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欠发达地区农村融资格局及发展趋势实证研究
- 2006年
- 欠发达地区农村资金需求具有量大、综合性、多用途的特点,现行的以农村信用社垄断经营为特征的农村融资格局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必须建立多主体参与、多渠道供给的农村融资新格局。
- 骆伦良
-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被引量:1
- 2003年
- <中小企业促进法>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保障银行贷款的安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级市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至2003年5月底尚未成立商业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中心、协会),这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贷款的获取,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
- 骆伦良
- 关键词:中小企业少数民族地区融资渠道信贷担保
- 中国—东盟跨境征信合作平台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国-东盟的经贸和投融资发展迅速,促进了各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但作为服务于各类贸易、投资、融资的跨境征信信息平台仍是空白,各国对信用信息的需求迫切。分析中国-东盟跨境征信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需要面对的难点,提出跨境征信合作平台框架构想和相关建议,目的是促进区域跨境征信信息共享桥梁的搭建。
- 骆伦良
- 关键词:投融资发展信息合作
- 大数据时代:构建央行金融业综合统计初探被引量:5
- 2014年
- 大数据时代加速了金融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布局大数据战略,而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创新的不断涌现,使得肩负金融业统计重任的人民银行面临严峻的形势,现行的金融统计制度在统计效率、工作方法、工作制度、产品输出和个性化服务方面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迫切需要构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金融统计框架,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统计标准化、加强统计数据挖掘分析和丰富金融统计服务产品。
- 韦雨覃安柳杨朝祖骆伦良
- 关键词:大数据中央银行
- 我国多头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
- 2014年
-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本文对我国多头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情况进行简介并作对比,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 骆伦良黄红阳杨朝祖覃安柳
- 关键词: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 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效果及优化研究——基于广西视角
- 2022年
-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货币政策逐步从粗放型式的调节方式转变为“精准滴灌”式的结构化调节方式。再贷款、再贴现及创新型政策工具作为人民银行主要的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扶贫、支农和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等重要领域发挥了重要撬动作用。本文分析了2020年以来广西再贷款和再贴现工具的运用成效和存在问题,运用全面FGLS模型方法对广西2016—2020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检验了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再贷款、再贴现等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显著正向促进金融机构对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和农业产业的增长,但再贷款对撬动农业产业增长的作用低于再贴现的作用。本文从优化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框架和实施策略两个层面提出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路径,以期提高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
- 覃盈盈王俞雯骆伦良罗永宣
- 关键词:再贷款再贴现
- 欠发达地区贷款利率水平与企业融资关系问题研究——基于滇黔桂地区对比视角
- 2016年
-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银行利率由政府单边定价向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转变,有助于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优化,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但从实际资金供求状况看,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的瓶颈,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利率管制的放开并未能够使企业充分发挥资金需求主体的议价作用,一些企业成为贷款利率上浮的被动接受方,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活动。尽管利率水平的变动会对企业融资产生较大影响,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类型经济实体对所需资金利率的敏感度、承受力不一样,使得利率变动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作用也存在差别。本文以滇黔桂三省和苏浙沪粤沿海四省(市)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企业融资情况、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趋势,从银行贷款投放和企业获得贷款的角度,研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贷款利率变动对企业融资活动的影响及程度。实证分析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上浮区间总体大于发达地区,贷款利率浮动程度与企业贷款需求的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向关系,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银行资金利率偏高的问题,是影响地方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从完善货币政策定向调控机制和加强财政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就降低欠发达地区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贷款难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骆伦良覃斐亮罗永宣
- 关键词:贷款利率企业融资
- 实体经济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的防控问题研究——以广西河池市为例
- 2018年
- 近年来经济持续下行,2017年上半年经济向好趋势明显,但仍未触底反弹,各实体经济受此影响深远,实体经济企业经营困难。广西河池市(以下简称河池市)境内有色金属、甘蔗制糖、桑蚕茧丝绸等传统特色、重点行业与领域不良贷款持续攀升,信贷风险不断呈现,或将以多种形式向金融领域传导,影响着整个辖区的金融稳定,金融风险不断扩散并交叉传染,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此,防范实体经济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问题研究刻不容缓。本文以河池市为例,分析实体经济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的路径,针对这些路径提出采取相应防控途径及建议。
- 谭建忠骆伦良韦银云李敏
-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风险
- 河池创新五个“信贷+” 支持精准扶贫实现三突破
- 2019年
- 主要做法(一)制定方案明确"信贷+"支持方向2019年人民银行河池市中支联合河池市财政、银保监、工信、税务等部门出台了《河池市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推进河池市绿色金融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3)》等措施。在方案里,明确了"信贷+"的内容,将信贷与信用、保险、担保、债券、直接融资等融合支持扶贫产业、绿色金融发展等,重点支持河池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项目【肉牛(羊)、蔗糖、桑蚕、油茶、"三特"水果、长寿农产品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和扶贫车间,以及乡村振兴中的绿色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园、旅游康养等涉农资金需求,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贫困户及普通农户均可获得支持。
- 骆伦良
- 关键词:绿色金融产业扶贫家庭农场涉农资金
- 改善农村信用与增加金融投入关系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具备良好信用环境是农村获得更多金融投入的基础条件,金融投入对提高农户收入、培养农户信用意识发挥重要作用。以农村典型地区河池为视角,采用归纳总结、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对十多年来农村信用状况与金融信贷投入增长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劣与贷款投入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设计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金融机构支农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农户信用和金融机构支农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推进农村信用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给予农村困难群体惠农政策的建议。
- 骆伦良
- 关键词:农村信用金融投入贷款信用环境实证研究