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强

作品数:275 被引量:2,680H指数:2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7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0篇缺血
  • 75篇卒中
  • 60篇急性
  • 58篇血性
  • 55篇血管
  • 41篇脑血
  • 37篇梗死
  • 35篇出血
  • 32篇脑血管
  • 31篇脑梗
  • 30篇脑梗死
  • 27篇脑缺血
  • 26篇脑卒中
  • 23篇脑出血
  • 22篇蛋白
  • 21篇动脉
  • 21篇缺血性卒中
  • 18篇溶栓
  • 17篇急性缺血性
  • 16篇急性缺血

机构

  • 267篇复旦大学
  • 10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军区南京...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广东省中医院
  • 4篇四川省人民医...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河南中医学院...
  • 3篇湖北省中医院
  • 3篇四川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74篇董强
  • 47篇韩翔
  • 32篇丁宏岩
  • 28篇吕传真
  • 22篇王亮
  • 22篇崔梅
  • 21篇董漪
  • 20篇方堃
  • 19篇程忻
  • 18篇曹文杰
  • 17篇唐宇平
  • 13篇任惠民
  • 11篇褚鹤龄
  • 10篇凌倚峰
  • 10篇汪昕
  • 10篇陆征宇
  • 9篇付建辉
  • 9篇李林昕
  • 8篇杨璐萌
  • 8篇洪震

传媒

  • 30篇中国临床神经...
  • 22篇中华脑血管病...
  • 20篇神经损伤与功...
  • 16篇中国卒中杂志
  • 13篇中华神经科杂...
  • 1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1篇中华医学会第...
  • 9篇中国神经精神...
  • 9篇国外医学(脑...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复旦学报(医...
  • 5篇中国脑血管病...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神经解剖学杂...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0篇2016
  • 12篇2015
  • 27篇2014
  • 22篇2013
  • 15篇2012
  • 9篇2011
  • 28篇2010
  • 34篇2009
  • 19篇2008
  • 22篇2007
  • 15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 6篇2003
2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白质疏松发生机制的不同学说被引量:7
2010年
脑白质疏松是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脑小血管病变的一个类型,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表现为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弥漫性低密度影,在磁共振成像(magnetlc resonance imaging,MRI)T_2加权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B)像上为弥漫性高信号。本文就低灌注损害、血脑屏障破坏、内皮损伤、β淀粉样物质沉积和基因多态性5种主要学说探讨脑白质疏松可能的发病机制。
黄纯臣韩翔王亮董强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血脑屏障内皮淀粉样Β蛋白单核苷酸
通络治疗对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
<正>目的动物实验表明,通络治疗对脑缺血模型具有保护作用。神经血管单元在脑缺血损伤及修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孙络-微血管'病变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课题研究脑缺血后通络治疗对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的效应。材料与方...
褚鹤龄唐宇平董强
文献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不可怕 预防有办法
2024年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通常隐匿起病,进展缓慢,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逐渐进展的记忆力下降、语言和视空间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可伴有精神症状。
郁金泰陈科良董强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症状记忆力下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低分子量肝素浓度监测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 ( 10 d内 )及亚急性期 ( 4周内 )血浆低分子量肝素 ( L MWH)浓度 ,了解 L MWH样物质水平的自然变化趋势 ,并观察 L MMH治疗干预后体内 L MWH血浓度的变化以及出血副反应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发色底物法抗 FXa测定法对 8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 L MWH浓度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脑梗死患者与脑出血患者血浆 L MWH浓度在 0 .3~ 0 .4之间 ,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应用 L MWH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血浆 L MWH浓度高于非治疗组 ,且有显著差异性 ;血浆 L MWH浓度与出血副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监测血浆 L MWH浓度有益于防止出血副反应 ,为个体化给药提供了基础。
董强韩翔乔健吕传真
关键词:低分子量肝素脑梗死脑出血
皮层下结构卒中后听觉词语记忆损害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分析常见皮层下部卒中后听觉词语记忆障碍的差异。方法 :选择具有单一的内囊 -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桥卒中病灶的患者 83例与正常对照组 2 5例。采用听觉词语回忆测验与简易智能检查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1.所有卒中组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听觉词语即刻和延迟回忆正确数上均有显著差异 ;2 .丘脑左侧卒中后概念记忆最差 ,回忆错误数最多 ,提示丘脑左侧卒中后记忆障碍是因为长时语义网络结构受到严重破坏 ;3.基底节、小脑和脑桥组卒后主观组织能力等编码指标明显受损 ,提示其记忆障碍可能是注意力减退的结果。结论 :内囊 -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桥卒中后均有记忆缺损 ,但其缺损的内在编码形式不同 。
郭起浩吕传真陈瑞燕洪震董强
关键词:皮层下卒中记忆障碍
从REACH研究看卒中的风险分层与抗血小板治疗
2007年
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并彻底革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然而,由于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随机对照试验通常无法提供准确的疾病负担或长期预后情况。相反,登记处研究却能反映疾病治疗的真实情况。鉴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T)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影响和现有随机对照试验的局限性,
董强
关键词:抗血小板治疗随机对照试验动脉粥样硬化性循证医学临床医生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背景:建立体现中医自身治疗特色和疗效优势的评价指标是中医临床研究的方向之一。中风病的研究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缺血中风作为中风的主要类型,是待攻克的一种疾病。前期研究将急性中风分为阳类证和阴类证进行辩证论治。 ...
黄燕江磊刘军汪涛陈眉范薇王小同安冬青邹忆怀董少龙任丁裴建刘毅陈园桃董强梁伟雄蔡业峰郭建文李伟峰欧爱华熊宁宁邹建东王新志杨友松谭吉林顾卫董梦久曹晓岚李军魏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糖化血红蛋白与缺血性卒中被引量:10
2007年
  糖尿病(DM)在全世界属常见病、多发病,预计到2010年将增至2.4亿人,成为人类第5位死亡原因.引起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则是大中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最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HbA1c作为糖化血红蛋白(GHb)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可反映近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与DM的各种并发症密切相关.现就HbA1C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周厚广胡仁明董强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中西医综合治疗阴类证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优选体现中医药干预特色的疗效评价指标,探索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评价体系的多维模式。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将136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综合方案(试验组,76例)和西药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60例)治疗,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和中医症征积分表(SSTCM)积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21天后NIHSS总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4、21、60和90天,两组SSTCM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比单纯西药治疗更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中风相关不适症状体征;用NIHS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时间节点出现在治疗后21天,而用SSTCM则提前到治疗后14天,说明SSTCM更能显示中医药的独特疗效优势。
裴建宋毅方邦江袁灿兴魏江磊董强汪昕汪涛黄燕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多中心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后
2005年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存在种族差异,白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较低,发生卒中的风险也较低;而亚洲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较高,是卒中复发和血管事件相关性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能起到较好的预防卒中复发的作用。
丁宏岩董强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循环脑血管疾病预后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