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光俊

作品数:19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神经阻滞
  • 5篇罗哌卡因
  • 5篇麻醉
  • 4篇臂丛
  • 4篇臂丛神经
  • 4篇臂丛神经阻滞
  • 3篇腰丛
  • 3篇异丙酚
  • 3篇坐骨
  • 3篇坐骨神经
  • 3篇坐骨神经阻滞
  • 3篇静脉
  • 3篇老年
  • 3篇老年患者
  • 3篇丙酚
  • 2篇腰丛阻滞
  • 2篇依托咪酯
  • 2篇应激反应
  • 2篇镇痛
  • 2篇神经刺激

机构

  • 19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9篇胡光俊
  • 14篇宋晓阳
  • 9篇陶军
  • 5篇陈利民
  • 5篇甘国胜
  • 4篇陈敏
  • 3篇李师宏
  • 3篇黎笔熙
  • 3篇秦明哲
  • 2篇王焱林
  • 2篇黎比熙
  • 2篇阮剑辉
  • 2篇周翔
  • 1篇周劲松
  • 1篇施震

传媒

  • 5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中应用的比较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的镇静、呼吸和循环等临床作用的影响。方法择期在CSEA下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L3-4行CSEA操作,麻醉平面固定在R后,三组分别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或0.9%氯化钠。记录麻醉前(T0)、麻醉平面固定后(T1)及给药10、15、30、45、60rain(T2-T6)的Ramsay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zrCO:)、呼吸频率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T2-T6时Ramsay评分高于本组T0、T1时和同期对照组,MAP低于本组T0、T1时和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T2-T6时心率低于同期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T2-T6时PETCO2高于同期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呼吸频率低于同期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术中知晓率低于对照组[16.7%(5,30)和13.3%(4/30)比9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能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减少术中知晓,轻度抑制血压。右美托咪定抑制心率,对呼吸没有影响,而咪达唑仑抑制呼吸。
胡光俊宋晓阳周劲松陶军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麻醉
罗哌卡因中添加右美托咪定能增强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作用
<正>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中添加右美托咪定对行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R、RD两组,每组30例。患者在喙突内下2 cm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给予药物,R、RD组分别为罗哌卡因2...
胡光俊宋晓阳陶军
文献传递
依托咪酯与普鲁泊福在困难气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时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普鲁泊福全麻诱导在困难气管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插管时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困难气管患者34例,随机分成E组和P组,每组各17例。利多卡因行鼻至气管表面麻醉,静脉推注芬太尼和依托咪酯(E组)或普鲁泊福(P组),意识消失后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查动脉血气。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BIS、达到最低BIS时间及动脉血气、乳酸和PETCO2。结果两组皆完成气管插管,意识消失时间、BIS、乳酸及PET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达到最低BIS时间[(48.3±10.7)、(36.7±9.3)s]显著短于P组[(98.7±11.3)、(68.5±12.1)s](P〈0.01)。结论困难气管纤支镜引导插管时使用依托咪酯诱导,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快于使用普鲁泊福,故使用依托咪酯比普鲁泊福更安全。
胡光俊陈利民黎比熙宋晓阳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依托咪酯二异丙酚支气管镜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被引量:51
2014年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行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RD组),每组30例。患者在喙突内下2 cm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给予药物,R、RD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200 mg及罗哌卡因200 mg复合右美托咪定1 μg/kg,容量均为40 ml。记录患者手术侧臂丛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患者给药前、给药后15、30、60、90、120 min的HR、SBP、DBP及SpO2。同时记录RD组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非手术上肢的镇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RD组,感觉、运动的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RD组(P<0.01);R组给药后30、60、90、120 min的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RD组(P<0.05)。RD组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非手术上肢的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HR减慢,需要阿托品处理。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行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臂丛神经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
胡光俊宋晓阳陶军
关键词: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添加到罗哌卡因中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镇静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添加到罗哌卡因中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镇静的影响。方法择期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行单侧膝关节检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分级Ⅰ~Ⅲ级的患者120例,按照数字生成的方法随机分为不使用右美托咪定(R组)、腰丛阻滞给予右美托咪定(RLD 组)、坐骨神经阻滞给予右美托咪定(RSD 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均给予右美托咪定(RD 组),每组30例。记录腰丛和坐骨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及患者第一次需要镇痛药的时间(镇痛时间)。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T1~ T4)的镇静评分(Ramsay 评分)、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结果四组间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LD 组、RD 组、RSD 组和 R 组腰丛感觉和运动维持时间(min)分别为1008.00±104.99、800.00±97.56,922.00±149.05、732.00±139.52,768.00±108.48、602.00±84.09和742.00±129.44、612.00±10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RLD 组、RD 组、RSD 组和 R 组坐骨神经阻滞感觉和运动维持时间分别为1006.00±117.58、810.00±105.41,932.00±144.18、744.00±136.09),738.00±120.16、582.00±96.04和708.00±126.45、548.00±1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RLD、RSD 及 RD 组在 T1~ T4点的 Ramsay 评分高于 R 组,心率低于 R 组(P <0.05)。RLD 组、RD 组、RSD 组和 R 组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004.00±135.48、918.00±83.60、898.00±131.34和808.00±1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无局麻药中毒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能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效果。右美托咪定能起到镇静作用,同时导致患者心率下降。
胡光俊宋晓阳陶军
关键词:罗哌卡因神经阻滞
不同容量和浓度罗哌卡因经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和浓度罗哌卡因经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将罗哌卡因150mg稀释到30ml(0.5%,A组)、40ml(0.375%,B组)和50ml(0.3%,C组)。在喙突内下2cm处,经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注入罗哌卡因。记录三组不良反应、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成功率。结果 A组(82%)阻滞成功率明显低于B组(98%)、C组(94%)(P<0.05)。C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A、B组(P<0.05);感觉、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三组发生局麻药中毒A、B和C组分别为4例、0例和2例。结论在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中150mg罗哌卡因40ml更安全,麻醉阻滞成功率更高,临床效果更好。
胡光俊陶军宋晓阳
关键词:罗哌卡因喙突臂丛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
瑞芬太尼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组各42例,麻醉控制性降压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硝普钠,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停止降压时、停止降压后30min MAP、HR和Da-jvO2、CERO2。结果麻醉诱导前、停止降压时、停止降压后30min 2组患者MA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硝普钠组HR在停止降压时和停止降压后30min均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患者(P<0.05);瑞芬太尼组患者Da-jvO2、CERO2在停止降压时和停止降压后30min均显著低于硝普钠组患者(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麻醉术中可降低脑组织氧代谢率,增强对氧气的耐受,起到有效脑保护作用。
甘国胜周翔秦明哲李师宏胡光俊宋晓阳
关键词:瑞芬太尼重型颅脑损伤脑氧代谢
PCA用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观察PCA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的镇痛效果.选择来本院急诊就医的90例股骨骨折患者,入院均诊断明确,ASA l~Ⅱ级.男61例,女29例;年龄70~90岁,体重48~75kg.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
甘国胜阮剑辉胡光俊徐珊
关键词:静脉自控镇痛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前镇痛股骨骨折
股神经三合一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部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比较股神经三合一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膝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股神经三合一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B组)。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阻滞成功率及止血带引发疼痛的情况,同时记录操作时间、操作满意度、手术的满意度及舒芬太尼使用率。结果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阻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B组,操作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止血带引发疼痛明显高于B组,手术满意度明显低于B组,舒芬太尼使用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股神经三合一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都能满足膝部手术的镇痛需要。前者在手术满意度、耐受止血带及舒芬太尼使用上劣于后者,操作时间和操作满意度方面优于后者。
胡光俊宋晓阳陈敏陶军
关键词:腰丛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
局麻药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组(Ⅰ组)和相同容量浓度阻滞组(Ⅱ组)。Ⅰ组患者坐骨神经给予1.5%利多卡因10 ml+0.75%罗哌卡因10 ml,腰丛给予1%利多卡因15 ml+0.3%罗哌卡因25 ml;Ⅱ组坐骨神经和腰丛均给予0.6%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混合液25 ml。观察并记录坐骨神经和腰丛神经支配区域针刺感觉消失时间、趾跖曲和背曲运动消失时间、屈膝运动消失时间和抬腿运动消失时间。结果Ⅰ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坐骨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腰丛起效时间与I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趾跖曲和背曲运动消失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屈膝运动消失时间和抬腿运动消失时间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能够获得更高的阻滞成功率及更短的起效时间。
陈敏施震胡光俊陶军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神经阻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