春
  • 4篇甘良春
  • 3篇潘卫三
  • 2篇张利
  • 2篇张志宏
  • 2篇高庆红
  • 2篇曹文疆
  • 2篇陈其翔
  • 1篇郑根建
  • 1篇宋相容
  • 1篇彭博
  • 1篇刘莉
  • 1篇周岚
  • 1篇唐歆
  • 1篇孙光美
  • 1篇盛磊
  • 1篇甘勇

传媒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南药学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靶向给药系统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综述及讨论近年来新材料在靶向给药系统载体材料方面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资料来源:以网络数据库资源为主,查询Science Direct,Pubmed,Springer,Ovid等数据库1995-01/2006-06关于靶向给药系统载体材料方面的相关文献,检索词“Targetdrug delivery system”and“Materials”,限定文章的语种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数据库2001-01/2006-06的相关文章为补充,限定文章语种种类为中文,检索关键词“靶向给药系统,载体材料”。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②应用的较新的材料作为药物载体。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2篇文献,98篇符合纳入标准,取其中有关新型载体材料应用于靶向给药系统的30篇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资料综合:靶向给药是目前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多年来转化为产品的研究成果极为少见。其中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瓶颈,药剂学研究与材料学研究间学科交叉与衔接的严重滞后阻碍了新型给药系统的产业化。结论:新型给药系统载体材料研究开发尤为重要,载体材料应用的安全性一旦解决,必将带来新型给药系统全面用于临床的新局面,从而使药效得到更好的发挥,提高疾病的预防治疗能力。
曹文疆程江王昶光
关键词:靶向给药系统合成高分子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参酮Ⅱ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研究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沉淀法制备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以PVA浓度、药物在有机相中的浓度、PLGA与药物的用量比以及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及药物利用率为考察指标,根据星点设计原理进行实验安排,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各指标的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优化条件制备的样品平均粒径为225nm,包封率为(95.49±0.68)%、载药量为(2.03±0.03)%、药物利用率为(38.42±0.65)%。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甘良春侯世祥毕岳琦王昶光王新春陈其翔
关键词:纳米粒沉淀法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Pharmacokinetics of two modified release system of dipyridamole in beagle dogs
2008年
A novel floating osmotic pump controlled release system (FOP) and traditional matrix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MT) of dipyridamole (DIP) we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pharmacokinetics, drug release, and in vitro-in vivo correlation. In vivo study was performed by a three-crossover study in six beagle dogs rel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tablet (CT). A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DIP in the plasma was developed. Cumulative percent of absorption fraction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in vitro cumulative release. Both FOP and MT displayed obvious extended release characteristic in vivo while FOP showed a better extended release behavior. The bioavailability of FO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T and a zero-order release linear correlation of DIP between fraction absorbed in vivo and fraction dissolved in vitro was established for FOP while not for M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existence of an absorption window in upper part of the GI track of DIP, which meant that floating system could be excellent for the drug delivery. In addition, the in vitro model was a good choice for depicting in vivo absorption and for optimization of the formulation of FOP if it is needed to be bio-equivalent to MT.
张志宏王昶光孙光美李宁彭博潘卫三
关键词:DIPYRIDAMOLEFLOATINGPHARMACOKINETICS
颌面血管瘤动脉栓塞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的研究
该课题对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工艺和平阳霉素含量测定及微球的兔体内栓塞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及多种影响因素对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的成型工艺、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以及释放度的影响,从而摸索出粒径分布在75~...
王昶光
关键词: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动脉栓塞
文献传递
2种方法制备丹参酮Ⅱ_A-PLGA纳米粒的比较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考察并优化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比较2种制备方法对纳米粒成型及其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并对制得的纳米粒进行质量评价及比较,包括粒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药物利用率、晶型及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沉淀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分别为225 nm和183 nm,包封率分别为95.49%和87.99%、载药量分别为2.03%和0.16%、药物利用率分别为38.42%和17.59%。结论:沉淀法制备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效果优于乳化溶剂蒸发法。
甘良春侯世祥毕岳琦王昶光王新春陈其翔
关键词:纳米粒沉淀法
茶碱的时辰给药系统及其在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2007年
目的制备一种体外具有"慢速-快速"双相释药特征的茶碱时辰给药系统以用于哮喘的夜间治疗,并考察其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分别以磷酸钠和氯化钠为内外层渗透推动剂,制备双层片片芯,以CA-PEG400-DEP(54.5:36.4:9.1,)为包衣膜组成给药系统。考察包衣膜厚度对茶碱释放的影响,及经口送服后时辰给药系统和缓释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结果时辰给药系统包衣增重不影响其双相释药特征,系统体外的累积释放量随包衣的增重而减小。犬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较之缓释片,时辰给药系统的Tm ax延长,Cmax减小。包衣增重影响时辰给药系统的生物利用度,每片包衣增重19、9 mg时,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50%,每片包衣增重6 mg时,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00%。结论成功制备了双相释药特征的茶碱时辰给药系统。较之缓释片,可提前至晚9:30服药在清晨达峰浓度,且达峰后可长时间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毕岳琦侯世祥毛声俊甘良春王新春王昶光宋相容
关键词:茶碱体内药动学
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兔耳中央动脉栓塞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PYM-BSA-MS)兔耳中央动脉栓塞过程中的平阳霉素(PYM)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兔耳中央动脉为栓塞模型,分别给予PYM水针剂与PYM-BSA-MS混悬液,在不同时间经另侧耳缘静脉取血,经血浆样品处理后,采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给药后,微球组平阳霉素显示明显的缓释效果,药-时曲线下面积与同剂量水针剂组相当,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延长。结论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具有在栓塞部位缓慢释药,并维持局部血药浓度的作用。
王昶光侯世祥高庆红甘良春王新春毕岳琦
关键词: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动脉栓塞离子对色谱
葫芦素脂肪乳剂成型性影响因素考察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了解影响葫芦素脂肪乳荆成型性的因素。方法 以葫芦素脂肪乳的外观、粒径、药物含量及稳定性为指标,分别考察渗透压、高压乳匀、pH、空气置换刑及灭菌等因素对乳剂成型性的影响。结果 等渗调节剂甘油对乳剂粒径没有影响;高压乳匀可降低乳剂粒径,适当压力下多次乳匀可获得粒径小、均匀性好的乳剂;pH可影响乳剂中药物含量;使用空气置换刑的乳剂在37℃放置3个月后稳定性良好,而充空气的乳剂发生破裂;高压灭 菌时,升温速度对乳刺的稳定性亦有影响。结论 控制和掌握好高压乳匀、pH、空气置换剂及灭茼等因素,就可获得粒径大小适宜、粒度均匀、性质稳定、供静脉注射的葫芦素脂肪乳剂。
张利侯世祥王昶光
关键词:葫芦素脂肪乳剂成型性药物含量稳定性渗透压
一种测定物料膨胀性能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以测定药用辅料吸水膨胀性能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透明管(I)和微孔装置(III)两部分,透明管(I)和微孔装置(III)结合在一起,形成放置待测物的空腔(II)。透明管(I)的材质为玻璃...
潘卫三张志宏王昶光唐歆李杰王启明
文献传递
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制备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PYM_AMS),用于治疗动静脉血管畸形。方法 采用乳化热固化法,在 140℃制备出PYM_AM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通过超声测定强度,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定粒径大小,紫外分光光度 法测定载药率、包封率和体外模拟累积释放度。把制备好的PYM_AMS分装后,经60Co辐照灭菌。并通过放置于冰 箱(3~5℃)、室温(15~25℃)和37℃,RH75%条件下放置3月,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制备的PYM_AMS平均粒径 为139.422μm,56~251μm的微球约占总数的80%,载药率为26.47%,包封率为84.3%;5h内药物快速释放,之后 进入缓慢过程,24h累积释放率为88.65%,t50为1.5h;分装后,经60Co辐照灭菌;性质稳定,经5号、6号药典筛筛分 后,可获得125~180μm的微球。结论 制备的PYM_AMS载药量高,具有缓释效果,能够达到治疗动静脉畸形的要 求。
高庆红郑根建王昶光周岚温玉明王昌美侯世祥
关键词: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缓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