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锦江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按蚊
  • 4篇中华按蚊
  • 4篇丝虫
  • 3篇蚊虫
  • 3篇马来丝虫
  • 3篇库蚊
  • 2篇致倦库蚊
  • 2篇嗜人按蚊
  • 2篇微丝蚴
  • 2篇蚊科
  • 2篇马来丝虫微丝...
  • 1篇稻田
  • 1篇毒性测定
  • 1篇芽孢杆菌
  • 1篇亚种
  • 1篇一线天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英文
  • 1篇诱蚊灯

机构

  • 1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 1篇安徽省卫生防...

作者

  • 13篇许锦江
  • 7篇罗幸福
  • 5篇金立中
  • 1篇俞渊
  • 1篇汤林华
  • 1篇刘娥英
  • 1篇张用梅
  • 1篇朱怀平

传媒

  • 7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武夷科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3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形芽孢杆菌C_(3-41)对嗜人按蚊和东乡伊蚊幼虫的毒性测定
1996年
本文报道球形芽孢杆菌C3-41对嗜人按蚊和东乡伊蚊的毒性。实验室生物测定结果表明,BsC3-41液剂对嗜人按蚊Ⅳ龄幼虫处理后24h和48h的LC5分别为2.40ppm和1.78ppm,对东乡伊蚊的LC50分别为5.35ppm和3.14ppm;持效为1~2周。Bs.C3-41粉剂对嗜人按蚊和东乡伊蚊处理后24h的LC50分别为3.33ppm和4.44ppm,处理后48h的LC50分别为1.36ppm和1.44ppm。球形芽孢杆菌C3-41处理蚊幼虫48h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处理后24h的。
罗幸福许锦江刘娥英张用梅
关键词:嗜人按蚊微生物制剂球形芽孢杆菌
内蒙古赫坎按蚊种团一新种(双翅目:蚊科)(英文)被引量:6
1998年
本文记述一种采自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郊,隶属于赫坎按坟种团的新种海拉尔按蚊[Anopheles(Anopheles)hailarensissp.nov.]的成虫、蛹、幼虫和卵的形态特征。成虫与其近缘种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Wiedemann,1828)和黑河按蚊(AnophelesheihensisMa,1981)的形态进行比较,并与中华按蚊卵的形态作比较。
许锦江罗幸福
关键词:双翅目蚊科
马来丝虫微丝蚴定量注射感染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的实验观察
1991年
本文报告采用改进的微量注射技术和较为精细的计数方法,以2—10条微丝蚴/蚊,定量注射感染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找出了这两种蚊虫的微丝蚴感染量与感染期幼丝虫阳性率、幼丝虫平均发育成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比较了在注射感染条件下两种蚊虫对马来丝虫易感性的差异。
金立中许锦江
关键词:马来丝虫按蚊微丝蚴
微小按蚊和溪流按蚊翅斑形态的比较被引量:7
1998年
目的:比较微小按蚊和溪流按蚊翅斑的形态,了解它们的变异情况,寻找可靠的鉴别特征。方法:微小按蚊采自云南省景洪县基诺乡,溪流按蚊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将母蚊产的卵,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再将成蚊的翅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测量标本的翅长和部分翅斑的长度。结果:共检查微小按蚊雌蚊翅52个,雄蚊翅60个,溪流按蚊雌蚊翅40个,雄蚊翅60个。认为翅前缘脉上分脉前白斑(PSP)的有无和分脉白斑与分脉暗斑比例(SP/SDratio)的大小,是鉴别微小按蚊和溪流按蚊的重要依据。结论:无论是雌蚊还是雄蚊,微小按蚊的翅斑形态与溪流按蚊的翅斑形态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许锦江罗幸福汤林华
关键词:微小按蚊
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对马来丝虫免疫反应的实验观察
金立中许锦江
关键词:中华按蚊蚊科致乏库蚊免疫反应马来丝虫
凶小库蚊应氏亚种在山东省荣成市发现被引量:6
1993年
本文报告作者等于1991年8月在山东省荣成市进行的蚊类初步调查结果。共采集到蚊虫4属8种,其中凶小库蚊应氏亚种(Culex modestus inatomii Kamimura et Wada,1974)和八代接蚊(Anopheles yatsushiroensis Miyazaki,1951)分别为我国和山东省的新记录。文内对上述两种蚊虫的形态和分类作了简要的讨论。
许锦江俞渊王世平倪振国
关键词:蚊虫调查
贵州省荔波县稻田内三带喙库蚊自然感染郴州罗索线虫情况的调查被引量:2
1998年
三带喙库蚊(CulextritaeniorhynchusGiles,1901)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日本、朝鲜、泰国及我国等)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1],该蚊主要孳生于稻田,在农村中种群数量往往很大,防制工作有不少困难。为了解稻田内蚊类幼虫自然感...
罗幸福许锦江
关键词:稻田自然感染
嗜人按蚊对班氏丝虫易感性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报告嗜人按蚊对班氏丝虫人工感染的易感性,并和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东乡伊蚊的易感性进行比较。在用一名微丝蚴密度为190条/20cmm的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液感染的188只嗜人按蚊、202只中华按蚊、280只致倦库蚊和129只东乡伊蚊中,L_3阳性率分别为35.64%、9.41%、30.0%和65.89%;而在用另一名微丝蚴密度为83条/20cmm的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液感染的188只嗜人按蚊、134只中华按蚊、289只致倦库蚊和176只东乡伊蚊中,L_3阳性率分别为18.09%、3.73%、13.84%和39.77%。结论认为,嗜人按蚊对班氏丝虫人工感染的易感性明显高于中华按蚊,明显低于东乡伊蚊,而与致倦库蚊的易感性处在同一水平上。
许锦江朱怀平罗幸福
关键词:嗜人按蚊班氏丝虫易感性
注射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在蚊虫体内早期发育的观察
1992年
本文报告经注射感染的马来丝虫微丝蚴在幼龄中华按蚊、幼龄致倦库蚊和老龄致倦库蚊体内早期发育变化的情况。接种后60h,幼丝虫在这三类蚊虫体内的发育已有明显差异。幼龄中华按蚊体内正常发育的幼丝虫比例最高(72.3%);幼龄致倦库蚊体内黑化幼丝虫的比例最高(75.4%);而老龄致倦库蚊体内以滞育或畸形的幼丝虫比例最高(67.1%)。实验表明,蚊虫的免疫是影响幼丝虫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反应的强度在不同的蚊种间有显著差异,且随蚊虫日龄的增加而下降。
金立中许锦江
关键词: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
亚致死量二氯苯醚菊酯对中华按蚊寿命与繁殖影响的初步观察
金立中许锦江
关键词:二氯苯醚菊酯中华按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