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臧运江

臧运江

作品数:82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膀胱
  • 20篇前列腺
  • 19篇肿瘤
  • 12篇手术
  • 11篇尿道
  • 11篇切除
  • 10篇尿管
  • 10篇切除术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10篇膀胱肿瘤
  • 9篇输尿管
  • 7篇电切
  • 7篇电切术
  • 7篇腺癌
  • 6篇增生
  • 6篇前列腺癌
  • 6篇前列腺增生
  • 6篇免疫
  • 5篇预后

机构

  • 79篇潍坊市人民医...
  • 27篇潍坊医学院
  • 5篇临朐县人民医...
  • 2篇潍坊市中医院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博兴县人民医...
  • 1篇即墨市人民医...
  • 1篇临淄区人民医...
  • 1篇潍坊市奎文区...

作者

  • 82篇臧运江
  • 44篇卢洪凯
  • 36篇刘鲁东
  • 28篇张明荣
  • 25篇王沈阳
  • 19篇曾绍文
  • 17篇高远
  • 11篇周全
  • 11篇乔梁
  • 8篇郭永顺
  • 8篇仲基范
  • 7篇胡卫国
  • 5篇苏顺业
  • 5篇马玉生
  • 5篇曾少文
  • 4篇张志磊
  • 4篇赵宁
  • 4篇辛秀英
  • 3篇刘宗健
  • 3篇孙香莲

传媒

  • 21篇潍坊医学院学...
  • 8篇中华泌尿外科...
  • 8篇临床泌尿外科...
  • 6篇腹腔镜外科杂...
  • 5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0篇2008
  • 14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男性盆丛的局部解剖特点及其对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的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男性盆丛神经(IHP)及其分支的局部解剖特点,减少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中对IHP的医源性损伤。方法:通过解剖12具成年男性尸体骨盆标本,了解IHP及其分支的分布特点。结果:IHP位于腹膜后精囊腺的后外侧,是均一排列的矩形神经丛;IHP纤维分为上、中、下支,上支支配膀胱,中支支配前列腺和精囊,下支纤维支配直肠下部;精囊腺的各面均有IHP纤维支配,以后外侧面为主。IHP的纤维位于膀胱颈的侧面,支配膀胱的侧后壁,膀胱的前表面没有神经支配;IHP与血管形成VAN结构,静脉位于最侧面。海绵体神经起源于IHP的前下方,于前列腺的后外侧形成宽约6mm的神经血管束,在血管的外侧向前下方走行。结论:精囊可作为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沿精囊和IHP之间的解剖平面分离,可避免对IHP的损伤;紧靠前列腺被膜向下分离至前列腺尖部,并充分显露尿道,可有效地保护海绵体神经血管束。
袁磊卢洪凯臧运江高远
关键词:膀胱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价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按照手术类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癌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尿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评分降低,最大尿流率增高,残余尿量减少,血清PSA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和血清PS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尿管拔出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区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无明显差异,但缩短了尿管拔出时间,并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可有效地缓解因前列腺癌造成的尿道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伟光臧运江陈琳琳马玉生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生活质量
膀胱尿道异物的治疗及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膀胱尿道异物的治疗,分析其发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膀胱尿道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病人中,13例经膀胱镜取出,5例经尿道取出,9例经手术取出,1例自行排出,1例刺破尿道取出。异物的形成...
曾绍文张翠莲刘鲁东臧运江
关键词:发病机制疾病预防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不平衡表达
2007年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和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测手术切除的32例BPH组织标本中,PEDF和VEGF的表述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这两个因子与MVD的关系。结果PEDF和VEGF在BPH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7.5%(12/32)和78.1%(23/32);PEDF表达与MVD(P<0.01)和VEGF(P<0.01)表达呈负相关关系,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EDF和VEGF的不平衡表达可能是BPH组织血管生成的分子基础,是促进BPH发生发展的因素。
胡卫国卢洪凯刘鲁东臧运江王沈阳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血管生成
一种制作尿道狭窄模型用电凝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作尿道狭窄模型用电凝棒,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一种制作尿道狭窄模型用电凝棒,包括电凝棒体、插入端和绝缘棒体,所述电凝棒体的两端分别与插入端和绝缘棒体连接,所述的绝缘棒体是中空管,所述的电凝棒体通过穿过绝...
张世栋卢洪凯臧运江齐磊
文献传递
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的同期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同期手术治疗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1例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前列腺电切术(A组),2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B组),25例行单纯膀胱肿瘤电切术(C组),比较组间肿瘤的复发时间、复发率、复发位置、复发数量以及前列腺窝处肿瘤种植率,综合评价临床同时切除前列腺及膀胱肿瘤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48月,平均18.5月。A组11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1.5月,全部为异位复发,其中3例为单发肿瘤,8例为多发肿瘤,复发率为36.7%,其中6例为T1期,遂行膀胱肿瘤电切术,5例为T2b期,行膀胱部分切除术;B组9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8.6月,全部为异位复发,其中5例单发肿瘤,3例为多发肿瘤,复发率为34.6%,其中2例复发患者为T3a期,遂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6例复发患者为T1期,遂行膀胱肿瘤电切术;C组6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0.3月,其中原位复发2例,4例为异位复发,其中3例单发,3例多发,复发率为24%,复发肿瘤2例分期为T1期,又行膀胱肿瘤电切术,4例为T2a期,遂行膀胱部分切除术;A、B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时间、复发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比较A、C两组间患者治疗情况,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时间、复发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增加前列腺窝种植的风险,对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
张志磊臧运江辛秀英赵宁盛敏王威
关键词: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症手术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和血管上皮生长因子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在BPH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对35例手术切除的BPH组织(BPH组),2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对照组)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DF和VEGF的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统计学分析两组标本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PH组中VEGF和MVD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ED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VD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EDF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VEGF与PEDF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PEDF表达水平降低和VEGF表达水平增加,促进前列腺组织的血管生成作用,导致前列腺组织增生。PEDF和VEGF的不平衡表达可能是BPH组织血管生成的分子基础,是促进BPH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胡卫国卢洪凯刘鲁东臧运江王沈阳张明荣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血管上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
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6年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O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其中前列腺癌16例,前列腺增生症30例,慢性前列腺炎14例.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7.5%,其中 >10 μg/L者为68.7%.前列腺增生症和慢性前列腺炎的PSA值>2.6μg/L分别为36.7%和64.4%,其中>10μg/L者分别为13.3%和21.4%.提示血清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大幅升高者则临床意义更大.
卢洪凯仲基范郑锡广臧运江张明荣曾少文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抗原免疫测定
儿童泌尿系结石的ESWL治疗
2005年
曾绍文孙晓燕臧运江卢洪凯
关键词:儿童泌尿系结石
一种新型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的体外力学性能研究
2021年
目的设计一种复合结构的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通过体外评估其力学性能进而探讨该支架管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制作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并比较其添加涂层前后的力学性能差异,同时在体外观察支架管在人尿液及pH值分别为5.8及7.4的PBS缓冲液降解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结果成功制作出两种分别用于成年人及儿童的新型可降解支架管,添加涂层和未添加涂层的支架管的停止强力及拉伸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涂层和未添加涂层的5.8F及4.5F支架管停止强力(cN)分别是409.40±8.62 vs 362.60±10.69和390.60±9.13 vs 366.20±5.20,同时拉伸强度(MPa)分别为81.69±6.13 vs 79.99±5.04和121.80±5.26 vs 113.94±4.50。新型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在3种不同液体中降解2周后仍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结论新型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明庆臧运江曾绍文祝涛庄桂山齐磊郭永顺
关键词:输尿管支架管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